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的执政党建设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2017-05-30宫玉涛常良宇

宁夏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列宁

宫玉涛 常良宇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列宁高度重视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围绕党的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的思想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最后的集中性思考,体现了列宁的赤胆忠心、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特别是正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3-0026-04

收稿日期:2017-02-28

基金项目:北京市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宫玉涛(1979-),男,山东莱阳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列宁思想研究;常良宇(1992-),女,山西晋城人,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列宁思想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和俄国人民开始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代表大会的信》是列宁“政治遗嘱”中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党的建设的思考,也是他关于党的建设的最后的集中性思考。这篇著作中一些建议和设想的价值已经被后来的历史所验证,且至今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特别是正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给代表大会的信》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1]列宁就属于这样的伟大人物。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也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领袖,列宁围绕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进行了诸多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想,作出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在病床上的列宁对于布尔什维克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党甚至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这些认识通过《给代表大会的信》留给了布尔什维克党。虽然列宁的这些建议和设想在他去世后没有得到落实,这封信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对全党公开,但这些思考和思想体现了列宁对党的赤胆忠心、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

(一)列宁肩负着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责任。十月革命之前,列宁就围绕着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在他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最终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肩负起了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责任。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列宁领导党和人民探索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毫无疑问,要巩固、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需要执政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列宁对此心知肚明,对于党的建设给予了特别重视。他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基本国情和党情,不断思考和探索着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在晚年,不得不卧病在床的列宁对于布尔什维克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党甚至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对于布尔什维克党的未来发展形成了更多的构想。他迫切希望能够为党和自己的继承者留下自己的想法,帮助党不断巩固、发展,使党始终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执政党。正如克鲁普斯卡娅对《给代表大会的信》评价所言:“信的目的是要帮助活着的同志沿着正确的轨道工作。”[2]列宁的这些思想,体现了他对布尔什维克党的赤胆忠心,体现了作为第一个社会主義国家执政党领袖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理论家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

(二)党内出现了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列宁病重期间,俄共(布)党内原已存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而这场权力斗争的主角则是俄共(布)的两位重要领导人、且均有可能成为列宁继承者的斯大林与托洛茨基。正如列宁所说:“稳定性的问题基本在于像斯大林与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依我看,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3](P744-745)也就是说,在当时,斯大林与托洛茨基之间的权力斗争很可能成为党内外敌人对俄共(布)进行围攻的攻破点。因此,列宁想在自己弥留之际将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的想法讲出来。列宁在信中客观地分析了斯大林与托洛茨基自身的优缺点,希望他们取长补短,维护党内团结,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党的团结统一和执政地位。

列宁在晚年逐步认识到,党的领导人特别是总书记的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突出,这有可能对党的团结、统一产生重大挑战,成为重大隐患。1922年4月,斯大林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总书记。此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身兼党政多个重要职务的领导人,在党内担任党的总书记、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等重要职务,政府中则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肃反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也就是说,斯大林越来越成为一个掌握着无限权力的人。重病在身的列宁越来越对斯大林掌握着无限的权力感到忧虑,特别是对掌握了无限权力的斯大林可能同托洛茨基的冲突感到担心,对斯大林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没有把握[3](P745)。为此,列宁寄希望于通过党内改革和党内制度建设来限制斯大林,形成良好的制度来保障党内的民主。因此,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的开篇便提出:“我很想建议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对我们的政治制度作一系列的变动。”[3](P743)

二、《给代表大会的信》的思想内容

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的开篇提出,希望对现行的政治制度进行一系列变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党的中央委员会进行改革。列宁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在信中,列宁还对党内几位领导人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价,间接地阐述了他认为一个优秀领导人应具有的素质。与此同时,列宁还提出了吸收更多基层工人加入到中央委员会的想法。

(一)关于改革党的中央委员会的建议。在当时的情况下,列宁认为必须改革党的中央委员会,“如果我们不实行这种改革,我想,一旦事态的发展不是对我们十分有利(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十分有利这一点上),我们的中央委员会就会遭到很大的危险。”[3](P743)因为列宁看到了部分领导人之间严重的意见分歧甚至权力斗争,看到了斯大林在党和政府中集权的现象,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将会对党的稳定性、党的前途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很有可能造成党的分裂。

列宁在信中着重提出应增加中央委员会的人数。列宁明确指出:“在我看来,把中央委员人数增加到50人,增加到100人,这应该是避免分裂的一种办法。”[3](P745)在列宁看来,增加中央委员会的人数,用权力配置和权力制衡办法来制约集权,将会有助于减少甚至避免分裂的危险。与此同时,通过增加委员会人数,尤其是吸收工人加入到中央委员会中,将有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助于改善从沙皇和资产阶级那里接管过来且带有明显旧痕迹的旧体制。正如列宁所说:“在和平已经到来和免于饥饿的最低需要已经得到保证的现在,全部工作都应该集中到改善机关上。”[3](P747)此外,列宁还强调,应通过增加中央委员会的人数来加强广大党员对党的领导人的监督,这也是加强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

(二)对部分领导人的看法和相关建议。列宁是一个卓越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当时自己身边的领导人们有着敏锐地观察和客观认识。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列宁提到了自己身边的6位主要领导人,他着重对斯大林、托洛茨基、布哈林、皮达可夫进行了评价,并专门针对斯大林的职务問题向代表大会提出了相关建议。

对于党的总书记——斯大林,列宁认为,他性格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总书记的职务上是不可容忍的。另外,列宁担忧:“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3](P745)对于当时身兼多项重要职务的斯大林,列宁建议代表大会将斯大林从总书记位置上调离,任命一个更合适的人担任党的总书记,只要这个人“较为耐心、较为谦恭、较有礼貌、较能关心同志,而较少任性等等”[3](P746)。列宁强调,“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是一种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3](P746)

对于托洛茨基,列宁欣赏他的才能,在革命时期就器重他,善于同他共事,对他委以重任。十月革命胜利后,托洛茨基先后担任了外交人民委员、陆海军人民委员等重要职务,1918年建立革命军事委员会后,他成为首任主席,掌握着军权。由此可见,列宁对托洛茨基的器重和信任。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列宁强调,托洛茨基是一个杰出有才能的人,他个人大概是当时的中央委员会中最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又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3](P745)列宁担心,这可能会使他与斯大林发生冲突,导致分裂并对党的团结统一产生消极影响。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关系演变,证明了列宁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三)关于吸收更多工人加入到中央委员会的建议。列宁在信中建议增加党的中央委员会的人数,特别是要增加具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工人的数量。列宁认为,吸收更多工人到中央委员会,“第一能使中央委员会本身具有稳定性,第二能真正致力于革新和改善党的机关。”[3](P748)而且,工人们能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检察、改善和改造党的各类从旧体制继承下来的机关,包括党的中央委员会。在列宁看来,吸收工人加入到中央委员会中,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党真正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不仅可以使党通过工人身份的中央委员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使中央的决策更符合民意,而且还有助于改善党的体制机制,使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群众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正是新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因素。”[4]吸收更多工人加入到中央委会中也将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人民民主的实现途径。吸收更多工人加入到中央委员会中的建议,是列宁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列宁重视发挥基层力量的重要体现。

三、《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相关思想的现实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也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出了个更高的要求。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确立了党在当前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的高标准要求。

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的相关建议虽然在他去世后没有得到落实,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但这不能掩盖《给代表大会的信》的重要价值。特别是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视角看,信中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正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列宁的相关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党内民主是保障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列宁曾明确提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5]《给代表大会的信》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列宁对民主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的重视。在这篇文章中,列宁的核心思想是要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要通过党内的系列改革以保障党内民主,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列宁逝世后,他的相关思想并没有被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以致后来苏联共产党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列宁设想的轨道,党内民主越来越弱,权力的集中越来越凌驾于民主之上,这也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失去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并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保障党的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命题,并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这是保障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6](P35)

(二)党内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列宁领导俄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需要探索出符合苏联实际情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而这些又依赖于居于领导核心地位的俄共(布)的领导和实践。在当时,俄共(布)党内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这不仅对俄共(布)自身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进而也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客观地说,在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执政党内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是关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命运的大事。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内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在列宁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过程中就已经显露出来,列宁也看到了党的领导机关的种种弊端,为此,他提出要改革党内体制机制的思想。党内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党的各项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党的各类体制机制,才能不断促进党的自身发展,才能保障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前进。当前,在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同样应重视党内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不断创新党内的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的笼子,这是确保党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优秀且称职的领导干部是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对斯大林、托洛茨基等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门性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体现了列宁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视,尤其是他注意到了这些人的素质是否适合当时的职务对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列宁看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至关重要,他们的素质会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乃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可以在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地推动作用,也可能发挥致命地破坏作用。这在后来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再被验证。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来说,需要不断培养优秀且称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是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同样要重视培养优秀且称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所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6](P102)要大力培养优秀且称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担当精神,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对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促使他们发挥出关键的推动作用,避免他们发挥出致命地破坏作用。只有不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且称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并尽可能做到选贤任能、人岗相适、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能保障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2.

[2]季正矩.列宁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356.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

[5]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7.

[6]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The Construction Thought of the Ruling Party from A

letter to Congress and Its Practical Value

Gong Yutao,Chang Liangyu

(Marx Institut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

Abstract: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first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untry,Leni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s own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Party,h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thinking,put forward a series of groundbreaking ideas.A letter to Congress as the thought from Leni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party in socialist countries finally concentrated thinking,reflected Lenin's political wisdom and foresight,utter devotion,ruling of the socialist national party.It especial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 governing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Key words: Lenin;A letter to the Congress;the ruling party of the socialist state

責任编辑:查徽绛2017年5月

猜你喜欢

列宁
俄罗斯醉汉 竟想偷列宁遗体
列宁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意识形态建构理论的源与流:从马克思到列宁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