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持续稳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困境及对策

2017-05-30宋小安

职教通讯 2017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校企业

宋小安

摘 要:现代学徒制在试点过程中,合作企业自身随着培养人才的饱和,逐渐会失去合作意愿,校企合作存在不能持续稳定,具有周期性的普遍问题。合作的结束,浪费了来之不易组建的职教共同体资源,出现多方利益受损的困境,降低了学校再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拓展企业的培训功能,保障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收益,才是实现现代学徒制项目持续稳定推进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持续稳定;学校;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21-03

当下,我国之所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客观上的原因是企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随着劳动力的短缺,普通工人都难找,更别说技能型人才了。主观上的原因是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所谓技能型人才,眼高手低,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两者的供求矛盾,迫使企业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来,这样就有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土壤,因此,一場轰轰烈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祖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施遇到的困境

(一)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益纠葛

毋庸置疑,盈利是企业运转的最终目的。当某个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时(实际上是影响到企业盈利时),校企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学校出人力资源——学生,企业出培训资源——场地、设备、技术、师傅等,培养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就成为现实。[1]但是,一旦培养的人才满足了本企业的需求,直至饱和,背离了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愿望就会下降,就会寻找各种理由阻碍继续实施,最终,职业学校与这家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不能长期坚持下去。例如,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曾于2006年至2013年,与广东富华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合办企业冠名富华班,每届50人,共办了7届,为富华公司培养了300人的技术骨干,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笔者一直担任富华班班主任,亲眼见证了7届富华班“发展—壮大—鼎盛—衰落”的发展周期。7年时间算是比较长的校企合作案例,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那为什么校企合作不能长期持续进行下去呢?最终原因还是人才过于饱和,企业不再需要,再办下去背离了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合作结束,学校又要被迫重新寻找下一个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企业,进行再次的校企合作。这种周而复始赔本赚吆喝的校企合作,最终也伤害到职业学校本身,學校就像在企业间一家一家行乞,学校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倍受打击,也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正因如此,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陷入到校企双方不能长期坚持合作这样一种悖论中。这是近期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校企合作存在的普遍问题,必将影响此试点项目的进一步推广。

(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与师傅的利益纠葛

没有契约精神的现代学徒制,路在何方?以往的学徒制,注重的是师徒技能的传承,跟武侠小说写的那样,几乎是一对一、一对多式的传授,还有很多收徒仪式,如拜师礼、开香堂等,师傅承认徒弟是他衣钵的继承人,徒弟也有意继承传统,并发扬光大,传承的不仅是技艺,还有师傅的精神,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实际上就是契约精神的体现。[2]而今天的所谓现代学徒制,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几乎是多点对多点的岗位培训,主要是生产技能的培训,对人格的培养弱化了,因此,虽然师徒之间签了各种名目的协议,仍不具备传统意义上契约精神,师不像师、徒不似徒,徒弟与企业的关系还胜过师徒关系,师徒关系的约束力脆弱,没有契约精神,导致学徒流失率大,培养成本高居不下。

师傅在培养徒弟的过程中,几乎都是企业指派,被动接受徒弟,权力小、责任大,无利可图,培养徒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于调动起来,很多师傅付出培养学徒的劳动也没有通过价值体现,久而久之,热情下降,甚至还出现变着花样赶走徒弟的案例。就算是迫于企业的压力,勉强接受徒弟,师傅不情愿,培训效果也将大打折扣。[3]

对于学徒,以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是中职学校,学生进校时是初中毕业生,学生不满16周岁,对社会的理解很肤浅,对职业的理解几乎为零,各方面都远未达到企业的要求。整个社会也没有形成像德国那样崇尚工业文明的社会风气,学生鲜有在少年时代就接触工业生产的机会,报读专业仅凭社会舆论和想象。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通过专业学习后,40%以上的学生放弃学习的专业,毕业后能坚持从事专业的学生只有20%左右。能认定只在某家固定企业工作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以学校2014届模具专业为例,共300人。有意向参加现代学徒制学徒班的有34人,占学生总数的11.3%,通过师徒双向面试,成功被录取的24人,占总人数的8%,占有意向参加总人数的70.6%。经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培训,虽然24名学徒全部通过第三方考核合格,企业与学徒通过双向选择,最终能留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企业的只有5人,仅占全部模具专业学生的1.67%,占全部参加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培训学生的20.80%,这就是学校模具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如果按照招生即招工这条原则,如此之高的淘汰率,空前的培养成本,是没有企业能长期坚持合作下去的。

学徒本身在学习岗位技能的同时,付出了脑力、体力、时间等成本,也同样有价值体现的需求。相反,如果不能体现其价值需求,学徒就会动摇,不如去干普工、赚快钱。学徒的不断流失,导致企业前期的培养成本付之东流,也制约着现代学徒制的持续发展。

(三)缺失与技能实践相配套的教材

以往的教材,几乎都是章节式的,通用性较好,但是对于现代学徒制这种直接针对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甚至某个工种的有极强岗位对应要求的项目,它的不适应性就暴露无遗。作为企业,自从学徒进入企业参加学徒制实践开始,企业几乎都把他们当作企业生产的一员,企业的生产客观上要求人员稳定,不希望员工一会儿工作,一会儿又去学习,这种转换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如果学校坚持这么做,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不会得到企业的长期支持。

1.作为参与实践的专业课教师,面对已经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学徒,使用原有教材,按照以往章节式的方法去讲课,学徒兴趣不大,收获也不大。这种注重如何教的教材,已经不适合学徒制项目,迫切需要教师开发适合学徒注重学的新教材。

2.作为学徒,已经具备了一些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基础,他们迫切需要的是能直接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理论,希望立竿见影,那些与实际不符,模凌两可的理论对他们当前的工作起不到帮助作用。同时,由于学徒都要参加生产工作,也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章节式的理论教材。针对学徒的需求,开发适合学徒自学为主的新教材,势在必行。

3.作为带徒师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愿意帮助学徒答疑解惑,但是,面对现有的章节式的理论教材,他们自己也解释不清,形成了理论、实践两张皮。他们也希望开发一种教材,让师傅、专业课教师、学徒通过教材纽带,将实践、理论有机结合,形成各自存在的价值。[5]

4.不是没有教材,是没有针对企业岗位的适合教材。多数需要人的企业,没有能力编写适合本企业的员工培训教材,部分有能力编写适合本企业的员工培训教材的优秀企业,又很少对中职生有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学校电气专业为例,2013年底,佛山市顺德区凯恒电机有限公司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其人力资源部划拨经费,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过与学校多次沟通,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采用新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企业提供完整的生产线、一体化实训教室,双方共同选聘导师与师傅,以三年为周期,培养岗位专用人才。学校派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调研,编写了适合该企业的岗位教材,可是,不到两年,合作就搁浅,辛辛苦苦为该企业编写的岗位教材也变成了废纸,短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造成职教教材资源的浪费,挫伤了教师编写企业岗位教材的积极性。

(四)缺乏权威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考核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效果无论是学校考核,还是企业考核都逃脱不了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非议,不具备权威性,因此,含金量不被社会、行业、相关企业认可接受。培养出来的人才迫切需要独立于学校、企业的第三方权威考核机制认定,只有这样,人才才能得到行业的认可、并能够在相关企业内有序流动。而在权威性第三方考核机构没有建立前,企业培养出人才仍没有畅通的就业渠道,也是现代学徒制不能稳定持续的重要因素。

五、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对中职学校实行先招生再招工的原则

中职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可以先在中职学校进行2年的专业学习,待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后,再与企业合作举办1年形式的学徒班,符合当前的人才培养规律。有专业理论基础、初级通用专业技能的学生,有志向进入学徒班再培训,稳定性、安全性、培训效率和留在本企业的可能性都会提升,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要求。

(二)政府购买企业培养人才的服务,拓展企业培训功能

盈利是企业的根本目的。生产产品能盈利,企业就扩大生产。培养人才能盈利,企业同样会去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过剩怎么办?现阶段,政府必须通过购买企业培养的“过剩”人才,继续满足企业盈利的目的,企业才会继续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优秀的企业,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但是企业自身并不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培养人才的意愿不高。多数需要人才的企业,又无人才培养的能力。校企合作举步维艰,通过政府购买优秀企业的服务,培养人才,拓展企业培训功能模式,将优秀企业打造成既有产品输出、又有人才培养输出的双轨模式,可行则能持久,实际上就是把现在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功能向优秀企业转移延伸,将优秀企业打造成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这种政府投入,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项目长期稳定了,各方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才能保障。

(三)实行来去自由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

实施现代学徒制,实际上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过去,我们靠契约精神的传统学徒制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当前,学校形成的現代学徒制实际上已经弱化了这种契约精神,社会的发展,现代人追求个体的自由、平等,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封建等级制度式的学徒制也不合时宜,现代学徒制追求的是平等的师徒关系,徒弟不再是师傅的私有财产,因此,需要相互尊重,做到师父挑徒弟、徒弟选师傅,只有通过双向选择,才能达到师徒的默契。虽然是学徒,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但是,学徒学到技能,他本身也付出了时间、体能、精力的成本,本身的勞动也要给于肯定,给予相应的报酬。对于学有所成的学徒,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留着欢迎、走者欢送,不仅仅为企业一己之私,只有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现代学徒制,才能做大做强行业,持久的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四)在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学徒学习的教材

只有在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教师才有精力编写适合学徒学习的教材。以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5—2016年,学校与佛山市顺德区精壹模具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具学徒班项目,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专业教师参与企业调研,经过两届企业班的实践探索,才编写出适合学徒使用学习的教材。参加中职学校学徒制的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及通用技能,仍然使用现有通用教材,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校企合作比较稳定,进入现代学徒制模具学徒班后,学校专业教师开发了一种适合学徒自学为主的清单式的新教材,解决了企业、专业理论课教师、带徒师傅和学徒各方不同的需求,收到良好效果,可以被参与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学校参考借鉴。

(五)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了权威的第三方考核机构

2014年10月,顺德区教育局委托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对区内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第三方考核评价,佛山市模具行业协会组建了行业会长单位佛山市科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的第三方考核评价机构。该公司是顺德区龙腾企业,也是协会中办的最好的企业,具有权威性,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公司下属的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很早就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并开发出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精壹模具学徒班的学徒就是通过该平台的第三方评价考核认证,达到本行业的要求,部分进入培养企业,其他也通过行业协会推荐,迅速进入其他相关模具企业就业,由于受到行业的认证,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形成了人才培养、检测、就业一条龙良性循环,有力地保障了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发展。

总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实际上是弥补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力的不足,是人才培养从学校向一线企业延伸拓展的新模式,目的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只要在实施过程中,牢牢把握各方利益,满足各方需求,校企合作才能持续稳定的开展下去,只有在各方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现代学徒制项目才能稳步发展,从试点走向推广。

参考文献:

[1] 祝木伟.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16-19.

[2] 欧阳忠明,韩晶晶.现代学徒制:“冷热不均”背后的理论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5-11.

[3] 苏琼淑.现代职业教育实施第三方考核评价的方法及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15(6):4-6.

[4] 刘晓.职教集团建设走入治理模式“深水区”[N].中国教育报,2016-08-09(3).

[5] 赵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应对[EB/OL].[2016-07-14]. http://edu.ifeng.com/a/20160714/41638530_0.shtml.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学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学校推介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