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翻译教学方式的点滴思考

2017-05-27尚庆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褒禅山文意现代文

尚庆红

不少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过多地注重翻译,教师逐字逐句讲,学生一字一句记。一节课下来,师生共同疲惫不堪。最终表现在试卷上的结果也令人难以忍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现象呢?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中注重翻译本无可非议,但关键问题是没有把学习文言文当成语言学习,而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抽象知识或工具去生硬地掌握。如此循环下去,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语感培养,提升文言水准

所谓语感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一种直觉,是一种本能的、微妙的、真切的感受,有了这种语感能力,我们就可以敏锐地观察与准确地辨析语言文字,从而在具体、独特的语言环境中去发现它的意义和作用。文言文教学作为语言课的一部分,它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体,离开诵读是绝对不行的,只有读的多了,读的熟了,形成语感,那些文言语句不待解说,就会自晓其义。

语文教学中还应当将文言文教学提升到语言教学的高度。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课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表达,都可谓精品,堪称典范。学习这些文章时,通过反复诵读,脑海里对作品能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能理解到作品所蕴藏的丰富深刻的含义;能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感情和趣味;能领略作品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的精美之处。

二、通过反复诵读,带动系统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个令人困惑的难点。若只凭教师逐句讲解,或者让学生照抄资料,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少、慢、差、费”。我认为采取以读代译的方法较为可行。不过,这里说的“读”不是一般的诵读,它应该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学生在了解文体特征及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带有感情色彩的读,其中还包括读出句读,读出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虚词,读出不同的句式以及逻辑重音等。解决诵读问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教师范读。这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一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好笔记,然后纠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反复几遍,就能初步理解课文。

2.领读。教师自己或指定已经具备领读水平的学生担任,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诵读的榜样,便于学生模仿,感染学生,激发诵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熟悉课文。

3.学生诵读。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诵读,诵读方式尽量多样化,可集体读、轮流读或指定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目的是让学生正确把握重音及停顿规律。掌握句读规律,首先可以掌握虚词运用规律,比较出它们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造句作用。如“也”在文言文中多用于句末或句中;其次,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又一区别是古今异义,读时应断开,如“地方千里”中的“地方”,“可以一战”中的“可以”等。

三、先总后分,点面结合,力争透彻翻译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于理解,通过诵读使学生对文意有了大致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最终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具体做法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把原文通读几遍,做到胸有全局,弄清文意,理清层次,找出自己感到难于理解的字、词、句和特殊句式,根据上下文和运用有关知识反复诵读,仔细揣摩,或者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务求读通读懂。

第二步是翻译。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直接用现代文诵读,实际是作口头翻译。在口头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不懂字、词、句等,这项工作是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同时也能暴露翻译过程中的问题。

第三步是再通读全文寻找信息。凭着对文言文的语感,依据上下文的关系,尋找有关信息,可由教师引导。如《游褒禅山记》一文,在识其文意的基础上,先提出以下问题:①褒禅山是如何得名的;②褒禅山的景点是怎样的布局;③作者是怎样游山的;④作者的收获是什么;⑤这些收获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让小组讨论解决,讨论之后有疑问的再回归课本,这样,由面到点,由点到面,点面结合,问题水到渠成,得以解决。

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一样,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文言文也看成学习语言,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通过诵读带动翻译,以达到综合理解与重点训练相结合的目的,这样有利于避免过去那种劳而无功的现象,从而使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但在运用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生吞活剥。

猜你喜欢

褒禅山文意现代文
语文“创课”需要反思意识
——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
借你一双明亮眼,力拨迷雾见阳光——破解文言文文意理解常见设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