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2017-05-27于景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感事物初中语文

于景兰

新课标针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祖国文化,熟练地运用汉语语言,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语文语感的效果。那么,在初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字词与实物相结合

当学生的语感强烈到足够的程度后,就很容易将语言文字在腦海中转变成一副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到文章中形容的场景,但是这样的转化,必须要从每一个字词做起,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将字词转化为场景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与具体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用这种十分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字词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实物可以包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图画、动作表情等等,将这样的实物与在文章中常常出现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联系在一起,而对于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的事物教师们可以借助图像,加上自己语言的形容,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事物的初步了解,让学生认识这类实物。例如,在初中语文一年级的课本中,有许多文章都配有插图,便于学生们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解字词,不仅能够做到看着图像学习字词句子还能够看着这些图像通过联想学习文章内容。例如七年级学习的古诗《钱塘湖春行》中,就出现了许多的具体事物:“亭西”“莺燕”“花草”“湖东”等等,在课文中配有插图,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们看着配图理解诗中出现的字词。在初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信息量较大的文章,或是一些较难理解的术语等等。例如《我是中国人》这一课中出现的五星红旗,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们理解五星红旗中每一个构成部分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看到“五星红旗”的字眼就能够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面镶嵌着5颗星星的红旗,把它与我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族团结联系在一起。

二、朗读与背诵相结合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采用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教学方法,这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朗读可以把纸面上的文字“翻译”出来,同时也讲究“翻译”过程中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朗读是一门艺术,但是好的朗读能力是必须要依靠语感作为支撑的,因此反复的朗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强烈的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眼、耳、口、心同时发挥作用,学生只有在朗读了许多不用句式、不同语序、不同词汇的句子中才能够有所比较,发现语文文章用词的妙处,体会到深藏在字词地下的深刻内涵。例如,《十里街送总理》就是一篇需要深厚的情感朗读才能够体现作者心意的一篇课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先为学生示范诵读过程,要运用沉重悲痛的语气,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对语文的了解。其次,教师必须要求在多次诵读之后进行部分背诵,背诵的部分是教师们精心挑选出的,能够值得反复推敲几番,真正让学生明白其中含义,能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语感培养打好基础。在长期的坚持背诵后,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能够获取丰富知识的感性素材。

三、咬文与嚼字相结合

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表明,教师们要想让学生获得灵敏的语感,必须要经过坚持不懈的语言分析,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文章的含义,具体到每一个字,也就是咬文嚼字。哪怕已经积累了语文教材学习经验的初中生们,教师们也不能放松培养他们咬文嚼字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小小的船》中出现的“月儿”,教师们就要帮助学生们分析这个“月儿”放在这里的作用,虽然只是简单地加了一个“儿”。但是却在具体的诗歌情境中将想象中的情境变得更加亲切温柔,更富有表现力。再比如,在文章节选《雷雨》中的环境描写“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下来”中的这个“压”字,顿时使得“乌云”的重量增加了万分,也象征着主人公们的生活会迫于压力之下,这些都必须是针对某个字联系上下文具体推敲的。教师在培养学生们咬文嚼字的能力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作为参考:比较法,将文章中经典的字词做一些简单地替换,尤其是表现力较强的字词,让学生们通过比较感受到原文字词的作用。第二是分析法,将这些表现力较强的字词的意义完全剖析出来,并分析其描写具体事物的特点,教师可以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们具体领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要保持耐心,因为语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们要逐步提高对学生文章分析能力的要求,以更好地为语感培养做铺垫。

猜你喜欢

语感事物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奇妙事物用心看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