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

2017-05-30董晓兰赵德菊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国民经济影响因素

董晓兰 赵德菊

摘 要:我国农村面积占70%,农业是基础产业,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飞速增长,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转折性的影响。我国地大物博、地理情况复杂,存在各种地形气候,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性,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城镇化水平有所差距。关于城镇化进程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本文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具有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和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 国民经济 经济提高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173-0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蓬勃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众多农村居民开始迈向城镇化生活,甚至使一些农村实现了城镇化。以人口及空间城镇化为自变量,以消费、投资为因变量,并采用1996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7年实施城镇化战略后,促进本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没有形成群众消费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成为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在需求问题上空间城镇化的推进在提高内需方面还是具有非常大的潜能。目前的市场情形,我国的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而我国现在面临着提高内需的巨大挑战,所以加强城镇化进程推进就成为关键,它对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国民消费的提高是否产生的影响,这个方面的分析就非常重要,并要发现抑制发展的关键因素,了解掌握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解决办法对我国的經济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1 城镇化推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关系

1.1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有许多的人发现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1975年诺瑟姆就注意到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两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是一种线性关系,就是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镇化水平也越高。后来有学者利用多个国家的城镇化与经济水平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但进一步发现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对数关系。正由于它们这种区域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密切的关系,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定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否则将造成不符合最佳相关关系、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和问题。所以根据城镇化进程与经济水平发展是否同步,统计城镇化的发展效果与经济的水平,有积极性城镇化与消极性城镇化两种类型。消极性城镇称为假城镇化或过度城镇化以及低度城市化,这种城镇化出现的问题特征为人口过多涌进城市,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备,城市就业不充分等。而低度城镇化的问题为城市产业发展不协调,城市服务系统不完备,乡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转移等。

1.2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产物,起初,是经济发展来带动了各地落后区域的城镇化进程,而在后期,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各个经济产业相应地被带动起来并促进了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大发展。

1.3 从时间角度考虑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时间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对经济发展呈增长的影响效应,尤其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及水平,促进了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使经济得到发展,空间城镇化的推进通过投资传导对经济的促进效应也明显提升,但不同时期影响也相应不同,就1995年~2006年和2007年~2016年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来谈。经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1995年~2006年,投资传导式经济是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只是效果不太完美;而 2007年~2016年,根据前车之鉴,在进行建设时,便有了一定的经验,实行了特色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性政策,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而且达到预期的想法,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从空间上看,沿海的东部人口利用运输及空间上的优势,城镇化主要通过投资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对比在中西部,中部人口城镇化的措施略拉动经济的上升,其余人口城镇化作用不是很大。在空间城镇化的作用也可以提高经济发展,但不能抵消固定消费产生的抑制作用。为了保证城镇化过程中不浪费不同地区不同的资源安置,因而,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使得城镇化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益也充分体现和提升。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所以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现将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与西部进行分析。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优势,我们只有发现它并将它充分利用,才可以将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效益得到发挥。首先东部地区,经济体系较为先进,可以整合投资与消费两项因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去溯源其中缘由,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经济有所保障,就会去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进行消费或者投资。其次中部地区,有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所以不可强调人口城镇化投资的重要性。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特点,思想开放,交通方便,能够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但还需要改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不同地区,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依旧难以成为市民,且不能够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与补助,经济水平得不到提高,又难以跟上城市生活节奏,进行消费,导致了经济带动困难。因此,因为受到制度、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我们要找到适合的方法使经济得到不断的可持续的发展。

2 城镇化推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1 城镇化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出现新的机遇,这时城镇化开始被赋予经济发展重任,有许多人对它给予厚望,章振华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经济增长时段,但增长的轴心已经发生变化,形成了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1998年以来,城镇化的推进主要为刺激人们消费,同时胡少维(1999)指出,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是供给与需求问题明显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消费没有提高,所以需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城镇化成为主要推力。我们国家提出两个一百年,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城镇化的推进与它有一定关系,在2010年王国刚提出,解决住、行问题是城镇化的主要难点,也是关系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路上的难题。

2.2 城镇化发挥作用的方式

城镇化推进的两个方向是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对经济水平增长主要通过促进消费和投资来传导来影响经济发展。从需求角度来看,促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具有重大作用,而具体来看,在实现地区城镇化以后,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应提升,进而消费倾向也将提高,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口和城镇空间的增加,需要在城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增大投资需要又促进经济发展,以城镇化不断带动产业结构、经济投资发展方向的方式以及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从供给的角度来看,需求服务的完善,在生产制作时为工业、服务业提供了方向,促进了许多二三产业的发展。可见,要使得我国城镇化推进对经济增长起积极的影响,必须要从消费需求、产业结构、投资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发展中这些方面对经济发展的独立影响效果只有对这些加以独立控制才能够真实反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对城镇化推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3.1 全力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在之前提到的积极性城镇化以及消极性城镇化,我们要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呈对数关系。现在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并对镇化的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在目前全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城镇化建设呈现平稳增长状态,同时也为各地区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各个地区应结合当地的市场特点经济实力,进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人员的培养,调整产业结构来进而调整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城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3.2 健全人口城镇化中新增人口的保障制度

我们发现受到现行制度的影响,农村人口大批涌入城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所有人都有当地户口,而且一个城市必需得有流动人口与固定人口。我们在推进空间城镇化时要快速完成当地的基础设施,吸引当地人们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城镇化提供助力,回到当地可以成为城市人口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完成人们内心迫切希望的改革户籍制度,有社会保障等来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的转移,促进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

3.3 统筹区域协调性

如今经济发展出现分地区分阶段的发展,而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不均衡状态。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出现较大的经济发展落差。我们只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加快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城市在中西部投资建厂刺激经济发展。运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来推动该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同时会带动一系列的需求和经济发展,使得区域的经济得到发展和提高。

3.4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上文提到,刺激经济发展的方式有扩大内需和增大投资,但是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效果最好。所以各地政府应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多投资一些社会性的基础建筑完善基础措施,只有当地人们手中有结余才会提高消费水平和能力,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增加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形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城镇化推进不但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助力。

4 结语

要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的推进是必需的。在对时间与空间上的城镇化推进过程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何种城镇化的推进都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能推动地区发展,就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将重心放到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中去,坚持合理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人口、基础设施等多项资源,实现对当地资源的优化的利用,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婷.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化[J].人口研究,2013(05).

[2] 楊浩昌.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6(01).

[3] 彭冲,陈乐一,韩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地理研究,2014(11).

[4] 蔡继明,熊柴,高宏.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非协调发展及成因[J].经济学动态,2013(6).

猜你喜欢

城镇化建设国民经济影响因素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金融支持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