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类粮食储备意义及性质分析提升直属库经济效益的市场运作方式

2017-05-30李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储备粮

李鹏程

摘要一定量的国家粮食储备对保障一国粮食安全十分必要,但随着储备粮管理费用、轮换差价的持续上升,原来直属库按计划购进、售出储备粮的管理方式难以为继,运用多种手段参与市场经营成为未来可能的办法。从归纳专项储备与商业储备两类粮食储备的意义、性质入手,分析市场经营客观对象的具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可能的直属库参与市场经营的具体方式,为各直属库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管好储备粮提供参考。

关键词储备粮;直属库;市场经营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243-02

AbstractA certain amount of national grain reserves is necessary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in a country,however, with the management of grain reserves, the price of the rotation has continued to rise,the management of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grain reserves under the scheme directly under the warehouse was difficult to follow,the use of various means to participate in market management as a possible way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ignificance and nature of the two types of grain reserves, which are special reserve and commercial reserve,analysiz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jective object of market operation,and on this basis, the specific way of directly participating in market operation is deduced.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all Subordinate Library to use the market mechanism further Managing grain reserves well.

Key wordsGrain reserves;Subordinate library;Market management

政府掌握一定量的粮食储备以应对由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带来的粮食减产及平抑日常粮价异常波动,保障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食品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我国建立了一套中央、省、市、区4级粮食储备体系,各级政府委托当地国有企业储备粮管理公司负责,储备粮主要存放在企业下辖的直属库中。作为储备任务直接执行单位的直属库采用保持储备粮数量、形态和储存地点均相对稳定的存储方式,每年依计划按时购买、按时定量轮出,以“静态轮换”的方式切实确保储备粮的足质足量。然而在粮食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这一新形势下,收购时以高于市价的托市价格进行收购,而轮出的陈粮又要与超出需要的大量稻谷竞争,直属库陷入了买粮贵卖粮难的不利局面,东部沿海一些地区直属库2016年新旧粮“静态轮换”差价约高达800元/t,给政府带来极其沉重的财政负担。所以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运用市场手段,灵活提升直属库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

直属库储备粮管理经济效益差、政府财政负担重的这一问题早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众多学者就如何减少轮换差价、提升储备粮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有文献建议改变过去“买原粮、卖原粮”的单一局面,适当延伸产业链,走集生产、采购、存储、加工、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粮库道路,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通过把轮换风险及困难分散化解到上下游产业内部消耗轮换差价,最终提升直属库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1-2]。虽然一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直属库通过产业化经营,成功提升了经济效益,但是众多直属库因人力财力有限无法延伸产业链。所以现有文献更多研究如何运用市场手段,使得储备粮能在流通领域就实现经济效益。有学者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储备粮轮换“轮空期”较短,不仅极大地限制了直属库进行市场经营的范围,更为严重的是各级储备粮都集中在这4个月轮出,在较短时间内给市场注入大量供给,使得市场价格下滑,进一步拉大轮换差价,进而建议适当延长轮空期[3-4]。有学者进一步建议更多给予直属库自主经营权,只要保障了一定量的最低库存,直属库就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进行购入或轮出,即取消“轮空期”、采用“动态轮换”方式对储备粮进行管理,通过灵活参与市场经营来提升储备粮的经济效益[5-6]。还有文献认为,可以根据对下一年粮食总产量的预测,灵活调整总储备规模,若预计下一年粮食丰收,则可适当减少总储备规模,以此降低储备粮管理成本[7]。

综上可知,现有文献多是就储备粮管理制度层面的方向性探讨,着重强调了经济效益但对具体经营方式及面临的风险却少有说明。鉴于此,笔者从归纳专项储备与商业储备两类粮食库存的意义、性质入手,分析市场经营客观对象的具体特征,提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更好地在流通领域实现直属库经济效益的市场经营方法。

1专项储备和商业储备的意义及性质

因粮食具有生产的季节性及消费的连续性这一特征,所以绝大部分粮食在收割之后都将进入粮库进行保存。按照库存粮食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应对由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带来的粮食减产及平抑日常糧价异常波动的专项储备及应对日常连续消费需要的商业储备两类。

1.1专项储备的意义及性质

因为粮食生产持续时间长、对自然条件极度依赖,所以其总产量容易受到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有可能出现难以满足社会必要需求的危险情况。所以建立专项储备的意义在于通过跨年度“以丰补欠”的方式稳定每年的粮食总供给,切實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为实现跨年“以丰补欠”保障粮食安全这一意义,专项储备自然具有了一些特殊性质。一是“次年生效性”。在粮食收割入库后,该年度粮食总供给就基本已经确定,之后发生的突发事件只会对来年的粮食产量造成影响,所以专项库存在入库当年基本不会被需要,主要是在下一粮食年度进行流通市场保障供应。也即是说,粮食入库成为专项储备当年只要保质保量的进入下一年度就算完成了其当年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由“次年使用性”可推知其还具有“价值损耗性”;专项储备在当年以相对静止的状态被保存以应对未来的突发事件,所以其进入市场流通的时候一般是以存放了2~3年的陈粮面貌,这必然带来一定的价值损失,具体而言损失来源于4个方面:品质降低带来的削价损失、自然损耗、水分减量、轮换差价。“价值损耗性”又决定了其在品质上的特性——“廉价性”;因为损耗的客观存在,并且削价损耗一般为购买单价的一定百分比,自然损耗等一般为总重量的一定百分比[8],即这批专项库存购买时的总价越高亏损越大,所以低质廉价的粮食就成为了直属库采购的首选。此外,专项储备还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在运用专项储备平衡供需、调节市场已经应急救灾时,面向的是全体人民,即个人不用对专项库存进行额外支付都能“搭便车”享受该项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专项储备具有了公共物品的性质[9],也就意味着在进行专项储备这一方面市场是失灵的,只有政府来提供此项服务。

1.2商业储备的意义及性质

由于粮食生产具有的季节性间断特征,而人类社会对粮食的需要又是连续的,所以商业储备的意义就在于,在新粮上市时先将粮食全部收到仓库中保存,然后再陆续投入到消费市场,满足当年社会对粮食的连续需要。而对于单个存储企业而言,建立商业储备的意义更在于通过向社会提供一种必需的服务而获得一定收益。

首先,与专项储备在入库当年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同的是商业储备的“流动性”。一方面社会的连续消费客观需要商业库存不断出库进入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仓储企业为此投入的商业资本只有在不断流通中才能实现增值,所以商业储备流通频繁,绝大部分在本年度内出库进入消费市场,只有极小部分保留到下一粮食年度,用以应对新粮采购入库这段时间的短暂需要。第二是具有“盈利性”。首先,储备企业垫付资本修建仓库及购买大量原粮,这部分垫付资本应当获得相应的利息收入;其次,仓储企业为社会提供粮食存储这种必要的服务自然应当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所以新粮上市入库成为商业储备后,一般都能在销售过程中实现盈利。也正因如此,自愿参与建立商业库存的企业众多。虽然商业储备自身具有盈利属性,但在粮食总量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实现盈利这一企业建立商业储备的意义,还需要对品质有所要求。一些优质品种供给有限,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上升,市场需求旺盛,并且由于其异质性的存在,可替代性小,几乎不会受到廉价进口大米的冲击,一般价格稳定、收益可观,故商业储备一般还具有“优质性”。

2提升直属库经济效益的市场经营方式

政府直属库作为进行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的执行单位,其库存一般全为专项储备,且采用“静态轮换”的方式管理。实际上,从专项储备的“次年生效性”可知,只要在下一粮食年度开始前专项储备达到规定数量,那么在这一年当中对当年入库的专项储备采用“动态轮换”的方式并不会削弱其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力度。所以一个最直接的经营方式就是将当年入库的专项储备投入流通市场进行多次轮换,依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套利空间获得收益,一般在新粮上市价格低廉时购入,在一定高位抛出,待价格回落后再购入补足专项储备。

但是由于专项储备的“廉价性”,市场单价较低、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所以此种方式盈利能力十分有限,并且对直属库预测市场价格走势的能力有一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具体而言这种经营风险类似于期货交易中出售的“看跌期权”,即在约定期限之前(下一粮食年度开始前)无论市场现价多少,都必须足量购入,所以可能带来巨大亏损,经营风险较大。

一种更为有效的经营方式为,直属库按照一定比例同时经营具有“价值损耗性”的专项储备与具有“盈利性”的商业储备,通过“以赢补亏”的方式提升整体效益。在待轮出的专项储备出库腾出仓容之后,直属库可凭借自身优势抢先将一些优质品种收入库中作为商业储备,然后再逐步投入市场赚钱利润,之后在下一粮食年度开始之前再从市场中买入足量的廉价粮食作为专项储备。此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收益较为稳定,但因每年轮换腾出的仓容较少,能够经营的商业储备有限,并且之后再从市场购买粮食作为专项储备成本较高(一是出入库搬运的人工费用、物流成本,二是较新粮上市初期价格的上涨),进而将削弱直属库原本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更进一步,直接将直属库的仓容按一定比例设为专项储备、商业储备2个部分,即按照仓容的一定比例给予其存储专项储备的任务。在新粮上市价格较低时就收购廉价的粮食作为专项储备,并以相对静止的状态保管,当年不再进入流通市场轮换;商业储备部分则通过频繁流通实现增值,并且在下一粮食年度开始之前不必重新从市场收购补足库存。此种经营方式能在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情况下,承受较小市场风险提升直属库经济效益,但对总仓容及贷款金额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持。

3结论

该研究从归纳专项储备、商业储备两类储备粮的意义、性质入手,对市场交易具体对象的客观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层面推导出3类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直属库可操作的具体的市场经营方式。一是将当年入库的专项储备进行多次轮换,直属库利用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套利空间获取利润,但这种方式获利能力较差且风险巨大。二是直属库按照一定比例在年中同时经营专项储备与商业储备,在下一年粮食年开始前重新补齐规定的专项储备量,通过“以赢补亏”的方式提升整体效益,此种方式盈利能力一般、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小。第三种方式是,直接将直属库的仓容按一定比例分别用于专项储备和商业储备,给予商业储备更多灵活性,省去重新购入专项储备这一步骤,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但此种方式对仓容及贷款金额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明.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经营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

[2] 鲁晓东.产业化经营:中央储备粮轮换的必由之路——对中央储备粮沈丘直属库轮换经营产业链的思考[J].调研世界,2004(5):33-34.

[3] 李艳.地方储备粮食轮换亏损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4] 何启华.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2004(1):43-45.

[5] 鲍红,晏晓宁.浅谈如何突破体制机制瓶颈 推进粮食储备管理创新[J].粮食问题研究,2016(1):31-34.

[6] 丛煦鸿.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4.

[7] 卢波,陈彤.中央储备粮动态规模管理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6):539-545.

[8] 龚先安,曾庆先.浅析国家储备粮的轮换[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0(3):24.

[9] 张宏凯.中国政府储备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储备粮
黑龙江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江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新形势下做好储备粮管理保证粮食安全的思考
书法欣赏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道路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图片
储备粮安全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办法的探讨
衡阳三塘粮库储粮质量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