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审题技巧与方法

2017-05-27张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读题动笔审题

张徽

阅读理解审题能力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尤其是小学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审题、答题能力呢?

一、认真读题,明确题意

1.别赶着读题。首先,要求学生读完文本后快速完整地浏览一遍这个片段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遍读题,就要求他(她)们尽量迫使自己放慢速度,默读题目时字字入目,边读边想,读懂语句中的意思,用笔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强调。

这样做,主要是让这类孩子(审题马虎的孩子)适应“慢”的审题方法,一旦习惯,那么仔细审题也就做到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加快做题速度,就能够将他们毛躁的性子平稳下来,仔细做题。

2.别急于动笔。“慢”很关键,“思考”更重要。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很浅显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有些题目仅仅因为一字之差而表达出来的意思完全不同,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提醒学生别急于动笔。做题时也放慢速度,一边做一边想:平时在做这类题时的方法,切入点以及老师的要求。并进行回读,针对答题时容易出现一些词语运用的不恰当或错别字,知识点没答全面,都可以进行补充更正。

二、仔细审题,读透读厚

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题目细读、文本细读入手,抓住板块、主线、切入点、细节等要素,把文本和题目读“透”、读“厚”。

1.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要审好题,必须兼顾好面。任何题目,都有面做为背景。阅读教学中一直主张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张志公先生的这段话中的“得其大要”就是要大致洞悉文本的精髓所在,弄懂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写为什么等问题。我们知道,要弄懂这几个问题,当然要从归纳大意、理清层次入手。同样,对阅读片段的解读亦不能就段学段,应该贯穿全文来审题,其中包括舉一反三,理解思考作者写作的背景、联系上下文等。

如:《穷人》节选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课文的开始为什么安排一个温馨的画面?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一点,要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理清总体思路,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有什么道理,后一部分接前一部分有什么道理。只有这样推敲、思考、咀嚼,才能体会作者的匠心,真正感知课文精要,而这显然离不开对课文的微观分析。因此,整体感知要坚持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统一。

2.理顺文脉顺藤摸瓜。任何一篇文章或是一个片段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都有一条清晰的文脉。作者的思路,体现在一篇课文中是行文思考的“线”,如写人的片段,我们必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来理清主线;记事的片段,则是通过所记叙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来理解全文;写景的片段,我们就要抓住作者要抒发自己的什么感情来理清作者的思路。假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够正确地理清文章的思路,那么就能了解作者观察、认识和表达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就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如:《詹天佑》节选,1905年,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问:研读片段,然后运用有关词句填空。

詹天佑面临两大困难:工程确实艰巨、精神压力很大。

文章思路一旦理清,我们还愁不能分段、写段意、不能理解文章的主题吗?

3.咬文嚼字,紧扣题眼。叶圣陶先生这两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审题,一定要沉入词语,关注细节。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那种说法,要多问“为什么”。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阅读审题时,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猜你喜欢

读题动笔审题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七分审题三分做
毛毛雨
春天的雨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多写创意日记激发动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