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考察及教学对策

2017-05-25

关键词:焦点跨文化留学生

朱 俊 华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考察及教学对策

朱 俊 华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通过对辽宁省来华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情况介于中等与良好之间;男女差异显著,女生明显好于男生;不同年龄段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三国被试之间差异显著,俄罗斯强于韩国,韩国强于日本;汉语语言程度越高的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越强。为此,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加强汉语技能训练、开展丰富的文化体验、角色扮演活动,还要加强个别指导。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考察;教学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是培养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既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结果也是培养的逻辑起点。考察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能够了解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培养提供努力的方向。

本研究参考陈国明等人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的观点*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88-290.、毕继万*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8.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界定和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赵泽洪,周绍宾.现代社会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42.,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结构界定为: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和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其中,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意识因素和跨文化交际情感因素,具体涉及跨文化交际意愿、态度、认识、理解、反思、移情等,反映跨文化适应的性质;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为语言行为能力,即留学生使用汉语与中国人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为非语言行为能力,即留学生使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中国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本研究据此将调查问卷设计为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和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三个维度,并结合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际编制初始问卷。问卷经过两次试测,通过了SPSS17.0的效度和信度检验。共选取辽宁省来华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十的三所大学共20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回收314份问卷,去除无效问卷8份,最终获得306份有效问卷。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在数据统计之后进行访谈,为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检验与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一、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平均为39.8399分,介于中等(11道题总分为33分)与良好(11道题总分为44分)之间。

(一)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较好

数据表明(表1),留学生的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平均分为3.8725分)高于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平均分为3.4989分)和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平均分为3.4632分),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略强于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

表1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由表1可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的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较好,主要体现为浅层次、被动性文化适应方面,如“喜欢跟中国人交朋友”“尊重中国人的习惯”等。而体现较深层次的文化适应不容乐观:体现深层次、主动文化适应的两道题目,“过中国传统节日很开心”“了解中国人送礼物的习惯”,因对维度的贡献率不明确被删掉了;访谈中发现留学生较少达到跨文化移情。

留学生能选择到中国留学,绝大多数比较喜欢中国,喜欢汉语和中国文化,抱有强烈的与中国人交往的意愿。访谈中有人说:每天学习到新的汉语,特别想用汉语和中国人交流,当自己能用汉语跟中国人聊天时感到特别兴奋。这为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不强

关于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题目1“能听懂汉语老师讲课”分值最高,由于汉语教师是有经验的跨文化交际者,他们会根据教学对象的语言接受能力不断调整语言表达,或借助具体情境解释语言内容,所以相对来说交际障碍不大。题目2“能听懂比较难的汉语,如新闻广播等”分值最低,题目4反映语言流利程度的分值也比较低,说明留学生在自然语境中应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不高。

在访谈中留学生反映,一般第一年学习的汉语比较实用,比如买东西、问路等,但是后来学习的内容感觉很难,而且不实用。这的确反映出一些教材内容与交际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另外,也与留学生交往范围小、交际活动简单有关。如果进行复杂交际和深度交流,留学生凭借现有的汉语能力难以应对。但多数留学生未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导致了留学生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多数停留在较低水平。

(三)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较弱

关于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主要从动作、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这一维度总体分值略低于焦点互动能力维度,动作、表情、手势三方面分值基本相当,反映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非焦点互动能力的培养不足。

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的培养向来不受重视,可能有些人以为不同国家之间表情、动作差异不大,不需要专门学习,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中国人表示数字等手势跟其他国家不同,尤其是表示数字“6”“7”“8”“9”“10”的手势,留学生觉得很难;身体动作也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比如两个中国女孩拉着手或者挽着胳膊一起走,外国同学见之感到费解。可见,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加强。

二、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情况

本文主要对调查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性别、年龄、国别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统计,30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女生样本人数为118人和188人,分别占全体的38.6%和61.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对总分和三个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方面男女差异显著,在其他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性别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如表2,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性别分析,对男女学生的问卷总分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得分差异显著(t=-2.302,p<0.05),说明男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M=38.932 2,SD=5.540 42)低于女生(M=40.409 6,SD=5.417 08)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进一步,在三个维度上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在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维度上男女留学生得分差异显著(t=-2.245,p<0.05),男生的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M=3.764 8,SD=0.690 51)低于女生(M=3.940 2,SD=0.648 48)的;在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维度上男女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t=-0.690,p>0.05);在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维度上男女学生得分差异不显著(t=-1.890,p>0.05)。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女性强于男性,这与社会性行为和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有关。在社会性行为的性别比较上,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交际,对社会互动中的合作性行为更加感兴趣,在伙伴交往的方式上与男性喜欢成群结伙地活动相比,女性更倾向与少数朋友密切交往,这些社会性行为特征都有利于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另外,由于社会化进程与大脑交互作用的结果,女性言语能力优于男性。因此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的形成女性也应该优于男性*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33.。

(二)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年龄别差异

被试的年龄构成为:20岁以下30人,占9.8%;20~29岁191人,占62.4%;30~39岁51人,占16.7%;40岁以上34人,占11.1%。39岁以下累计272人,占88.9%,可见留学生群体以青年人为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不同年龄段被试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不显著。数据显示(表3与图1)20~29岁年龄段被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以下依次为20岁以下、30~39岁和40岁以上被试。

不同年龄段被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人的认知及社会发展有关。一般来说,进入中年期,人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开始下降,言语学习能力更不如年轻人,所以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中老年留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进步速度较慢,进步幅度较小。20~29岁年龄段留学生精力旺盛、与外界交流互动频繁,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于其他年龄段留学生。

表3 不同年龄段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图1 不同年龄段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三)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别差异

留学生被试来自日本59人,占19.3%;来自韩国144人,占47.1%;来自俄罗斯32人,占10%。这三个国家共占总人数76.4%。被试中还包括来自意大利、哈萨克斯坦、美国、朝鲜、越南、西班牙、荷兰等20个国家的留学生。

在此选取样本数达到30以上的日本、韩国、俄罗斯三个国家的被试进行比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总体状况,日本留学生总平均分为38.474 6,韩国留学生为39.465 3,俄罗斯留学生为41.406 3,三国学生的总分平均为39.480 9。以总分做方差齐性检验f值为1.385,sig值为0.252,方差同质性良好,方差分析p<0.05,差异显著。

由表4可见,三个维度上均显示出俄罗斯留学生强于韩国留学生,韩国留学生强于日本留学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国别的多变量比较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日本和俄罗斯两国被试比较结果p<0.05,差异显著。其余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俄罗斯留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日本留学生。

俄罗斯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于日本和韩国留学生,这与俄、日、韩三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以及三国留学生的年龄构成有关。

有研究表明,俄罗斯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度高于日本和韩国,尤其对出行文化表现出4.5分的高兴趣度(最高分5分),这与中俄文化差异较大有关。相比之下,日本、韩国与中国地理距离较近,历史上国家之间往来频繁,虽然日本和韩国留学生也表现出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电视剧较高的兴趣度,但总体上日、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新奇感不强,兴趣度不如俄罗斯留学生*朱俊华.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学习兴趣度的调查研究[J].继续教育,2015(5):80.。访谈中有些留学生也反映中国人更喜欢跟带有“洋面孔”的俄罗斯同学交往,感到“有面子”,这也表现出中国人与带有异质性较强文化背景的人群交往的意愿更强烈,也为俄罗斯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机会。

表4 日本、韩国、俄罗斯三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比

图2 日本、韩国、俄罗斯三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比图

(四)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程度别差异

被试的语言程度级别构成,初级50人,占16.3%;中级174人,占56.9%;高级82人,占26.8%。中级被试占比例最大,这比较符合来华留学生在读人数比例。

统计结果显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三个维度上均显示能力水平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表5)。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方面,初、中、高级来华留学生分别为3.590 0、3.854 9、4.082 3;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方面,初、中、高级来华留学生分别为3.320 0、3.454 0、3.703 3;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方面,初、中、高级来华留学生分别为3.210 0、3.412 4、3.725 6。

表5 汉语言语言程度别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描述

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不同语言程度上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语言程度的学生在交际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F=16.381,p<0.05),进一步的两两比较表明,语言程度高的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M=42.341 5,SD=5.331 53)高于语言程度中等的(M=39.431 0,SD=5.282 03),语言程度中等的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M=39.431 0,SD=5.282 03)高于语言程度为初级程度的(M=37.160 0,SD=4.962 55)。

分别在三个维度上做差异比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跨文化角色互动能力维度上不同语言程度的留学生得分差异显著(P<0.05),语言程度高的留学生明显高于语言程度低的。在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和跨文化非焦点互动能力方面,初级和中级来华留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初级和高级之间、中级和高级之间均为差异显著。如图3。

图3 不同语言程度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分均值对比图

语言程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正比,这与语言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有关。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大的文化范畴下,语言也属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水平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较大。相关研究表明,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对跨文化交际都存在影响。其中语音对语义传达和语言表达的风格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词义的异同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也最突出;语法中的句法除了对思维方式形成产生影响,还因各种语言句子结构差异问题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语用体现为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及表达时在不同情境中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这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因此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一般来说语言水平较高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

三、教学对策探讨

针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加强汉语技能训练、开展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活动和丰富的角色扮演活动,并加强个别指导。

(一)加强汉语技能训练

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课课时比例最大,但是留学生应用汉语的跨文化焦点互动能力却不甚理想,所以应该加强汉语交际技能训练。

加强汉语技能训练要增加听说训练,让学生多开口。汉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说”的训练可以带动其他三个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在简单明了地讲解语言点之后,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训练,保证学生的“开口率”。不仅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综合课等都要增加朗读、对话、复述等训练环节。

加强汉语技能训练,要注重指导和反馈。留学生汉语技能训练包括语音、语速、用词、造句的训练,目的是为提高其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性,训练中必须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反馈。指导,即在学生讲之前,教师要边示范边讲解,使学生对正确的表达获得深刻的印象,避免应用中的随意性导致误用。反馈,即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予以及时的评价,对表达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错。训练中的指导和反馈是技能培养重要的外部条件,必须引起重视。

(二)开展深层次文化体验

调查发现,留学生深层次跨文化适应较弱,这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体验不足有关,因此要开展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提高留学生的深层次文化适应。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不是在课堂上通过讲课就可以实现的”*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5-6.,开展深层次文化体验需要突破课堂局限,走上中国社会,走进中国人家庭,参加不同场合、不同主题的交流活动。

开展深层次文化体验要走进中国人的家庭。中国文化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中体现较多,与同一般朋友交流相比,走进中国家庭能够更深入地体验中国文化。学校要开展相应的走访中国家庭活动,或访问,或留宿,以不同的形式走进中国人家,进行深层次文化体验。

开展多层次文化体验要带留学生走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场景中,与文化层次较高的中国人进行深入互动。一般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多局限于吃饭、聊天,缺乏深层次跨文化互动。所以要带领留学生参加中国文化博览会、民间艺术节等活动,并创造机会让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专家、中国艺术家深入交流。

(三)实施角色扮演活动

一般认为,角色扮演“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为取向的教学模式”*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6):28.。有研究表明角色扮演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曾加劲.交际文化角色扮演对提升二语学习者跨文化能力的有效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4(4):74.。留华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汉语表达,体验交际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角色扮演活动可依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设计表演情境和表演框架,进行剧本编写,选取道具布置场景。表演前教师要做好训练指导工作,让留学生通过表演的准备过程提高跨文化认识,锻炼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能力;表演过程中,教师与留学生充当“观众”,并兼做“评委”;表演后开展评价和讨论,教师做最后点评。争取每一次角色表演都使留学生在一项跨文化交际能力难点上有所突破。

在角色扮演准备过程中,应该通过对比分析使留学生明了语言规则与文化差异。既要清楚目的语文化的特征,又要反观自身,重新审视自身文化的特征,并对母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总结差异。这样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留学生认识母语与外语的语言和文化的特性、避免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干扰,也会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演好角色,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加强个别指导

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受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留学生个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加强个别指导,要以多元文化的心态,注意尊重和顺应留学生自身的习惯特点。“人的习惯性选择源于人的既有观念对人的制约,就是说人的已有的观念决定了人的选择,这种观念有着由一定的文化基因决定的因袭性,因而其决定的选择就有着惯性特征。”*杨秀香.认识论视角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儒学路径及其方法论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5):11-12.因此,我们要多了解留学生的惯性特征,了解其对中国文化的选择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文化教育。

加强个别指导,对外汉语教师要针对学生母语特点进行汉语技能训练。不同国家的学生因母语不同学习汉语的难点也不尽相同。比如日本留学生容易出现翘舌音zh、ch、sh的语音偏误,以及前鼻韵母an和后鼻韵母ang不分的问题;日韩学生句子表达容易宾语前置;英语国家学生存在声调、语调不准确和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错误问题,等等。对此要在教学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他们克服由母语造成的负迁移,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加强个别指导,对外汉语教师还应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进行非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讲解,并训练他们熟练应用。非语言知识包括手势、表情等非语言行为和颜色、时空信息等非语言手段知识。文化知识主要指饮食文化、待人接物等行为文化知识。教师要有国别针对性地讲解,适当地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明确中国文化与其母语文化的异同,并在交际中得到正确的运用。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情况高于中等水平,但达不到良好程度,处于中等和良好之间;男女差异显著,女生明显好于男生,这与女生的社会行为特征有关;不同年龄段被试之间差异不显著;三国被试之间差异显著,俄罗斯强于韩国,韩国强于日本,这与不同国家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等有关;汉语语言程度越高的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越强,这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语言的重要作用有关。为此,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加强汉语技能训练、开展丰富的深层次文化体验和角色扮演活动,还要加强个别指导,以其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李宝贵;实习编辑:李 辉〕

The investigatio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Zhu Junhua

(SchoolofEducation,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we find out that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s average. There are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female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male. But no evidence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ges. Big differences are found among the candidates from Japan, South Korea and Russia. Students from Russia are better than those from South Korea. Students from South Korea are better than those from Japan. The higher the students’ language level is the better competence they have. Therefore, Chinese teaching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to carry out abundant cultural experiences and to hold roll-playing activities. We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individual guidanc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vestig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10.16216/j.cnki.lsxbwk.201703116

2016-10-23

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俄罗斯汉语传播研究”(ZDI135-29);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MTCSOL研究生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G15DB198);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2016年度重点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意大利语言政策与汉语传播研究”(L16AYY005)

朱俊华(1974- ),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H195

A

1000-1751(2017)03-0116-07

猜你喜欢

焦点跨文化留学生
焦点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