APP下载

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研究

2017-05-30田光辉

三峡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田光辉

摘要: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凝聚着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的观念、智慧、意志。在沅水流域多民族形成、发展的不同时段,其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影响着他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及他们的生存状态,贯穿于他们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沅水流域;民族传统文化;和平理念;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1-0022-05

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沅水流域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和维吾尔族等40多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多个民族繁衍生息在沅水流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凝聚着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的观念、智慧和意志。

一、沅水流域丰富多彩的多民族传统文化

(一)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沅水全长1033公里,为洞庭湖水系四大支流之一,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沅水孕育了沅水两岸的人们,被当地人誉为“母亲河”。沅水流域文化起源于史前时期,境内有靖州斗篷坡遗址、洪江高庙遗址、新晃高坎垅坡遗址等丰富的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证。流域内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和维吾尔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分布上表现为土家居北、苗族居中、侗族居南、汉居各地、瑶族散居,多族杂居的特点。沅水流经的县区山水相连,自然条件相近,经济相融,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由于多民族杂居,沅水流域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工艺、美术、民俗等民族民问文化艺术,比如沅陵辰州傩戏、辰溪辰河高腔、溆浦辰河目连戏、新晃侗族傩戏、辰溪茶山号子,通道侗族芦笙、通道侗戏、靖州苗族歌鼟、溆浦花瑶挑花等。

(二)悠久独特的水运文化

沅水为洞庭湖水系四大支流之一,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如沅水在湖南境内流域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就有七条,左岸有潕水、辰水、武水、酉水,右岸有渠水、巫水和溆水。沅水在区位上具有北通巴蜀,南抵粤桂,西扼滇黔的优势,是出入滇黔的最便捷的水路通道,是周边几省历代军运和商贸的交通要道。沅水流域航线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达到极盛,木材、桐油、盐、药材、煤、粮食、棉花、矿产以及鸦片等物资每日在河道和码头川流不息;抗战时期,长江主航线被毁,隐匿于大山之问的酉水、辰水航线更是成为关系国家安危的生命线。沅水流域著名的水运码头、麻阳船、麻阳水手、麻阳号子、沅水号子、洪江商贸诚信守则、杨公信仰、伏波信仰以及与水运有关的神话传说、歌谣舞蹈、民风民俗等都是辉煌一时的水运文化的见证。

(三)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

从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沅水流域定居、繁衍,至今已发现的旧石器与新石器遗址多达400多处,先秦时期文化遗址有700多处。里耶古城、麻阳九曲湾古铜矿井遗址、沅陵黔中郡遗址、虎溪山西汉墓等古遗址、古墓葬的发掘证明了当时沅水流域的生产力水平并不亚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浦市桐木垅至罗家村发现了从战国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的古墓葬群,被专家称为“沅水流域文化类群”。唐代的龙兴讲寺、芙蓉楼、元代出土的侯王墓、明清时期的中方荆坪古建筑群、会同高椅民居、通道芋头侗寨、沅陵虎溪书院等历史文物是辉煌的沅水流域文化的见证。沅水流域目前已有6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处4A国家级旅游景区、4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全境有古镇41个,沅水流域就有27个,其数量超出湘江流域、资江流域和澧水流域的总和。沅水流域近现代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著名的有芷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坊、“湘西大会战”遗址、“通道转兵”遗址、向警予故居、粟裕故居、滕代远故居、袁隆平杂交水稻实验基地等。这些沅水流域杰出人物既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和强烈的政治性,同时在革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又带有浓郁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它与中华文化及各地的红色文化既一脉相承,又有所突破创新。沅水流域革命家的革命思想及其社会实践应根据不同的时代变化、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来理解,它是个人、地域、革命实践等多种因素的“合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尽量将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置于当时区域性、民族性的经济政治环境中,以及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地方化的大环境之中,对此进行全方位、立体地剖析和论证,才能更好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沅水流域红色文化遗产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以贺龙等人为代表的沅水流域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人民革命军隊、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留存至今的大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是极具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遗产,由红色物质文化遗产和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其历史印证、传承教育、艺术鉴赏、科学研究、开发利用、经济助推等诸多价值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四)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

沅水流域的多元文化融合,既表现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也表现在多地域文化的融合。沅水流域的文化是五溪文化、巫傩文化、盘瓠文化等土著文化与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云贵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及中原文化的多元融合。这些文化汇聚于沅水流域,并相互影响和融合。自屈原流放沅水之后,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沅水流域依然是流放逐臣之所,唐代有刘景先、王昌龄、张镐、戎昱、畅璀、郑炼师,五代后唐有豆庐革,宋代有邵宏渊、王庭、程子山、万俟,南宋有魏了翁,明代有宋昌裔、王襄毅、汪汝成、沈朝焕、邵元善等。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披甲率兵于此,死后被尊为水神,沅水流域地区到处可见伏波将军庙。明代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寓居沅陵龙兴讲寺月余,讲授“致良知”心学。众多文化名人的到来,留下了众多绚烂的文化瑰宝,为沅水流域增添了中原文化底蕴。

二、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

(一)热爱和平、爱国爱家

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热爱和平,他们能与任何民族和平共处。他们顾全大局,和睦相处,认为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这种和平精神渗透在沅水流域多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尽管历史上他们曾遭受种种歧视和镇压,但他们都能以祖国的利益为重,以宽大的胸怀和气魄来对待其他兄弟民族。他们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积极参军,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和维护国家的利益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多神崇拜、图腾信仰

沅水流域多民族先民崇拜盘瓠、向老官人、蚩尤,还崇拜草,请巫师治病称“掐草”,称放蛊为“草鬼婆”,称中药为“草药”。明代齐周年《苗疆竹枝词》:“盘瓠蛮种自高辛,穴处巢居性率真。跳月不消烦月老,芦笙对对是仙姻。”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赶秋、六月六、挑葱会、樱桃会。挑葱会一般选择在清明节,青年男女穿得花花绿绿,三五成群,来到山坡上,挑胡葱,唱情歌,找意中人,胡葱成了沅水流域多民族人们青年男女的月老,是其先民神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沅水流域多民族地区,草标具有特殊意义、神草文化丰富。

历代以来,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被视为盘瓠子孙,相继被称为百濮群蛮、槃瓠蛮(又名盘瓠蛮)、五溪蛮(又名黔中蛮、武陵蛮)、苗瑶、苗等。五溪之蛮,尊盘瓠辛女为始祖。《沅陵县乌宿区志》则对此作了较详细记述:“酉溪河流域讲乡话的人都尊称槃瓠、辛女为始祖。”“至今沅江两岸尚有槃瓠祠、辛女庙、辛女山、辛女溪、辛女桥,沅陵棋坪苗族乡还有辛女庵遗址。祠庙内雕有槃瓠、辛女像,逢年过节,境内多民族人们都举行祭祀活动。”辰溪县船溪驿乡岩橹溪还保存有辛女宫,与船溪驿临近的泸溪县境内有以辛女命名的辛女岩、辛女溪、辛女桥。

(三)质朴刚健、顽强进取

质朴,是指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不尚奢华、生活朴素。历史上,沅水流域多民族地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生产水平长期落后。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磨砺出了沅水流域多民族特有的山地文化性格,他们崇尚简朴、反对奢华。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纵然是高山丛林,他们依然是赤脚履险,矫捷如飞。这种刚健勇猛的文化品格在战争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顽强进取,是沅水流域多民族性格的又一大特点。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难多么巨大,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从不说个“怕”字。以他们的“草鞋”文化为例,旧时,无论是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们脚下都穿一双草鞋;崇山峻岭,山路崎岖,荆棘丛生,碎石如刀,他们还是一双草鞋;狂风暴雨,悬崖峭壁,泥滑路烂,危机四伏,他们仍然是一双草鞋。对于他们来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们总是咬紧牙关,挺直脊梁,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难,顽强地向前迈进。

(四)团结互助、集体至上

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把帮助别人看作是应尽的义务,也把接受别人的帮助看作是一种权利,把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借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在生产劳动中,同一家族或村落的人们,互相帮助。如他们建造房子,就是你建我帮,我建你帮,甚至往往出现一家建房,全村出动,因此一幢房子很快就建造起来了。当一个家庭或个人因灾害造成生活困难,人们根据经济条件分别赠送数量不等的钱粮衣物,帮助其解决困难。如果经济宽裕而对有困难者不予援助,将受到舆论的谴责。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十分强烈。同一村寨往往要求“穿衣同匹布,做活同一处,地方才繁荣,人口才兴旺”。这与其社会背景有关。历史上沅水流域多民族大多依山为寨,聚族而居,往往几十户或几百户为一寨,实际上是一种血亲集团,它使其集体主义有了重要的社会血缘根基。

(五)尊老爱幼、热情好客

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有崇尚礼仪,从善如流的习惯,由此而形成了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他们有谚语:“逢小要爱小,逢老要尊老,小爱老,敬老得寿,老爱小,爱小得福,处处讲礼貌,才成好世道。”这一谚语深刻反映了他们很讲礼节,很注重道德风尚。他们对于长辈老人特别尊重。无论是谁,遇到走村串寨的老人,只要进到自己的屋里来,给老人让座、敬茶、点烟,问寒问暖,热情接待,使老人感到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人们在路上遇见,不论认识与否,都相互亲切地打招呼。若是遇上家族或亲戚,要按辈份称呼,不能随便直呼其名,否则将被视为无礼而受到耻笑、斥责。爱幼,也是他们的一种美德。爱幼,一般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管教,使之成人。所谓“成人”就是子女长大了务正业,做好事。所以,养育子女成人,是做父母的优良品德。如果做父母的不把自己的子女抚养成人,那就是缺德的行为,人们就要加以谴责。爱幼,当然还包括社会上的人们对孩子的爱护和管教。

(六)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男女青年有以歌为媒、自由恋爱的传统。通过对歌,双方若有意,就互赠礼品作为定情信物。过年、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六、八月中秋、九月重陽、十月年、还傩愿、以及赶场、扯猪草、挑野菜、摘野果等,都成了他们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良机。不仅恋爱自由,而且婚姻自主。他们用歌声倾诉爱慕之情,寻觅理想的伴侣。

沅水流域多民族的青年男女虽恋爱自由,但十分注意伦理道德。首先要问姓氏、婚否。若是同姓,则以兄弟姐妹相称,不能嬉戏;对已有对象或订了婚的人,只要知情,一般不去夺人所爱;其次是歌词联姻。要是词不达意,讲话粗鲁下流,会遭到对方讥笑,而拒之门外;其三是文明聚会。情侣相邀约会,对坐交谈唱歌,双方必须保持相当的距离;其四是互赠信物。经多次聚会,彼此了解,才互赠信物以表心意。如屈原《离骚》中所写:“解佩以结言兮,令骞修以为礼”;其五是海誓山盟。除明查暗访,还要吃血酒或打碗折草盟誓,方道出真情实意,结成终身伴侣。仅是谈恋爱过程,就有此五道关口,通过“五关”之后才禀知父母。婚姻虽十分自主,但很讲究道德观念。他们有一定的习惯法规,并代代相传,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如:不许“先奸后娶”,违者重罚,并将男女示众,以儆效尤;办了“订婚酒”之后,一诺千金,不得翻悔。订婚或结婚以后,谁要夺其心爱,犯其妻妾,则举刀相向;若将不轨的男女捉来,公众令其学鸡叫、犬吠,然后公议重罚。因此,历来其男女社交自由而婚姻秩序井然。由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所以沅水流域多民族人们的家庭温馨和谐,夫妻相敬如宾。

三、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体现的当代价值

(一)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诉求之一

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影响着他们的社会生活、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贯穿于沅水流域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并深深影响着沅水流域多民族的发展,蕴涵着丰富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等。

沅水流域多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也伴随着其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它记载着沅水流域多民族问和平相处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传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文化底蘊深厚、古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是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和促进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旅游者。如果宣传工作做到位,可为沅水流域多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素材,并成为旅游项目,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百姓、繁荣民族文化。

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还可以使不同民族加强团结,不断增强共同的国民意识,这是各民族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是各民族加强理解和沟通,建立广泛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联系的基础,能为实现“平等一团结一互助”“和而不同”、“合和而一”的民族关系奠定牢固的心理意识基础。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思想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呼应中,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体现了“和为贵”的理念

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是和平共处思想的表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和平共处一直被奉为中国外交的基础,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既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前提,又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目标。被视为人类国际关系史上一个伟大创举的和平共处原则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维护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始终坚持以和平为宗旨的外交政策,中国首倡的和平共处外交原则为世界接受并广泛认同。中国的以和平共处为基调的外交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理念。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与儒家强调的“和为贵”、“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等理念高度一致,本质上是一种内向型的和平文化,与西方外向型、进攻性的战略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沅水流域各民族历来是热爱和平,渴望和平、追求和谐的,和平理念是沅水流域多民族人民的精神特征之一。

(三)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忠恕之道”的理念

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繁荣富强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进步。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与人民为了争取世界的和平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通过自身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了积极因素,也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这种“共同发展”的外交思想也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在实现和平的基础上对发展观念的创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忠恕之道”的理念。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忠恕之道”的理念,并正以积极的姿态运用“忠恕之道”来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四)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理念

文明多样性一方面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是沅水流域文明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的内容之一是主张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彼此尊重,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人类社会更加丰富多彩。

四、结语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世界的主题。和平事关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与根本利益。沅水流域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共同体。其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有利于各民族间形成一种血缘相亲、你我共融的民族关系格局,具有向心性、多层次性和主动性特点。一方面,沅水流域各民族吸收借鉴、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坚持本民族特性,保持并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在我国参与“和谐世界”建设中,将有利于推动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也是沅水流域各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有利于沅水流域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发掘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术课德育实效研究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一粒米的价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给”的价值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