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实践

2017-05-27罗蓓蓓

科技传播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出版业文化

罗蓓蓓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的完美契合,使得出版物种类得到丰富,出版物构成成分得到优化,将成品的精神文化内容更好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版业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有力推动作用下具有流动性的传播纽带。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生产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能推动终端消费,充分发挥了文创出版的力量。无论从消费端的实践来看还是从“出版+文创”的产品布局来看,都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产业链拓展、转化、延伸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文化;出版业;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104-02

1 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已不再简单地停留在艺术价值的制造层面,文化的生产组成了整个文化生产的生态链。而文化产业即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表现,以文化内容资源为基础奠定,以文化科技为生产力,充分发挥人的才智,创造财富与生态业的新兴产业[1]。要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还必须经过内容的加工、创意的提升以及技术的实现这三大过程。创意产业它主要包括广告设计、艺术品与古董市场、建筑艺术、电影与录像、时尚设计、交互式互动软件、出版业、音乐表演艺术、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2]。

2 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共性探索

在知识经济发达的今天,出版业不仅仅是在广泛角度上属于文化的范畴,也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积累、传播与传承,出版业承载着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担负着文化价值创新与实现的责任。包含着知识积累、传播和发展功能的出版产业在社会信息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出版业与传统的制造业有所不同。出版业在某种层面上属于对人精神世界产生影响的内容服务产业。出版业所出版的物品除了具有物质属性之外,其价值更多体现在产品所承载的内容层面[3]。在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盛行的新时代,出版物的内容制作与生产更加需要创意的支撑,同时也要经过文化创意的深究与探索。综合看来,笔者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的融合在以下各方面都具有共性体现。

2.1 提升精神文化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内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书出版业也拥有相应的文化属性。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的互动融合,对于提升受众精神文化层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熏陶及精神文化价值的提升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生生不息的动力,而出版业打造的出版物,也在不断挖掘创新产品的内容表现形式,满足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文化,心灵上得到文化的慰藉,丰富感官体验。

2.2 以“创意与内容”为核心

“创意”作为一种文化标新立异与知识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于文化创意产业中展示了丰富的特定内涵。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转变出版业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论是文化创意产业,还是出版产业,均以“创意与内容”为核心,内容的价值决定了产业整体的发展模式。出版业为人们提供了物质与精神的文化内容,而创意与内容本身就是维持其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出版业缺少了内容与创意,将无法带动出版消费,传统守旧,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2.3 新兴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与内容信息拓展也在不断完善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共同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文化+科技”的双向交流、沟通与促进,推动了整个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共赢发展。出版业与科技的相互融合与促进已成为发展世界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很多人也已经从传统的出版业转移到了新兴“文化出版”上来,正所谓新兴科技引领产业发展。在“文化+出版+科技”的大环境下,“文化出版”需不断将科技与出版相融合,促使其丰富产业形态、创新产业发展。

2.4 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图书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安全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在对产业走向的把关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出版业中,版权保护对出版业发展有着制约性的重要作用;同样,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也贯穿其有序发展的各个环节。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以下内容受到版权法的保护:音乐、图书、电影、工艺品、艺术品、网游、动漫、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4]。

2.5 新媒体环境下的跨界融合

跨界(Crossover),日益成为新媒体信息时代的一种潮流,反复被提起,在不同的行业间也不断被实践。文化创意产业和出版业的发展都需要内容选择与创作、科技创新制作、创意产业策划等多个系统的运作,才能形成统一有机的产业链态式,从而带动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展示在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为了顺应当下的跨界趋势,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彼此契合,实现产业共赢,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助力出版消费端的实践

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图书已然成为文化传播与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图书的出版离不开内容的策划与创意。将创意结合图书出版主题进行宣传,于出版业来说不仅增添了灵魂色彩,也丰富了内容与形式。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结合,发行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能推动终端消费,也充分发挥了文创出版的力量。

3.1 实体书店的文创实践——以台湾诚品书店为例

阅读是基础养成,当阅读风气更为普遍,甚至成为热衷、流行的活动时,对于内容提供商或创作者来说,或多或少是种鼓舞。书店为阅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及展示空间,让这些活动发生,可以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下,实体书店制造了更多的相会[5]。

以台湾诚品书店为例,它运用企业运营的“核心知識”,它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一个具有“高品质美感”“深度文化体验”的文创平台,借助服务、场所、活动、产品等创意设计,将出版与文化相融合,于消费端进行“书店运营”实践。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实体书店着实扮演了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成为推动知识经济与文创发展的必要动力。从书店本身的角度出发,它既是出版物出版与读者见面并启动叙述力量、促进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也是受众日常精神消费、分享知识的场所。以诚品为代表的跨界融合模式,可简单地把这个模式分为价值实现层和内容生成层两个圈层。内容生成层包括文化、图书、时尚、生活等要素,在此圈内图书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其中一个板块,因此,它更具有多元融合的产品特征,而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原来的书店有可能跨越单纯图书营销产业链,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2 “文创+出版”的产业布局

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相结合,通过开发新市场,拓宽产品新渠道,使文化产品衍生出新的价值。文创产品与出版物的有机结合,有时会产生加倍的效果。不少图书在做年度规划时就会考虑搭配衍生创意产品,效果通常都很好。比如,企鹅兰登书屋的“企鹅手绣系列”套装、《小王子》有声书套装、“《牡丹亭》丝巾纪念套装”等,都是将图书出版与衍生产品相结合进行捆绑销售,取得了较好成绩。除了书包及丝巾等周边产品外,日历也成为文创产品中的“网红”。

网络资料显示,《企鹅手账》在网络预售通道一经开启,大约六小时内就售出1 000多套。由此看出,出版机构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开发具有显著地优势。还有,由敦煌研究院主编,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画敦煌》,共3本涂色系列,书中国原创设计成为国际书展亮点。分别为《这盛世,如飞天所愿》《云想衣裳花想容》以及《愿做菩萨那朵莲》。本套涂色书与《秘密花园》的内容设计存在差异,此书左页是敦煌千年古老的壁画原图,右页是运用科技由高清原图制成的保真描线纸稿。真正做到了“左手历史,右手当下;左手文化,右手传承。”故宫出版社也开发了助力出版业发展的文创产品,经常利用经典的中国元素来表现和出产文艺创作,尤其针对某个文创产品项目或出版物,故宫出版社从文创产品、出版物、文物展览等多种角度规划。除了以上提到的相关出版社外,许多大学出版社也开始试水文创产品,可谓是“出版文创一家亲”。

4 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的完美契合,使得出版物种类得到丰富,出版物构成成分得到优化,将成品的精神文化内容更好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版也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有力推动作用下具有流动性的传播纽带。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生产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能推动终端消费,充分发挥了文创出版的力量。无论从消费端的实践来看还是从“出版+文创”的产品布局来看,都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产业链拓展、转化、延伸的重要途径。他们均有提升精神文化价值、以“创意与内容”为核心、新兴科技引领产业发展、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新媒体环境下的跨界融合等特性。文化创意产业和出版业的发展都需要内容选择与创作、科技创新制作、创意产业策划等多个系统的运作,才能形成统一的有机的产业链态式,从而带动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展示在社会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为了顺应当下的跨界趋势,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彼此契合,实现产业共赢,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如何真正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出版业融合(1+1>2)的创新效果,仍需要出版业继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范军.出版文化与产业专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Richard Caves, 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s and Commer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April 30,2002.

[3]齊峰.书业观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曲鸿亮.文化产业与文化竞争力[J].综合竞争力,2012(2):102-106.

[5]王卓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出版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谁远谁近?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对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