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2017-05-27雷贞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雷贞萍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视觉画面的刺激代替了文本阅读,热热闹闹的课堂华而不实,缺乏真正的语言训练,教师钻研教材不够,文本解读流于形式,导致阅读效率低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有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一、重视文本解读,加强引导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教师多注重教学形式、方法,对文本缺乏精深的研读,这样出现了一些表面热闹而效率低下的课堂,要想课堂效益高,教师要重视文本解读,甚至是细读,文本解读是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教师就必须把教材研读透,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们只有更多地关注文本解读,立足于生活和人性的立场,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去体会和思考,将字里行间的许多深层的东西破译出来,引领学生进入别有洞天的境界,察觉不同寻常的细节,引领学生从生命的角度领悟、探索和发现,课堂教学才会有充满真情实感的体悟,才会高效。

例如窦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将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活”,这是教师独具慧眼的解读。她把“好好儿活”作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而简明地分成三个板块即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兄妹俩”的“好好儿活”;(三)思考“我们(读者)”的“好好儿活”。通过阅读产生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回去”,读出来。整个课堂将朗读和感悟、语言和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地实现了个性化阅读。文本在师生的对话中生成为一个新的立体的文本,一个经过师生创造性感知后赋予了新意义的文本。

二、创设阅读环境,加强“读”的训练

阅读课堂要创设一个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真正让学生读起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讀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朗读者”,教师要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三、注重思维训练,有效提问

阅读教学中,教师问题设计一定要让学生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训练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概括和筛选,从文本语言的字里行间寻找解决问题的阅读习惯。

课堂问题设计做到目标明确,有效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问题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适度地超越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教师要找准提问要点,扣住重、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努力提高问题设计质量,围绕重、难点求“精”、求“新”;课堂问题设计能扣住重、难点,目标明确,问题设计有梯度、深度、广度;话题开放,尺水兴波,有效地引领学生阅读,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多维度展开思考,创造性地重建课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追问,在关键处、精要处适时点拨。

还以窦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为例,本节课以朗读贯穿始终,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教与学始终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听完,我仔细回想,老师真正的提问并不多。窦老师精心地抓了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把这句话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把指导对这句话的感受和朗读作为教学重点,当然,问题设计也是围绕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而窦老师的问题是这样的:

(教师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窦老师这样问道: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

之后窦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

窦老师的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用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感悟。学生从“扑、抓、忍”“悄悄地”等词语中体会母亲的心,再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语言中读出来。通过阅读产生体会,再把自己的体会“送回去”,读出来。通过有效提问,语言和思维,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立体的阅读。

四、寻找读写结合点,加强训练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模仿课文进行作文。依据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确立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注重让学生在典范文章的阅读学习中从感性上认识作文布局谋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写作技能。例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指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学习《春》《济南的冬天》后训练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做到景中抒情”;学习《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后进行“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专项训练……,如此梳理,我们不难构建出阅读促写作训练序列。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充实自己的文章内容。对课文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储存一定的语言和写作素材,生成写作资源库。这样,学生在经典美文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写作技巧,生成了写作智慧,可谓双赢。

五、课内外相结合,海量阅读

教师可以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指导,增加阅读量。比较阅读课打破了“教课文”的现状,而是由表及里、举一反三,与课内、课外它们的同一类文章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由点到线地构建知识、方法体系,达到触类旁通,学生在比较中求同、比异,总结出了学法、读法、写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的认知更系统、更深刻。比较阅读课为解决学生没时间读书,老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促进学生积累、实现“海量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引领学生挖掘文本深层内涵,注意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落实阅读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文文本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