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2017-05-27叶宝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林黛玉黛玉美的

叶宝金

语文是一门内蕴丰富、审美趣味强的学科,她的最突出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情”,语文课能把这个字处理好,课堂一定会生动有趣、魅力无穷。

一、美读中唤起情感

美读唤情要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语言、声音、节奏,使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立体化、形象化、情境化。如美读苏教版必修二语文《荷塘月色》一文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段,学生仿佛身临夏夜的荷塘边,那里田田的叶子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微风过处送来的缕缕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怎不招引着学生们也要弥散在含着幽微清雅荷香的夜气里。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再加上那夜气里的清香、淡淡的哀愁等等,处处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

声情并茂的美读,甚至可以带动学生进入摄人心魄、回味無穷的境界。总之,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美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唤起情感。

二、想象中激发情感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

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我讲述林黛玉进贾府后,请学生品读、想象课文中作者如何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在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作者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再读在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作者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接着,一起再读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经过前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象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三处描写让学生多角度、有层次地想象出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无不倾注了学生对黛玉的喜爱、羡慕嫉妒恨等情感,在想象中无不激发起学生一个个感情的涟漪。

三、评读中促进情感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如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有学生读出了对林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的喜爱;有学生读出了对王熙凤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的反感;有学生读出了对贾宝玉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形象的欣赏。课堂上,我则情思飞扬,言语鲜活,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充满激情的语言,评价学生,激活学生思维,用富有动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将众人“苦”、“笑”的情感,将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倾注其中,收放自如、动静有致,使学生深受感染,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使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充满活力,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演读中感悟情感

在朗读教学中,笔者常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编课文剧、自做道具,在课内让学生亲自演一演剧中内容,使学生进入情景,在演戏和看戏的活动中理解课文、感悟情感、落实知识的教学。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最后的常春藤叶》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前,我要求学生们以组为单位设计编排课本剧,课堂上表演由评委打分,进行比赛式学习。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学生获得的是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以及美的享受,在情感体验中认识世界。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我们的学生在一个有情的世界里,一定会变得爱学、乐学了。

猜你喜欢

林黛玉黛玉美的
好美的雾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不仅仅是眼泪*——黛玉的另一种解读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