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思: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2017-05-27徐华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晏子课文阅读教学

徐华军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育、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实践应进一步拓宽思维空间,扩充阅读张力,提升阅读质量,从而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本文试以教学实践为例,探索阅读教学中的“启思”策略:关注思之“起点”,拾级而上;重视思之“交点”,集思广益;把握思之“序点”,循序渐进;追溯思之“原点”,回归本真。以“启思”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关注思之“起点”,拾级而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其中包含有新旧经验的冲突、转变和重组。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思维“起点”,借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渐趋丰盈。

语言学习具有生长性。如果新知的学习能对原有认知引起足够的冲突,则能使先前的知识结构改组,形成新的更高一级的知识结构。阅读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的起始认知(原始表达方法、原有言语结构等),设计试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将“原生态”学习成果与新学的内容进行对比观照,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尝试、探究、反思、建构的过程。

如教学人教版五(下)年级《晏子使楚》,为引导学生感悟晏子的语言特色和外交智慧,在学习“钻狗洞”部分,教师让学生化身晏子,说说受到钻狗洞的待遇后的想法,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有“受到羞辱,打道回府”的,有“为完成使命,忍辱钻洞”的,也有“质问楚王,楚国是狗国吗”的。之后,引导学生将这几种说法与晏子的话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学生自然体会到:第一种说法显得懦弱无能;第二种说法有失尊严,显得“卑”;第三种说法顶撞楚王,过于“亢”。而晏子的说法既不伤和气,又不失尊严,而且让楚王别无选择,这正是所谓的“不卑不亢”。

这个教例中,学生的试学成果基于起始认知,在与文本语言比照体察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改造自己的语言,获得新的学习体验,这样就扩大、丰富了学生原有的语言认知及思维方式,对于语言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重视思之“交点”,集思广益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既依赖于个体的自主建构,也需要同伴间的合作参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在其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者的思维互动会产生“交点”,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交点”,可以使学习生成更多更丰富的即时资源,产生一种巨大的再生能量,由此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

(一)思辨,交锋中抵达澄澈

所谓思辨,即思考、分辨。理,思则通,辨则明。阅读教学不应沦为只是寻找答案的过程,而应成为语言和思维协同共进的探索之旅。教学中应多设计利于文本整体建构和系统思考的问题,可以在“似是而非”的模糊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以一当十”的凝练处、“戛然而止”的结尾处提问,引发思辨。

如教学人教版六(下)年级选学课文《看戏》,教师在课末设问: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刚开始,学生认为是梅兰芳,因为课文的大部分笔墨都在描写她的精彩表演,况且一场戏的主角当然是演员。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认为演员和观众都是主人公,因为课文穿插着描写两者:戏未开演,观众等待;演员出场,觀众兴奋;演员表演精彩,观众掌声热烈;戏达到顶点,舞台失去界限。还有的从题目《看戏》中发现,没有演员就演不了戏,没有观众就看不成戏,两者同样重要。

“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这是一个高层次的逻辑思辨性问题。它以整体的视角,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表达方法的探求,更指向作者言说的思路。回答时,学生需要系统思考,对文章的整体布局和表达方法有清晰的、逻辑化的认识,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教学中,像这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思考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展学,交融中趋于多元

理想的语文学习活动,应该具有共生性,学习资源和活动形式都能在思维的互动碰撞中不断丰富。教学中可以通过展学(成果展示+互动学习)活动,引发有质量的共同性学习,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形成新的学习组织,生成新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在更深入的学习中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如人教版三(上)年级《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是落实第二学段“段”的教学的极好素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给颜色排队”的展学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板贴展示,陈述理由(如图),并交流:你更喜欢哪种排列方法?

上述“展学”活动,呈现出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有的发现了语段的总分结构,有的发现语段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还有的发现句式表达的特点。在展学中,学生既清晰地表达着自己的思维轨迹,又不断丰富着对段式结构和表达形式的学习。最后的“你更喜欢哪种排列方法”答案并没有对错,而是在比较过程中进行自我比照和内省,延展思维触须。活动充分发挥了触发、交流、分享的功能,有效提升了思维质量。

三、把握思之“序点”,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及学习规律。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语文学科的主导思维又是形象思维,因此,教学应起于形象思维,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经由一条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固式到变式的思维路径,最终抵达语文学习的目的地。

课堂教学应努力追求思维的生长性,这就要求学习活动蕴含一定的逻辑结构,层次渐进,有序生长。基于“认知——实践——迁移”的结构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纵向深入、系统建构。

如人教版三(上)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般的教法大多停留于内容结构,按课文顺序依次学习段落内容,这样的教学缺乏“向心力”,学生的思维是散状、非生长性的。基于结构化教学,可以先学习第4自然段,梳理内容练朗读,了解“总分总”结构;接着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对比中建立“并列段”的概念;最后比较串联,尝试给第3自然段加总起句和总结句。

以上教学,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总分总”段式入手,在此基础上学习首次出现的“并列段”,并通过滚动、循环学习,在对比中发现,在互转中深化,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构段能力的提升,进而逐步积累“段感”。通过学习内容的结构化重组,学习的切入口更小,主线更清晰,呈纵向深入态势,因此,思维的提升也就愈加明显。

四、追溯思之“原点”,回归本真

核心素養强调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优秀品格,倡导培养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不确定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不但要引导学生会思考、乐思考,而且要善于把思维转化为方法,转化为智慧,借助这个工具,最终达到会学习,会生活。

真正的学习是个体自我发现、自我感觉、自我体悟产生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让学生尽可能清晰自己的学习目标或任务,自主展开学习,并进行自我调节、监控和反思,看得见自己的思维轨迹,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力,推动可持续的学习。

如人教版四(下)年级选学课文《生命的药方》,教学中可以就“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一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学习。首先启动策略,说说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哪些方法;接着根据本文特点选择、运用策略,理解“不,艾迪,你找到了(药方)”“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两个重点句;最后盘点策略,迁移运用该策略阅读相关文章。

以上教学立足阅读策略的学习,通过“启动策略——选择、运用策略——盘点策略——迁移策略”这一路径,层层深入,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方法的启示,在选择中辨析策略的运用,在迁移中提升阅读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实践进行自我监控、总结回顾。这样习得的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高迁移性,即能在差异性较大的情境中进行运用,这也正是核心素养所倡导的。

以上教学着眼于对准确、全面地把握名著人物形象的学习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名著人物是多面性的,英雄的性格也是多样化的,需要辩证地认识分析。这样,不仅习得了阅读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辩证全面地看待人物和问题”的人生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语文学习”进入到智慧的“语文人生”。

通过阅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生成智慧,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抓手。“启思”,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之一,也必将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晏子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晏子不辱使命
背课文的小偷
晏子使楚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