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长征资源的地域特质分析与价值运用考量

2017-05-30李喆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宁夏

摘要: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的征程中孕育了众多的长征资源。宁夏长征资源具有遗址遗迹丰富多样、伟人名人高度集聚、与旅游资源的有机交融、精神价值独特蕴含等显著性特质。用长征资源宣传宁夏精神,增强本土化党性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宁夏;长征资源;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3-0056-05

收稿日期:2017-02-25

作者简介:李喆(1968-),男,江苏南京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公共政策研究。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含1936年5月至11月的红一方面军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红军长征在途径的15个省份内,都留下了丰富的长征资源。宁夏是三支红军长征部队途经的省份,即红一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这三支红军部队在宁夏艰苦转战、艰辛跋涉,产生了众多的长征遗址遗存。这些遗址遗存在宁夏这一地域范围内,与红军征战宁夏的革命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宁夏境内长征资源的显著性特质。这些具有特性的长征资源,对于今天的“四个宁夏”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需要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利用。

一、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中孕育了宁夏丰富的长征资源

长征、西征期间,先后有三支红军部队途经今天的宁夏境内。红二十五军是第一支长征经过宁夏的红军部队。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8月19日,红军由固原三关口进入平凉境内。

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是长征经过宁夏的第二支红军部队。1935年10月5日,红军到达单家集。10月7日,毛泽东指挥红军翻越长征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10月9日,红一方面军右路军从彭阳县乔渠村东北下长城塬,到达孟家塬与左路军会合后进入甘肃镇原县境内。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5月18日,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力,发动西征战役。西征战役在今宁夏境内的盐池、同心、固原及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等地区展开。其中发生在今天的宁夏境内的就有杨郎庄战斗、七营战斗、盐池战斗、下马关战斗、韦州战斗、红城水战斗、王家团庄战斗、西兰公路战斗、韩府湾战斗、何家堡战斗、萌城战斗,有11次之多,占整个西征战役的一半以上。西征期间,红军开展大规模的建党建政。在今天的宁夏境内先后建立的党组织和革命政权有中共盐池县委和盐池县苏维埃政府、中共豫旺县委和豫旺县苏维埃政府、中共豫海县委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中共固北县委和固北县苏维埃政府、中共固原工委和固原县委。特别是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先河,并通过其开拓性的制度运用,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经过宁夏的第三支红军部队。1936年10月4日,根据红军总部制定的《通庄静会战役计划》,红二方面军组成两个纵队,强渡渭河后向通渭、庄浪、静宁、会宁区域挺进。10月20日,右纵队到达六盘山南山脚下。次日,红二方面军领导人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在今天的宁夏西吉县平峰镇与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聚首。10月2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左纵队到达今天的宁夏隆德县将台堡,与红一军团二师会师,是为将台堡会师。将台堡会师之前,红二方面军在六盘山地区与前来追击红军的宁夏马鸿宾三十五师及东北军一部进行了多次战斗,击溃敌军。将台堡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在今宁夏海原以南的脱烈堡和海原以北的上下龙池湾与敌展开激战。

三支经过宁夏的红军部队通过艰苦征程,孕育了诸如盐池县革命纪念馆、红军攻克盐池的突破口盐池县城北门(三清阁)、同心县革命烈士陵园、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同心清真大寺)、豫旺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旧址、豫旺古城红军西征政治部驻地旧址、洪岗子村伊斯兰教主洪寿林义救红军旧址、关桥堡战斗遗址、吊堡子村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旧址、红城水娘娘庙革命遗迹、下马关红十五军团驻地旧址、萌城战斗遗址、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单家集红军长征纪念地、公易镇红军长征纪念地、平峰镇红军长征纪念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乔家渠乔生魁旧宅、毛泽东宿营地等遍布宁夏山川大地的长征资源。这些长征资源,蕴含着博大深厚的红色基因,是党和红军留给宁夏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宁夏长征资源的地域特质

(一)长征遗址遗迹的丰富多样

宁夏境内的长征遗址遗迹非常丰富。如果按类别划分的话,可分为:(1)自然类。最著名的就是六盘山。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毛泽东在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写下了一首自由体诗《长征谣》,后经过修改,形成了脍炙人口的格律诗《清平乐·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使六盘山成为一座革命之山、胜利之山。为弘扬长征精神,宣传红军长征在宁夏的革命事迹,1986年在六盘山顶峰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亭,2005年改扩建为红军长征纪念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成为宁夏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2)建筑类。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红二十五军和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均到达于此。毛泽东在这里留宿,拜访了清真寺阿訇,并向其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宗教政策。又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时属甘肃隆德县)会师,将台堡会师与会宁会师构成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3)文物类。如毛泽东在乔家渠村乔生魁家留宿时使用过的门板,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赠予兴隆镇清真寺题有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錦幛,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对敌工作部部长唐天际赠予回族大阿訇洪寿林的题写“爱民如天”的锦幛,彭德怀、左权、聂荣臻、徐海东、斯诺等红军将领在豫旺的个人照片和合影,外国友人埃德加·斯诺、乔治·海德姆(马海德)在豫旺的照片,红军在杨家堡子用毛笔书写在当地农民家墙壁上的斯诺在西征红军总部为斯诺和马海德到来举行的欢迎大会发表的演讲词摘要,红军留在韦州红城水娘娘庙的标语以及最新发现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印章等。(4)故事传说类。如《邓小平在七营》《徐海东立据补偿门槛》《贺龙的竹筐》《回民为朱瑞要战马》《苏大娘冒险救伤员》《同心城里结伴侣》《一桩离婚案》《斯诺在豫旺》《乔治·海德姆改名马海德》等。这些革命故事或革命传说,同样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历史情结,留下了隽永的历史回忆。

(二)伟人名人的高度集聚

红军长征、西征期间,不少党和红军的领导人、重要将领以及有识之士聚集宁夏。如彭德怀作为西征红军司令员兼政委,在宁夏战斗、生活达2个多月。邓小平作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住在固原七营镇附近的吊嘴子村近半月之久。有“红色财经专家”之称的毛泽民于1936年7月来到盐池,组织开展经贸活动。把包括“盐池三宝”(食盐、皮毛、甘草)在内的土特产品收购后运抵天津、北平等地,换取红军和根据地所缺物资。1936年11月12日,为实施《海打战役计划》,红一、二、四方面军各一部会聚同心城,在同心清真大寺西南角的河滩上召开军民联欢大会,朱德、彭德怀、贺龙、邓小平、杨尚昆、罗荣桓、李富春、徐海东、张国焘、关向应、聂荣臻、程子华、萧克等红军将领亲临现场。据考证,西征期间到达同心县的伟人、名人中,建国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5位,即朱德、彭德怀、贺龙、聂荣臻、刘伯承,十位大将中有4位,即陈赓、罗瑞卿、徐海东、谭政,57位上将中有24位,117位中将中有73位,未授军衔的将领和中央领导人也有10多人经于此。[1]此外,斯诺、马海德等著名的国际人士也在这一期间来到宁夏,或到西征前线深入采访,或通过自己精湛的医术为红军指战员治病疗伤。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一书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中国工农红军和介绍宁夏、赞美宁夏最早的著作之一。这种伟人、名人短时间内的高度集聚现象,在宁夏的党史、革命史进程中是独一无二的,无疑增添了宁夏红色文化的基因浓度。

(三)长征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机交融

宁夏境内的长征资源,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六盘山区及中部干旱带的同心、盐池等地。这些地区不仅是长征资源的富集地,也是包括自然景观、回族风情、悠久历史在内的旅游景区,从而形成了革命遗址、自然生态、回族文化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格局,形成了区域内多重文化景观的叠合现象。如六盘山区,这里是长征资源富集的地区,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西吉县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兴隆镇单家集红军长征遗址、彭阳县小岔沟毛泽东宿营地、乔家渠乔生魁旧宅毛泽东宿营地、海原县关桥堡战斗遗址等,还是宁夏回族人口分布很集中的地区,回族特色浓郁。这里也是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佛教东渐、香火炽盛之处;这里的泾河源风景区的旖旎风光、火石寨丹霞地貌的地理特点使之成为宁夏独特的旅游胜景。再如同心县,这里既有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同心清真大寺)、豫旺红军西征总指挥部旧址、豫旺古城红军西征政治部驻地旧址等长征资源,也有温带森林草原景观——罗山自然保护区、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绵延数十里的古长城遗址。同心还是宁夏回族人口比例很高的县,回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4%以上,造就了这里浓郁的回族民风民情。长征资源的红色基因与当地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实现了有机融合,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四)长征资源精神价值的独特蕴含

宁夏的长征资源,涉及区域范围广,遍及今天宁夏南北的9县和100多个村镇,红色文化浸润着宁夏的山川大地。在众多的长征资源背后,蕴含着深刻而独特的精神层面的内容。包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内涵丰富的长征精神在宁夏广漠的地域空间得以充分彰显。同时,长征精神对宁夏而言,还具有特殊的意义。正因为有了长征这一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才會产生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因为有了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恢弘场景,才会使毛泽东诗兴大发,吟诵出《清平乐·六盘山》的豪迈诗篇;正因为这首不朽词作的诞生以及其中“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句的广为流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视察宁夏期间指出的“宁夏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才会最终在自治区党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会形成“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内涵。因此,长征精神是宁夏精神的源头,宁夏精神是长征精神在宁夏的当代传扬。

三、宁夏长征资源的现实价值运用

(一)利用长征资源宣传宁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期间,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把“不到长城非好汉”确定为宁夏精神。在宁夏,六盘山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意义上的物质形态,更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因子和极富生命力的行为参照。用毛泽东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下的著名词作《清平乐·六盘山》中的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宁夏精神的表述是再合适不过了。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极富现实的时代性,是长征资源运用于宁夏地域性文化精神的充分体现。宁夏精神的核心——执着坚定、不畏艰难、负重自强、敢争一流,[3]正是宁夏各族人民战天斗地、努力赶超的现实观照。目前,全区上下正掀起学习、宣传并弘扬宁夏精神的热潮。要通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的宣介,让宁夏精神深入到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让受众全方位、整体性了解并把握宁夏精神。宣传宁夏精神,既要沿袭传统方式和手段,也要注重载体、平台的创新。除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外,还要运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传播手段上,可采取专家解读、群众访谈、文艺表演、网络互动等方式,以此增强宁夏精神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利用长征资源加强本土化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实效性的体现,就是要让受众产生激动一阵子、震撼一辈子的政治魅力。一般而言,接触具有本地特色的党性教育资源,能产生独特的地域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党性教育的效果会更好。[4]所以,有必要选择宁夏特色的党性教育资源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宁夏丰富的长征资源就是宁夏党员干部开展本土化党性教育的最佳选择。目前,宁夏正在筹建六盘山干部学院,其教育资源以红色资源富集的固原市为中心,并延伸至同心、盐池等地,逐步构建起以党性教育为重点、兼及宁夏区情教育的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完整配套、具有地域特点和培训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要以六盘山干部学院为平台,以“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观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为主体,设立专题课程、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三类课程,采取讲授式、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培训方式和手段,形成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适应不同层次党员干部、满足不同培训需求的本土化党性教育课程结构。具体而言,在党性教育专题课程上,可开设《长征和长征精神》《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长征精神与宁夏精神》《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六盘山〉》等课程。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让党员干部接受长征资源的熏陶;在现场教学中,通过参观长征遗址遗迹和纪念场馆,把物质形态的历史遗存转化为生动的党性教育素材。还可依托现已开发出来的集红军长征微缩景观与红军翻越六盘山路线图于一体的六盘山“红军小道”,设计“重走长征路”的体验式培训课程。让学员行走这段路线,体验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让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通过跋山涉水、挥汗如雨的亲历过程充分体现出来。

(三)利用长征资源助推经济发展

历史资源的经济价值在于其经济效益的时空衔接和有序整合。长征资源作为历史资源的重要构成,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并与当地发展战略实现耦合性、叠加式延展,继而实现追赶发展、转型发展。一是高度重视发源地特色产业发展。宁夏长征资源发祥且集中于固原六盘山区和盐池、同心等中部干旱带。这些地区由于受地理、区位、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欠发达状态,这与长征资源所蕴含的文化的先进性是不相适应的。从这一视角来审视,利用长征资源发展当地经济,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文化使命。应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六盘山”形象标识,在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苗木产业、冷凉蔬菜产业、中草药产业、清真牛羊肉产业等方面打造“六盘山”形象标识、形成“六盘山”特色品牌。二是积极发展旅游经济。适应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积极将长征资源融入全域旅游的格局中,开发更多的红色旅游产品,并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三是把长征资源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来打造,通过编排话剧、微电影、小品、舞蹈、快板等,将长征资源与文学艺术、影视传媒、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并进行长征文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包装,形成档次各异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利用长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随着红色文化的不断浸润和传承,红色资源富集的地区,红色旅游往往搞得风生水起。为此,要利用宁夏的长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一是将长征资源与宁夏境内的其他红色资源衔接起来,形成一条宁夏红色旅游文化带,按照不同时期的分布、格局、价值及存留状况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发建设,二是将宁夏红色旅游文化带与其他旅游景区(景点)衔接起来。特别是境内自然生态、文物古迹、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出经验旅游、体验旅游一体化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模式。三是将包括长征资源在内的宁夏红色旅游与国家红色旅游线路衔接起来。目前,宁夏长征资源富集的固原六盘山区的红色旅游与国家红色旅游线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迹象,自我生存、独立开发的态势较为明显。应该看到,六盘山区实际上有着良好的旅游空间优势,是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线路带的中枢,完全可以实施融入战略,以此提高宁夏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四是强化长征资源红色体验的策划设计,即加强长征红色旅游项目的带动,如设计“将台堡——红军长征的结束地”“翻越六盘山、重走长征路”等旅游项目,变单一的游览为多形式的参与和体验。五是注重长征资源的形象设计。如将六盘山定位为“六盘山:红军长征的胜利之山,宁夏精神的源头活水”,制成广告,在机场、火车站、公交站台及主要交通干道上张贴悬挂,将长征资源的红色旅游形象推向社会。[5]

(五)对现有长征资源进行科学保护

宁夏长征资源是红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愈益显得稀缺和弥足珍贵。为此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对长征资源加以科学保护。对长征资源的保护应坚持以点为中心、以线为纽带、以面为拓展的思路。“点”即红军征战宁夏途径的主要地方和在宁夏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如同心清真大寺、红军将台堡会师地、西征红军总指挥部、毛泽东在宁夏五天四夜的留宿地等;“线”即红军长征进入宁夏、西征征战宁夏的行军路线;“面”即红军长征、西征期间革命足迹到达的宁夏9县和100多个村镇。对这些长征资源要登记造册,形成名录,及时拨款修缮,力求保持原有风貌,力戒奢华铺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所指出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定不要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气、很现代化,那就不是革命传统的,革命传统就变味了。”[6]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使长征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以保护。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些长征、西征的口碑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当事人年事已高,急需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可通过录制音频、视频资料,组织当事人或亲历者撰写回忆录,组织党史、地方史研究人员对当事人或亲历者进行访谈并整理形成口述史料等形式长久保存,不至湮灭,使长征资源得以“基业常青”,让恢弘的长征历史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的红色记忆,并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功用。

参考文献:

[1]黎锦宝.铁血西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192-196.

[2]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3]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公报[N].宁夏日报,2016-07-28.

[4]李喆.六盘山精神的多维审视[J].宁夏党校学报,2016(3).

[5]李喆.用宁夏精神展现宁夏形象[N].寧夏日报,2016-08-18.

[6]《习近平这十句话,不只是说给宁夏听的》[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2016-07-23.

An Analysis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Use of

Resources in Consideration of Long March in Ningxia

Li Zhe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District School,Yinchuan,Ningxia 750021)

Abstract: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and West has cultivated numerous resources in the long journey of Ningxia.The resources of the Long March in Ningxia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rich and varied site relics,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great celebrities,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unique implication of spiritual values.This spirit can be adopted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Ningxia with the Long March resources,enhance the localization of party spirit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and boost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Ningxia;Long March resources;red tourism

责任编辑:任德靖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宁夏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宁夏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宁夏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