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2017-05-30李发文王艳萍夏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桂林

李发文 王艳萍 夏超

摘要通过对会仙湿地进行调查,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分的总分为53.5,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但分值偏低,且生态系统呈现逐渐退化趋势。会仙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在整个漓江流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科学保护。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会仙湿地;桂林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064-03

Abstract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on the wetl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diversity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score was 53.5, and the biodiversity was at the general level, but the scores were low and the ecosystem presents a gradual degenerate tre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ecology of Huixian wetl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Lijiang River Basin. It wa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ook the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wetlan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Wetlands;Biodiversity;Huixian Wetland;Guilin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繁荣的基础[1]。众所周知,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因此关注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2]。桂林会仙湿地位于桂林峰林平原与峰丛洼(谷)地的过渡地带、珠江水系一级支流漓江(桂江)流域与柳江流域(洛清江)的分水岭地带,地处“湘桂走廊”之中,是候鸟迁飞的必经之地,鸟类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会仙湿地保存有广西分布最北的“植物大熊猫”——野生稻原生种,在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渔业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有效管理和保护的缺乏,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外来物种入侵,使得湿地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笔者参照湿地指标体系和赋值标准对会仙湿地生物多樣性进行了研究。

1会仙湿地分类及动植物资源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3]的分类系统,会仙湿地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四大类。分为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河流、喀斯特溶洞湿地、草本沼泽、库塘、运河输水河、小产养殖场、稻田8个湿地型,是我国岩溶地区典型的“湖泊、河流、沼泽、运河及库塘”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这些湖泊、运河、岩溶溶洞及库塘相互连接,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构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系统中任何一种类型湿地功能的退化都将对整个会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平衡及环境功能产生破坏。

会仙湿地资源丰富,根据广西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4]中的几项专题调查成果统计,会仙湿地动植物资源如下。

1.1维管植物

共108科24l属315种,占广西维管植物(共9 168种)的3.4%。其中,蕨类植物13科16属20种,孢子植物l科l属1种,被子植物95科224属294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76科169属227种,单子叶植物19~55属67种。

1.2陆生脊椎动物

共有234种,其中,两栖类14种,占广西两栖动物种数78种的17.9%;爬行类29种,占广西爬行类动物种数(169种)的17.2%;鸟类166种,占广西鸟类种数(536种)的30.9%;兽类25种,占广西兽类种数(148种)的16.9%。在这些动物中,鸟类最多,占会仙湿地已知陆生脊椎动物种数的70.9%。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这些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中,除虎纹蛙之外,都是鸟类。鸟类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即东方白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虎纹蛙、黑头白鹮、黑冠鹃隼、黑翅鸢、蛇鵰、风头鹰、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红隼、燕隼、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领角鸮、领鸺鶹、斑头鸺鶹。

1.3鱼类

会仙湿地共有46种鱼类活动,仅有江海洄游日本鳗鲡1种,另有引进鱼娄5种,其他40种都是纯淡水种。湿地鱼类的主体是鲤形目鱼类,共有28种,占总数的6087%;其次为鲈形目10种,占总数21.74%;鲇形目5种,占总数的10.87%;鳗鲡目、鳉形目、合鳃鱼目各1种,各占217%。常见的鱼类有条纹小鲃、草鱼、鲫、海南拟餐、斑鳢、中华沙塘鳢、鲢、鳙、鲤、鲇、刺鳅、斑鳜、黄颡鱼、胡子鲇。会仙湿地未发现国家及地方保护鱼类。只有广西特有鱼类1种——桂林薄鳅。

1.4底栖动物

丰水期,会仙湿地的底栖动物密度可达418 ind/m2,共检出会仙水域的底栖动物30种,在30种底栖动物中以水生昆虫居多,有16种;腹足类次之,有4种;甲壳类3种;寡毛类3种;瓣鳃类和蛭类最少,各有2种。枯水期,会仙湿地的底栖动物密度可达128 ind/m2,共检出会仙水域的底栖动物20种,以水生昆虫居多,有7种;腹足类次之,有6种;瓣鳃类有4种;甲壳类2种;寡毛类1种。

1.5浮游植物[5]

共有6门79属,其中甲藻门6属,占总数7.6%;绿藻门37属,占46.8%;蓝藻门10属,占12.7%;硅藻门20属,占25.3%;还有少量的裸藻、盒藻。会仙湿地为岩溶地区浅水型草型湿地,虽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浮游植物种类较多,以甲藻、绿藻、硅藻等浮游型、附着型种类为主[5],浮游植物生物量密度为655 692~506 694个/L,重量为0.872 8~0.744 4 mg/L,属贫营养型水质。

1.6浮游动物

会仙湿地浮游动物共26科59属95种。其中,原生动物8科16属21种,轮虫8科24属51种,枝角类6种11属15种,桡足类4科8属8种。丰水期检出浮游动物56种,枯水期检出浮游动物65种。丰水期,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35.9个/L(或0.112 9 mg/L);枯水期,浮游动物生物量为117.65个/L(或0.476 1 mg/L)。

2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鲜见报道[6],笔者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标对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研究。因高等维管束植物与高等动物是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影响最大的类群,因此把高维管束植物和鸟类作为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指标[6]。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值见图1。

2.1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评价,根据赋值标准,对物种多度、相对丰度、稀有性制订不同数量级的分值[7](表1~3)。

2.2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根据赋值标准,对物种地区分布、生境类型和人类威胁制订不同数量级的分值[7](表4~6)。

2.3生物多样性评价总分

根据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结果,对照以上赋值逐项打分,将所得分数累加即得到该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总分值[8]。计算公式为:R=3i=1Ai+3j=1Bj

式中,R为多样性总分值;A为物种多样性分值;i为物种多样性评价项目数;B为生态系统多样性分值;j为生物多样性评价项目。根据R值确定湿地评价结果,见表7。

根据湿地生物多样性评分标准,对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得分为28.5 分,生物系统多样性得分为25.0分,综合分析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因会仙湿地处于桂江、柳江分水岭地带,影响力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但湿地范围内农渔业及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及湿地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场废水随意排放,使得湿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研究表明,会仙湿地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我国学者对少部分湿地进行过类似研究,如邛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评价得分为80.5[9];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评价得分为59.0[8],结果有相似之处。

4讨论

随着人类对自然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缺乏科学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正急剧减少,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10]。我国要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而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基础和重要手段[11]。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研究。2007年万本太等[12]开展了全国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研究。2012年4月桂林会仙湿地正式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正式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时期。为积极配合会仙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该研究根据调查及收集湿地生物多样性資料,计算出生物多样性总分,建立起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了评价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保护和科学管理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为建.湿地保护与水域生物多样性[C]//首都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术论坛论文集.北京:北京园林学会,2011.

[2] 赵魁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湿地监测中心.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Z].2008.

[4]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20)[Z].2017.

[5] 何安尤.漓江浮游植物调查[J].广西水产科技,2007(2):26-34.

[6] 贾久满,郝晓辉.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877-1879.

[7]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J].农业环境保护,1999,18(6):284-285.

[8] 张学知.衡水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1):110-112.

[9] 王堂尧,景志明.邛海湿地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J].西昌学院学报,2013,27(4):22-25.

[10] 田兴军.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8-269.

[11] 李倦生,周凤霞,张朝阳,等.湖南省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与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382-1388.

[12]万本太,徐海根,丁晖,等.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15(1):97-106.

猜你喜欢

湿地生物多样性桂林
桂林行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