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写——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2017-05-27杨颖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课文文本

杨颖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相对牢固,可是在感悟理解和实践表达中就顯得举步维艰。其原因就是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常常会将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造成人为地读写分离。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仿照性练笔的契机,来构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通道,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迁移置换,让学生在仿照性练笔中强化感悟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在讲授文本内容宜粗不宜细,要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尽可能的创造自然阅读的空间。当学生困惑时,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基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行适时的点拨。另外,语文教师还要注重读写结合,将习作训练和阅读教学有效融合,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去写,运用仿写训练替换教师繁琐的分析。用仿写将读与写相结合两者串联,推动写作水平提升的同时,增加自主阅读的理解能力。

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老舍先生在内容顺序的构思上,在遣词造句的斟酌上,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中,都展现了一位大家深厚的语言功底。教师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对文本分析,而是迁移,向学生提出了写自己家乡雪景的要求,并从这篇课文中吸收方法。于是,看似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却正好完成了教材文本经典语段的感知,让表达练笔替代了繁琐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维整合,让学生在仿照性练笔中推动实践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选自名家名篇,短小精悍,文情并茂,是中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要运用这些经典作品,举一反三,练就学生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怎样用好这些典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表达技巧,学会写作运用呢?就是抓牢仿写这根纽带,推动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以严谨的创作思路、规范的说明语言,再现了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观和设计特点。这类典型的说明文对学生运用准确语言描述事物特点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资料收集、图片整理、视频观摩等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并要求学生绘制故宫博物院的结构示意图,配置简要的说明性文字。最后,教师创设了“故宫博物院设计方案竞标会”等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方案设计者的身份进行竞标演讲,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仿照性改写,推动阅读教学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始。

纵观整个流程,学生进行了资料收集、图形绘制、文字撰写、竞标演讲等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在一系列实践中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了提炼,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近距离的感悟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内心情感流露,促进了整体性感知效益的提升。

三、拓展思维,让学生在仿照性练笔中习得方法

学生的仿照性练笔并不是任由学生自己发挥,必须要为学生指明一定的方向,将仿照的焦点聚焦起来,让学生在一篇一得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文本的结构是一篇作品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方法,是体现中心思想的策略,结构仿写就是根据范文中的布局手法进行写作训练,在仿写中不断积累构造方式,将课文的写作手法加以运用,成功将课本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运用。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在学生感受文本大意后,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文本结构进行梳理:作者分别以“盼望春天”“赞美春天”作为开头与结尾,然后将文本细化成草、花、风、雨等方面展开细致描写。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引领学生设想,如果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对四季中的夏、秋、冬进行描写的话,可以通过构思文章的结构。在分写过程中,又应该着力描写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呢?学生经历这样的构思实践,形成的收获已经不仅仅是对文本结构的认知与训练,同时也是对作者精细化创作思维的认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拥有了大量文质兼备的经典课文,这些课文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借景抒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小中见大、有的欲扬先抑……这些都值得仿写学习的内容。一篇好的文章总是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为了降低难度,可以在仿写初期选择某一有代表性的表达方式作为突破口,达到一课一得,步步为营。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遴选出最适合学生的写作内容,从而为学生言语生命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就需要充分发挥这些范例的价值,本着少繁琐分析,多实践练笔的原则,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不断实现语文核心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故宫博物院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