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对性视角下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析

2017-05-30王淑贞王文明

三峡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技能

王淑贞 王文明

摘要:地方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养应用创新的本科人才,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掌握和突破知识理论的相对性;培养的路径有课堂理论教学讲清相对性、课外阅读探寻相对性、校园文化活动探索突破相对性、社会实践中尝试应用创新性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本科生;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1-0081-05

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正如曾祥春与吴志锋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述评》一文中所综述的那样,成果相当多。但把地方院校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路径、方法及其规律的探讨却比较少见,如秦远建与房海鹏从课程体系等角度的探讨,就地方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界定在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少见到了。本文仅从相对性角度,就此略予探讨,就教于同行专家学者,也希冀有助于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相对性

(一)创新能力的相对性

在“科学——技术——生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能力是相对的,相对于中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公共能力和拓展性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大学生范围内,能力可分为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地方院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应用创新能力。

(二)应用创新能力的相对性

创新能力又有其相对的层次性。一是理论创新能力,二是理论应用的创新能力,三是技术应用的创新能力等。地方院校本科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但更主要的是必须具备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创新能力。理论知识既有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也有应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还有科学技术化的技术知识等。地方院校本科生应该侧重具备应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当然与此相应,也须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

(三)地方院校培养使命的相对性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之世,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应侧重培养本科生理论知识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二级、三级等应用性学科理论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和技术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尤应侧重于此。

二、培养过程的相对性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是培养中的养成过程,该过程有其与不同阶段相对应的方法和培养规律,有一个在知识积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和提高的相应过程。其中的关键是发现和突破知识理论的相对性,提出新的见解,培养和提高应用创新能力。

(一)把握知识理论的相对性

大学本科四年正值青春年华,必须大量阅读、博览群书,积淀知识、集聚知识。积淀、集聚知识,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相对性:一是注意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弄清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纵向把握知识体系的源流、完善与传承发展,横向把握相关知识体系之问的相互关系;二是注意将系统知识转化为系统方法,深入把握知识理论的观点、角度、立场、思维方法与思维方式,把知识方法化,把知识体系方法论化;三是注意把知识技术化,把技术技能化,把外在的知识技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技巧;四是注意分析了解和掌握知识理论的基本前提、适用条件与适用范围。

(二)在应用和突破理论知识相对性中发现问题

大学期间,既是博览群书的笃学期,也是深思熟虑的沉思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大学期间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发现问题的契机。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创新。大学本科的不少教材,每章内容的阐述中、研究现状的综述中、章末的思考题和研讨题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其中,不少问题是学术界、理论界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问题。工商管理类的问题中,有的是国家难题、社会难题,有待人们去思考、去解决,去应用创新。

大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多层面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为训练自己应用创新地解决问题寻找契机。

一是引导学生变换某一理论知识的基本前提,或者变换该理论知识的运用时间,改变其时代背景,就会发现该理论知识可能由真理变成了谬误,运用时发现行不通了,就会了解原理论知识的局限。怎样在前提、时限变化的情况下,修正、完善该理论知识,就要进行应用创新了。这就得在新的前提下、新的时代环境中改造、完善原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创新。

二是引导学生改变某一理论知识的角度、视野、立场、观点、思维方式,原来的理论知识则为谬误,就能比较容易发现问题,探寻运用新的角度、视野、立场、观点、思维方式研究同一对象,得出新的结论,训练自己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梳理、比较不同专家学者对同一对象提出的不同看法与主张,对照比较同一学科不同教材的不同提法,梳理同一时期学术界、理论界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研究成果,就能发现各自的侧重点与合理之处,也能发现各自的疏漏、局限与不足;联系现实,还能够发现研究成果的薄弱环节,甚至尚未研究的遗漏之处。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就可以选择其一,探寻真理,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相对于问题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发现了问题,就要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这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一是调查取证,核实问题;二是深入研究,探讨原因;三是设计创新性的预案,讨论决策;四是实施方案,验证结果。这里要强调的重点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创新性的预案。预案包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可行性论证等内容。“调查取证,核实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原因”等只是为设计创新预案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决策、实施、验证是设计创新预案的后续工作。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方案设计,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设计解决问题的预案时,针对发现问题的各种路径和问题的具体情况,采用设计创新预案的不同方式,如变换前提,调整视角,改变立场、观念、思维方式之后形成的新前提、新视角、新立场、新观念、新思维,创新性地提出新见解、新主张、新方案,训练应用创新的素质能力。

解决问题阶段包括解决“拾遗补缺”问题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拾遗”是发现问题或者找到问题,“补缺”则在“拾遗”基础上进入解决问题阶段。这里的“补缺”特指应用创新型补缺,“补”什么,怎么“补”,“补”成什么样,都必须有一定新意,就是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应用创新的“补缺”能力。

解决问题阶段还包括不属于理论知识“相对性”问题直接引发的应用创新训练,而是作业型、课外调研任务型、项目型等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如课外社会调查任务型、课外研讨任务型、研究性学习项目型等。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些形式,虽然不是由理论知识“相对性”问题直接引发,而是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内在地蕴含在“任务”、“项目”之中,主要是根据“任务”、“项目”的内容,解决实践中的相应问题,通过“任务”、“项目”的完成,解决其中的问题,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是一个训练过程、培养过程,也是一个养成过程,是一个教师启迪指导、学生勤奋探索、师生共同努力的艰苦过程。

三、培养路径、方法和规律的相对性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要选择恰当的途径,采用系列方法,遵循其中潜存的系列客观规律。

(一)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过程的培养方法及其规律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清楚知识的理论体系,使理论知识系统化,揭示理论知识的视角、立场、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力求把知识方法化;讲清楚理论知识的来源、流变、传承与完善、发展,以及理论知识的前提、条件和适宜范围等界阈(即局限),使其潜在的界阈清晰化、精准化,为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从而启迪和引导学生依循理论知识历史发展的脈络与适用界阈,在有限界阈内,以分析、研讨等作业形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力求有所创新。这就是任务压力式常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迪、引导和激励学生尝试性突破界阈和局限,采用要素变换策略,如变换角度(或视角)、变换立场、变换方法、变换思维路径与程序,变换前提、变换条件、变换适用范围,变换其中某一要素或者某些要素,设计新情景,面对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探寻新思路、新对策、新方案,力求应用创新,形成一定创新能力。这就是常规理论教学中因素变换式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或者局限突破式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该路径的常用方法有专业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方法化、作业研讨创新法、任务研讨创新法、案例解析创新法、引导启迪激励法、方法改进创新法、前提变换破解法、因素重组创新法、角度矫正创新法(角度变换创新法)、局限突破创新法等。

在常规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蕴含着学生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养成的系列基本态势和运行规律。

第一,任务压力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简称任务压力培养律。其中的任务是根据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教育教学等需要而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其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讨论或者课堂辩论,研讨论文或者创新设计式的作业,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这些任务是逐步升级的,这种培养方式以逐步升级的任务为载体,循序渐进地逐步跟踪提升式培养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这些任务是与课程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挂钩,与学生总成绩、总学分挂钩。任务有一定难度,对于学生有一定压力,采用任务压力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应用创新能力。这是课堂教学及其延伸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基本方式。

第二,前提破解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规律,简称前提破解培养律。其中的前提特指理论知识成其为真理的前提(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公设一致),泛指理论知识内在的视角、立场、观念、方法、思维方式及其局限性,以及应用理论知识的条件、环境和适用范围等界阈。突破其中一个前提因素,遇到的就会是新局面、新情景、新问题,就要找到破解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措施、新对策、新方案,就要有所创新。如变换观察事物的角度,审视事物的视角,就要随之变换思维方式等,促使学生更新思维方式,重新审视该事物,得出新看法,拟定新举措等,使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相应提高。这就是角度矫正或者视角矫正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这也是前提破解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规律的特殊表现。

第三,因素重组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规律,简称要素重组培养律。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又是一个过程。有其静态要素构成和动态环节构成。如角度、前提、条件、环境、范围等外在要素,立场、观念、方法、思维方式等内在要素,途径、环节、机制、措施等动态因素等。只要把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要素、环节重新组合,构建新的结构,就会形成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不同功能。如变换新的视角、新的方法等要素,以学生自主应用创新和教师有效指导等有机结合的结构,就可能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就可能调动学生自主应用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养成,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相对于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过程的培养方法及其规律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不仅要掌握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备技术技能的运用创新能力,如调酒技艺的创新、导游技能的创新、时点销售系统的更新等。

其培养可以通过课内外多种途径实施、实现。一是技术技能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更新、创新的观念意识;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学生更新、创新特定技术技能的操作能力;三是通过实训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更新、创新的实际能力;四是通过校内外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特定技术技能的运用创新能力。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学生技术技能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它的总体方法,可以概括为“知识技术化,技术方法化,方法程序化,程序实操化,实操创新法,即知识技术方法实操创新法。实际操作过程中,表现为工具更新尝试法、技术更新尝试法、方法改进创新法、流程重组法、工艺更新法等具体方法。

从总体态势看,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技术技能运用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呈现出学生技术技能更新(创新)能力养成的全程态势: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化——行业技术知识技能化——岗位群技术工具运用熟练化——工具手段应用创新——技术、技能、方法、工艺流程等应用创新——知识应用创新——知识创新。其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方法、工具等是铺垫与准备,由技术工具的运用到技术工具的创新能力培养,再到技术技能方法、工艺流程等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其中的工具更新或创新、技术技能更新或创新、工艺流程的调整或创新,是在当今科学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整个态势中蕴含着科技进步和适时培训、加快学生技术技能运用创新能力养成的必然态势和客观规律。

(三)相对于课外阅读过程的学生自我养成方法及其规律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又一重要培养路径就是组织学生课外大量阅读,从中拾遗补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通过提供大量阅读书目,限定分期分批阅读任务,检查阅读笔记,辅导阅读方法,下达比较“察异”、探寻“拾遗”等指令,检查“补缺”思路与操作模式,撰写“补缺”方案或者学术论文,促使学生在“博览”与“精读”中比较思维,发现问题、解決问题,养成和提高应用创新能力。这就是课外阅读,拾遗补缺,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整体态势和运行方式。

该态势的组织模式,可以采取读书小组方式、读书收获比赛方式、读书拾遗补缺征文大赛等。“拾遗补缺”创新成果,可以参赛论文、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论文形式进行。在大量阅读中,如何发现各家之不同,如何发现各家各派理论成就的局限性和薄弱环节,该态势的运行可以运用差异比较法,局限审视法,比较拾遗法等方法。与此相应,“补缺”的方法有源流探寻法、横向拓展法、局限突破法、拾遗补缺法、弱环强化法等方法。

该整体态势的运行中,潜藏着“拾遗补缺”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养成的客观规律。

(四)相对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的培养方法及其规律

近些年来,地方院校都在举办系列校园应用创新型文化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立项与结题活动;科技论文大赛、导游技能大赛、项目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物流设计大赛、营销方案大赛等。

该培养路径按照学生自主、教师指导的方式运行。学生自主确定选题,自己撰写标书,自己申报项目,自己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与课外科技论文,自己设计创业计划书。当然,学生自主的这些应用创新活动,都需要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准方向,选准课题,广泛搜集,精准调查,快速撰写,高精提炼,快出成果。该培养方式常用方法有导师指点法,问题寻找法,原因探查法,难点突破法,比较分析法,参考借鉴法等。

这是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模式,蕴含着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规律。

(五)相对于社会实践过程合作培养的方法及其规律

地方院校依据自身的地缘优势、服务地方的历史使命和独特条件,可以采取与社会合作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该途径具体表现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合作方式。这些合作一般采取对方命题、项目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合作指导、资助经费、学生自主、老师指导的模式运行,业务形式一般为市场调查、产品营销、合作培训、活动策划等;或者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的项目论证、项目策划,项目设计等校地合作模式。

该模式蕴含着合作培养与学生自主相结合促进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

结语

地方院校本科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一个把握相对、发现问题、应用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由相对到绝对,再到相对的应用创新、递进上升的过程。需要地方院校的老师殚精竭虑,引导和启迪学生把握相对、突破相对,达到新的绝对与新的相对的应用创新;也需要学生自己加倍努力,善于全面把握知识理论的相对性,敢于突破其相对性,面对突破中的问题,敢于应用创新、善于应用创新,砥砺磨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应用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本科生创新能力技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