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语文文本 培养学生情操

2017-05-27王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慧精神语言

王军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語文课堂教学体系重要目标。而对于学生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学科优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目的。

一、培育一颗正直之心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教他们树立正直善良之心。本着对学生负责态度,教师引导学生向健康和谐美好方向发展,懂得世间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追求崇高,鄙视丑陋。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积极心态,拥有一颗慈善仁德之心。

《离骚》讲析时,结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精神,分析屈原那一腔爱国赤诚。那汨罗江的波涛,汹涌着诗人血脉激流,那一声声天问,刺破青天,击穿江底,回荡在茫茫神州。那崇高爱国情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沁园春·长沙》作者所描绘的一派壮丽秋景,回忆一段峥嵘岁月,抒发一腔壮志豪情,让我们体味到一代伟人伟大气魄和敢于担当的壮阔胸襟。所抒发出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豪情,令人感慨万端,心潮澎湃。

良好道德是学生青春最亮丽的装饰,是承载生命之舟最广阔的海洋。正直之心,在美好道德滋养下,定会培育出平和宽容德行,涵养谦虚真诚品质。让人生拥有崇高而伟大的思想。

要培养学生纯真美好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而拥有一颗正直善良之心是其前提。

二、启迪一颗智慧之心

教育目的在于启迪心智,使学生拥有一颗智慧的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使学生聪明才智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进行积极引导。学生思想智慧通过教师引领,才能步入知识殿堂,感知智慧的力量。

《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在一次未尽兴游山后,自我反思,深入探究,以此为喻,告诉人们,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一定物质条件,更需要有坚定志向和顽强毅力。从中对学生精神品质进行熏陶,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梦想奠定基础。

学习思想,积累智慧,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不断游弋,在登攀中收获喜悦和满足。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思维,开启智慧,引导人生。

德谟克利特说;“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虑周到,二是语言精当,三是行为公正。”

首先,在语文教学要培养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洞察世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的智慧之心。以个性思维认识社会和自然。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逻辑条理都是学生智慧之心的体现,引而导之,才能感悟到知识智慧能力,思虑有法,才能真正学而有序,勤而有得。其次,语言精当。语文教学中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和智慧的反映,对语言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部分,可借助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及技巧训练。培养学习语言智慧之心,激发对语言文字的热情,调动学习语言兴趣。对于求知来说,实践就像从井里打水需要绳索一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反映,要想知道梨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想知道知识的甜美就要用行动来实践。

三、激励一颗执著之心

《荆轲刺秦王》中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一壶浊酒,饮尽万世沧桑,一句诺言,粉身碎骨不惜。刺秦之行,易水亦为壮士哀,西风也为英雄悲。那一腔热血洒秦宫的惊心动魄,那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豪迈,那慷慨赴义之从容,无不让人感慨嘘唏。从对文本解读中可以激发学生那种坚定不移,信守承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伟大胸襟和英雄气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拥有一颗对真理对知识锲而不舍精神,就能达到希望目标,成就事业。

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诫我们,成功属于具有执著之心的人。持之以恒是达到目标的阶梯。鲲鹏千里需要锲而不舍精神,蝉蛹化蝶源于锲而不舍精神,鹰击长空来自锲而不舍精神,人学而思进,方能达到学有所成。培养学子热爱真理探究智慧之心,执着以求,孜孜不懈。真理智慧的光芒就会洒满学子心田,成功的喜悦就会绽露在脸上。

由此看来,深入挖掘文本,探究作品深刻内涵,正面积极有效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深远影响力。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精心呵护,教师要注重培养良好心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智力和能力得到健康发展。导之以言,引之以情,诲之以理,悟之以德。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真正勤其学,惠其行,正其德。方能成就其德行,收获其智慧。

猜你喜欢

智慧精神语言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