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治理校园暴力

2017-05-23卫广绪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暴力青少年

卫广绪

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之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校园暴力呈现出团伙化的趋势,青少年的模仿性强,他们的暴力活动具有突发性、随意性、报复性和无目的性的特点,但暴力手段却成人化。为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校园暴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生校园暴力成因的深入探索,进而再次基础上提出预防职业院校校园暴力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目前,枪击已造成33人死亡(包括开枪自尽的枪手),20多人受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5月份,又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曝光网络引发热议,云南省广南县一中学宿舍内,10多名女生围殴一名穿粉色衣服的女同学,扇耳光、撕扯头发、拳打脚踢。广南县教育局通报称,该起事件属实,施暴学生已道歉。校园暴力正逐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为此,我们把校园暴力作为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以及犯罪心理学等多种角度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进而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角度研究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分析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所以狭义的校园暴力是专指学生对学生暴行。至于暴力的形态,则不一定非限定于要造成身体或物质的伤害,凡是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做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强借物品乃至殴打、勒索等均应包括在内。

暴力现状。2016年6月8号,我们对烟台市福山区检察院、法院进行了走访,梳理了对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的一些突出特点。简述如下:

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

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

(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

(2)涉案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26.42%,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11.95%。

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被告人作案后自首、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协议的比例高,分别占49%、54%。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法制观念的淡薄。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影响到他的生活态度、精神面貌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难免行为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行为出现偏颇。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学习,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去关注其他知识的汲取,尤其是法律常识。当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有的人便会产生挫败感乃至自卑感,这种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疏导极易产生暴力事件,暴力行为成为青少年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途径。

家庭方面,离婚率的上升导致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家庭生活的不和谐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关爱和安全感,从而形成攻击性人格。另外家庭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父母虐待儿童与其自身在儿童时代所受到的待遇有关,在这种暴力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从小便性格孤僻、偏执和狂暴,经常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角。

学校方面。在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学校本应该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己任,但在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压力之下,很多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或者是虽然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也是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在学校内得到很好的法制教育,很多学生根本不懂法,也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性质及其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如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并不意外。

青少年学生处于特定成长时期,他们认识问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阶段会存在诸多心理问题,逆反心理强,容易冲动,走极端。学校大多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视。

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适宜的教育期望。尊重并欣赏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干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立,才可促使其建立自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自己的价值。教师要能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学习适当的行为,避免使用其他不良方式去处理个人困扰。对于有暴力行为的学生,必须寻求全校老师的共同理解,取得共识,针对问题行为形态,实施有效且持续性的辅导措施。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学生行为专业咨询服务。协助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将为家长在亲子关系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学校教师可以从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长久的维持,学校可以将家长纳入教育团队,帮助家长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学校应积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体育等方面的各类活动,既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提高學生综合素质,同时又充实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加强人身权利保护立法,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当前,刑法制裁校园暴力往往于法无据。实际上,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还有其他大量严重侵犯人身安全只是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暴力行为被排除在刑事立法之外,一定程度上助长暴力行为公开肆虐,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普遍性问题。从域外来看,特别重视对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不仅普遍将攻击殴打他人的行为认定为暴行罪,而且对言语恐吓、尾随骚扰、破坏他人生活安宁等行为均予以刑事制裁,对规范公民言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全力遏制和预防校园暴力,必须有强大的正面引导,学校要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人文、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尊重爱护他人,呵护生命,和谐相处,避免伤害;宣传部门要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大对反校园暴力的宣传。

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的几点思考:

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既有个体的原因,又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预防校园暴力行为工作,齐抓共管,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有效杜绝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学校教育在预防校园暴力中应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育人环境,尤其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这是预防校园暴力的根本所在。

学校应根据各校的实际,制订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要不断改进教师训练的方式,提高训练效果。帮助教师学习处理危机事件的方法,以使学校发生危机事件时,有教师知道将危机降低的处理措施。

要面向全体学生,将训练纳入课程体系,而不仅仅是对少部分人的专门训练。当学生的行为在做调整时,外来因素(例如同伴的讥讽等)很容易使学生放弃正在形成的良好行为。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好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实施训练方案。

校园暴力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又是青少年犯罪的前奏、序曲,其发展和延伸是以后走向社会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加以教育挽救,将对社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不应片面的强调应试教育,要防止教育和社会脱节,正确引导他们用正确眼光观察社会,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然而然的了解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暴力青少年
反性别暴力
青少年发明家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向暴力宣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所暴力行为
暴力行为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