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2017-05-26杨斌邵奇

景德镇陶瓷 2017年2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运用研究平台

杨斌+邵奇

摘要:本“平台+模块”培养模式以平台课程为基础,以模块课程为辅助,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它也面临着许多亟待突破的难点,应在教学团队、课程和实训基地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 运用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腾飞,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前景日益广阔。然而,近些年来该专业的持续扩招,使就业问题凸显出来,再加之人们对工作、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使该专业所培养人才难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因此,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平台+模块”这一教育培养新模式正是为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它以公共性课程作为平台基础,以专业性课程作为辅助模块,成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成功应用将改变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固有模式,极大地推进教学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具适应性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

一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优势

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校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横跨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许多专业领域。因此,依靠传统的单一培养模式无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各门环境设计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采取契合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教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平台+模块”正是顺应教育变革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它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拓展达到基础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的结合,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与个性化,为社会提供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因而,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将具有显著的优势。

1、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体系优势。“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采取的是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优势在于保持了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保证了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统一性和基础性,而在此基础上又构建出适应于社会环境设计领域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前者为平台课程,而后者即为模块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构建,实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2、社会需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发展优势。“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通过平台课程实现具有共性特点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对环境设计领域需求的热点学科来设置模块课程,从而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发展目标,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兴趣等来选择适合于自身未来事业发展的专业模块课程,通过自主选择与学习来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从而为社会需求提供真正有用的人才。

3、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优势。“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通过通识课程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思想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而在模块课程教育中,则更多地加入创新性内容,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各种环境设计实践课程来激发学生设计的创新性,从而为社会环境设计领域培养教育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创新人才。

二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难点

虽然“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现阶段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普遍开展“平台+模块”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困难,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较为薄弱的高校,其困难更为明显。具体地来说,“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难点主要为以下几点:

1、优秀师资与优质课源不足。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担任专业模块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秀的师资是“平台+模块”培养模式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没有优秀的师资就无法形成优质课程。就目前而言,除少数重点高校以外,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模块课程教师缺乏,或专业性不强,或非该专业领域领先教师,从而直接导致“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难以开展或效果不佳,并缺少优质课、精品课。

2、硬件资源与实践平台不足。“平台+模块”培养模式需要构建远较传统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因而需要更为充足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平台,以此来支撑“平台+模块”课程群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各高校在开展“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硬件条件均严重不足。一方面,各高校的持续扩招造成硬件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相应的财力支持。在硬件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传统的培养模式甚至都受到影响,而“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更是难以成功构建。

3、教学管理者和学生认知不足。“平台+模块”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远未得到普遍开展,许多教学管理者习惯了传统的培养模式,对“平台+模块”认知不足或没有认知,在惯性教学思维下,教学管理者无法为学生提供“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有效指导,而学生也普遍缺乏对“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认知,许多高校学生对自身的专业需求和未来就业缺乏规划,在选择专业课程时缺乏主动性。认知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平臺+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应用的策略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尽管面临种种困难,而我们应当在发现困难之后迎难而上,统一思想、加强认知,采取切实有效的应用策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得到真正应用。

1、加强核心教学团队建设。“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教学重点为应用型课程,重点加强建筑设计学、城市规划学、景观设计学、公共艺术设计学、室内设计学等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打造一支过硬的复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一是优化和调整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学专业素质水平,形成年龄、学历、水平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其二是重视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借助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带动其他教师,并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促使教师以学科典范为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努力提升自我;其三,完善教学管理团队,提高教学管理团队对培养模式的认知,并充分发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团队的监督与管理职能。

2、加强优质课程的建设。优质课程是“平台+模块”培养模式成功应用的保证,应重点加强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优质课程的建设,以优质课建设为突破口,广泛吸收与借鉴国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在“平台+模块”教学课程建设的成果。优质课程的建设要根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来确定,构建应用型优质课程。因此,优质课不仅由学校来评判,还应征询环境设计公司、机构以及环境设计专家意见,并根据其意见进行调整与提高。

3、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平台+模块”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而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保证应用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有利于创新性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在校内建设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室、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建设企业教学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的环境设计项目在双师型、双能型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芸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

[2]廖启鹏.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艺术教育.2015(10)

[3]水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专业运用研究平台
环境设计专业竞赛的辅导模式与运行机制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