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我们的学生“说”得更响、更亮、更有力

2017-05-27章宁

关键词:积极意义

章宁

摘 要:语文教学应该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促进他们适应社会上激烈的人才竞争以及企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社交、公关能力的需要。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进行“一分钟说话”训练的要求和步骤,教师布置任务,明确要求;结合实际,介绍技能;成竹在胸,积极引导;及时鼓励,细心讲评。我们就可以利用“一分钟说话”这把金钥匙,不但能打开学生“讷于言”的锈锁,更能使他们摆脱“畏于议”的桎梏。

关键词:一分钟;说话能力;训练步骤;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95-1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综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是目前存在着一个很普遍而且大家都认为很正常的问题:语文教学重在抓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对“听”和“说”的训练则少之又少,特别是“说”的训练,几乎没有。长期以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直缺少有计划、有系统的练习。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学校“做多说少”的惯性使然,二是应试教育在作怪,因为考试从来都不会考“说”的能力,因此尽管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但是要他上台讲几句,往往会弄得面红耳赤,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一、“一分钟说话”具体的训练步骤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开始的时候,对学生“说话”的内容不作限制,可以是课文中的诗词篇章,也可以是新闻消息、格言警句、名人逸事、知识介绍。但随着学生对“说话”技术的掌握,应适当地逐步加深“说话”的难度,内容从对书本上课文的“读”和“说”,转变成学生自己的文章——学生自己对某种事物、某个事件的观点看法。

教师可按“说话者”的仪表、神态、发音、语气、语速、讲稿内容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分,并且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2.结合实际,介绍技能。

学生大多数是第一次走上讲台,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一般都比较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辅导,譬如帮学生选择话题,起始阶段的内容不要太难,注意“说话”的条理性,“说话”的语气及停顿,提示“说话”时的仪表神态、手势设计,特别是视线的方向:视线最好落在最后一排同学的头顶,而不要迎着听众的目光,那样往往会增加说话者的紧张心理;更不要低着头或看天花板。随着“说话者”技能的提高,可要求其适当地环视全班,通过眼神和老师、同学进行思想交流。

3.成竹在胸,积极引导。

选择哪些学生先“说话”,哪些学生后“说话”,这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讲,应该让比较老练的“能说”学生先“说话”,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可以促成生气勃勃、你追我赶的竞赛局面;如果选得不好的话,往往会造成紧张、沉闷的气氛,使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对“说话”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特别是鼓励那些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说话”活动中来。对于极个别自卑木納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保持耐心,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美。

4.及时鼓励,细心讲评。

说话的魅力,其实很难有绝对而客观的评价。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保持友好、亲切的态度,并且认真地倾听。对学生的评述也以鼓励为主,尽可能地不要批评,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说话”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

如果学生确实“说”得比较差,最好在课后单独跟他进行交流,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在“说话”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在下一次的“说话”中能够有实质性的进步。

对学生的评分标准应以先松后紧为原则,逐步加大“说话”的难度及严格评分的标准,先松重在鼓励,后紧则有利于提高。

二、“一分钟说话”的积极意义

1.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对学生而言,从“说话者”的角度看,为了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出色地完成这“一分钟说话”,几乎每个学生都广泛地查找资料,把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材料“说”给大家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课外知识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搜索者,他们会对所说内容进行自动地筛选、过滤、提炼,一分钟的“说话”有可能包含了数十倍的信息量。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

随着“说话”的深入,学生由“说”资料变成“说”见解,这又促使他们对材料进行思索分析,寻找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恰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很明显,“一分钟说话”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一些个性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经过“一分钟说话”的锤炼,变得开朗了许多,他们收获了成功,收获了自信。

3.加强学生的沟通,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从听“说”者的角度看,学生往往对自己同学讲些什么比较感兴趣,从而听得比较认真,自然而然地提高注意力,这样他们不仅能够从“说话”者那里接收到有用的素材信息,而且他们还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学会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有的学生对“说话”者的内容观点进行即兴评述,更能训练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有些学生还将“一分钟说话”作为一个平台,讲述自己和同学之间的一些误会和小矛盾,从而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原谅。

4.融洽师生关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对教师而言,通过“一分钟说话”,可以从中充分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感,在具体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密切了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能从学生的讲述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发,这样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斋藤孝著.林欣仪译.开口就能说重点[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8).

[2]李建莉,潘丽敏.课前一分钟说话的操作[J].新作文,2008(03).

[3]钱立如.写听说读相结合提高写作能力[N].安庆日报,2005.

猜你喜欢

积极意义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索
粤韵童声话传承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策略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试论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的可行性及其面对的质疑
山西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壁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