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①

2017-05-30林榕镕赵鹤芹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培养

林榕镕 赵鹤芹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实施,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越来越高,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要紧跟经济与社会发展步伐,满足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引领当代商业文化创新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服务全球经济。

关键词:国际化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中圖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185-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跨境支付、物流等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地处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选择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达成跨境进出口贸易,这便是跨境电商[1]。阿里研究院发布的《贸易的未来:跨境电商连接世界——2016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的跨境电商起步于20世纪末,经历漫长的萌芽期后,在2008年开始蓬勃发展。到2014年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约37.6%。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对符合跨境电商“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快速膨胀。跨境电商人才除了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以外,还要具备“大商科”的专业知识,其人才培养涵盖:外语能力、电子商务技能、外贸业务知识、网络购物消费理念和文化、电子商务平台营销技巧等方面。我国已经把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国家信息化战略部署,全国有2000多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井喷的状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研究

热点[2]。

1 “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倡议催生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增加

在国家“一带一路”[3]与“互联网+”[4]的倡议背景下,跨境电商产业迎来了新的市场和机遇,各地纷纷批准设立一批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跨境电商示范区,如:上海、杭州、广州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各地跨境电商企业也加大了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吸收力度,由此衍生的就业市场大幅增加,相关岗位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万人,这些人员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37%的企业每个月都有招聘需求,有30%的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大,存在人才缺口的电商企业比例高达85%[5]。

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跨境电商产业的飞速发展,具备外贸、物流、英语、平台建设、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非常紧缺。国内各高校陆续加强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但由于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目前还没有跨境电商的专业,跨境电商只能作为其他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招生,如:商务英语(跨境电商)、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旅游管理(跨境电商)、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6]。根据所依托专业的不同,各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侧重点不同,所培养的人才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下,各高校纷纷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但由于跨境电商是一门新兴学科,综合性、交叉性非常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上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培养体系和目标。有些高校没有进行调研和研讨,只是在原来其他专业的基础上加上几门电子商务的课程就变成了跨境电商,缺乏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竞争优势,难以满足企业用人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2.2 师资力量不足

跨境电商是集经济、管理、运营、策划、物流、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业,专业教学的知识面要求比较宽,单一的校内教学院系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专业教学需求,教师大多数从信息类、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调派,电子商务专业出身的老师所占比例较少,加上科技发展迅速,专业时效性强,跨境电商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少教师授课过程中也是和学生一样边上课边学习。

2.3 实训环节与企业脱节

跨境电商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条件的高校都开展了网上商城模拟、ERP、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但是,有些高校教学软件更新率低,实验课程都停留在基础性、验证性的模拟实验上,综合实训的内容和方法已经远远脱离社会实际。

3 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紧跟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潮流,构建“国际化+大商科”的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创新,灵活开展校企融合、岗位轮换、工学交替等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专业知识扎实、跨文化沟通能力强、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好、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过硬、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7~8]。

3.1 “国际化”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坚持教育创新原则,坚持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坚持探索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外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创新开展“2+2”(国内2年+国外2年)、“3+1”(国内3年+国外1年)和“4+0”(国内合作办学,学分互认,获得国内外双学位)的多元化灵活学制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人才,实行学分互认,供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核心课程实行英文教学,课程设置保持与国外优秀大学商科构架的一致性,教材使用优选国外优秀大学的最新原版教材,吸收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较高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部分课程还聘请国外大学的优秀教师。加强海外实习和小学期游学,引导学生利用暑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

3.2 “大商科”知识体系

“大商科”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融合经济、管理、法律、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多维立体交叉,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基础+专业”的模式,即要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如:物理、数学、人文、公共关系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如:金融、税务、法律、物流管理、计算机基础等,满足跨境电商专业和岗位对人才全方位素质的要求。构建“操作+研发”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即要培养有较强的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如:网上交易、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还要能运用所掌握的跨境电商知识,对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展望、分析,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培养人才发展的目标定位于“适应+潜力”的模式,就是专业毕业生既能够适应当前电商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岗位对人才的基础要求,又能够紧跟发展的前沿,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发展潜能。

3.3 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

以跨境电商专业知识为主线,以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优化整合课程实训时间、内容、阶段和方法,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基础到创新的顺序,构建验证实验、模拟实验、综合实训和校企联合实训四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块。

验证实验是的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单项的课程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目的。

模拟实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线,以目标任务为核心,利用各类电子商务、外贸、物流仿真软件进行业务流程操作,以提高学生对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的具体业务流程的运用能力。

综合实训是以虚拟企业经营的组织形式,利用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平台、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完成职业发展层面的实训项目,使用学生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实训过程进行岗位轮换,学习不同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岗位的知识技能,培养团队意识、决策能力和综合的知识应用能力。

校企联合实训与传统顶岗实习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引导,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实训得到专业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锻炼和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也可以选拔到优秀人才,避免了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的人员到岗后无法直接适应工作岗位的问题[9]。

3.4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日常教学工作中,根据课程进展,适时组织专业内或者全校技能聯赛,如网页设计、网络营销策划大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表现优越的学生可以从实验室建设发展经费中给予奖励和激励,并为参加全省全国性大赛选拔好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跨境电商相关的国家级大赛,如全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向全国各优秀高校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荣誉感[10]。

3.5 推进创新创业孵化

以区域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为依托,集合优势资源和力量,鼓励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在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办公室,设立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启动资金支持,并安排专业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另外,我校电商专业与广东龙的集团合作,共同成立电子商务工作室,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龙的集团的网上销售等跨境电商贸易活动,允许学生的创业成果转换成相应的实习学分,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经费支持,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4 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贯彻系统思维,有效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突破,用改革的思维去推动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造符合中国国情、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完善知识结构的创新型跨境电商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怀庆.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1).

[2] 朱克炜.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8).

[3] 苏怡.“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中国市场,2016(41).

[4] 林榕镕,赵鹤芹.“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2017(8).

[5] 崔立标.《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发布[J].计算机与网络,2017(14).

[6] 李世红.“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港口经济,2017(2).

[7] 吴丁毅,支希哲,杨云箐,等.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素质要求以及培养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

[8] 申作青,李靖华,张绪忠.财经类高校的“大商科”办学特色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6).

[9] 倪琳.“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6(11).

[10] 王红红.探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教[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GDZLGC-2015306)。

作者简介:林榕镕(1987-),男,广东汕头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应用、实验室建设、信息系统管理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研究;赵鹤芹(1956-),男,云南大理人,硕士,副教授,实验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网络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培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