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校企融合办学的多层面受益分析

2017-05-30孔祥峰

职教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孔祥峰

摘 要:校企合作在扩大校企广泛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对于学校层面来讲,其受益是多方面的,不但学校受益,更主要的是学生受益。学生的受益也更能体现校企合作的价值。把学校层面在校企合作中受到的益处进行剖析,能够更好地引导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从而更有力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就业直通车道;多层面受益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24-03

一、五年制高职校企融合办学内涵

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三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产品;把学校建到企业中和把企业建在学校里两种课堂;最终实现一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持续深入地展开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校、学生、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五年制高职学校、学生多层立体受益分析

(一)学生在学习氛圍方面的受益分析

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所接受的企业开展的教育和启发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学生可以通过接受企业专家到校进行企业文化宣传、专业引领、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岗位一线专业技术知识和企业经理入职引领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学习各种实际岗位应用知识,优化学生学习的多重环境,为学生营造优秀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对企业的耳濡目染、内心体验和情感的熏陶,可轻松、愉快地享受与未来岗位技术应用无缝对接的知识学习环境。

(二)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的受益分析

企业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企业夏令营、顶岗实习等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和报酬,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學习动力,让学生在前进的路上多了一份鞭策的力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精神,也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心一旦形成,就会对自己未来可能工作的岗位产生无限的憧憬,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努力去通过每一门功课的考核,为将来能成为工作岗位的骨干,而主动加强有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从而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工作作风。

(三)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受益分析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就业、创业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理念政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不能再倡导“先就业再择业”或“骑驴找马式”的道路了,学生应该充分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的发展,并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自身的优势及性格特点等,形成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和判断。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没有较为广泛、深度了解社会、行业、企业的相关知识的平台,恰恰校企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融诸多优势为一体的平台。在这个平台支撑下,大批一线岗位的专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多种岗位的一线技术和应用知识,已经列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学生不出教室就可以了解社会、企业、行业、岗位等相关知识,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更贴近实际,而且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本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四)学生在被专业引领方面的受益分析

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绝非单纯的理论和实践的引进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它更需要依靠行业、岗位一线和工作实践等相关知识的框架引领的方式,来架起学校学习与岗位应用的桥梁。以期帮助学生找到技能应用性学习的生长点,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沃土中获得足够的养分。把“死”的理论静态形态转化成“活”的实践形态。[2]这一模式打破了学校学习和岗位应用的传统隔离僵持,实现了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角色的“零适应期”转变。

(五)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受益分析

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企业参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的制定,学校依据岗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岗位实践紧密有机融合在一起,构筑学生的综合技能应用能力。学生可通过由企业专家到校开展的专业引领、企业文化学习,参加企业举办的各项活动、上课、讲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项目背景学习、入职引导、工学结合、4+1顶岗实习、厂中校、校中厂等耳濡目染和体验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应用专业技能知识。

(六)学生在享受校企资源方面的受益分析

企业为了达到长远战略发展的目的,通常会把最先进的设备、软件和最新的知识技术、材料等免费投入到学生身上。企业通常以“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培训中心、共建实训室、企业冠名班、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和项目背景教学等形式来开展校企合作。这一合作过程中,最大的赢家其实是学生,学生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就可以享受到诸多企业丰厚先进的资源。这完全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院制”教育。

(七)学生在机遇机会本质方面的受益分析

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生接受企业的文化精神、管理机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培养计划进行学习,参加考核等,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加强了纪律性,逐步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爱岗敬业精神。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增强,从本质上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真正诠释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

(八)校友同事

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合作企业接收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已然常态化,长此以往,较早毕业的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骨干和行业专家,这批人会主动帮助刚刚成为同事的校友毕业生。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并不是听几次就业引导讲座就可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更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无私奉献的同事给予方方面面的指导和帮助,身为校友同事会在帮助校友同事方面做得更加优秀。

三、五年制高职学校其他主要受益方面的分析

(一)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受益分析

校企合作是学校在谋求发展、与市场接轨、大力提升育人品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下,可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及时了解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时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到课堂和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做到企业所需即课堂所学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引入,定期请行业专家到校参加专业引领和专业研讨等,为人才培养方案阶段性实施过程进行把脉。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就像十字路口的交通指示灯,使通往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交通变得通畅有序。

(二)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受益分析

校企合作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五年制高职办学模式下,要求学校必须培养出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技术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五年制高职院校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发展五年制高职职业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开展校企合作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师资隊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出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出能在岗位上做到“无适应期”的技能应用性人才。[3]

(三)学校在实习就业方面的受益分析

学校应始终坚持“外联企业、内练硬功”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的优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办学质量,铺设就业成才的“直通车道”。[4]在大力开展五年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在传统“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鼓励创业”就业渠道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通过接受“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企业冠名班”等多种方式直接就业,做到“入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就业即在岗,在岗就是行业骨干,把“直通车道”升级为“绿色高速轨道”。

总之,校企融合办学的新模式,给企业带来人才和利润的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不但減轻了办学成本,还使自己的毕业生更符合市场与企业的需求,减少了办学的盲目性。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提前接触企业,不但学到了新技术,更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好合理的规划,成才的几率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 韩伟.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N].天津教育报,2012-05-04(3).

[2] 张兆琴.教师专业学习:从专业引领到专业合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8(3):88-91.

[3] 谭显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0(10):60-63.

[4]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J].职业教育研究,2004(6):36-37.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