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思品课堂的有效参与者

2017-05-23周俊

关键词:小组讨论

周俊

摘 要:“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主导角色,做思品课堂的有效参与者。“学的课堂”就是要营造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课堂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作为其中一分子,参与其中。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有效参与学生的课前预习,有效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以促进和带动学生取得更大学习效果。

关键词:有效参与者;学的课堂;问题发现生成;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31-1

与以往“教的课堂”对比,“学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的转化,教师必须有效转变自己的角色。新课标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的角色正在变化,这种变化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体参与,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做思品课堂的有效参与者。本人从通过近几年初中思品教学的实践,谈谈本人对于打造初中思想品德“学的课堂”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参与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的充分程度直接关系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积极参与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出和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抛砖引玉,让学生提出更多疑点,让学生自己去剖析教材。比如我在苏人版七上第二单元《善于交往》复习中,首先在学案上明确学习目标,其次提出一些和目标相关问题,如:我们生活中的交往对象有哪些?交往中注意什么?再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己补充一个问题,学生补充问题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生成能力,其次引发学生对教材进一步思考,并为课堂学习提供讨论的素材。在本单元复习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如:在家庭交往中我和父母的看法不一致,而父母坚持他们的看法,怎么办?宽容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这里要把握怎样的度?等等。问题的提出过程,就是一个对书本知识的认知,质疑,再到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课前提问,直到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一直探求答案,这是一个思维发酵的过程,再通过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质的变化。课前预习,可以精选适当的习题,这些习题包括:一是概念题,侧重于理解基本概念,概念间的区别。二是基本能力题,这些题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片段,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解决情境材料中的问题。通过这些习题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问题,从而对后继的课堂教学有所准备。

二、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的课堂”就是要营造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课堂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作为其中一分子,参与其中。这里要转变传统上对教师的定位,即教师要由引导者变成共同参与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思品课堂优化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的课堂研学。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展示课标,学生对照课标熟悉教材,领会书本知识点,简单讨论后,由教师释疑解惑。这一过程中仍然是教师主导,学生合作学习没有得到充分展开,不容易发现问题,而这正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的初始環节,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材,小组合作释疑,再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可以参与某组讨论。如七上第二单元《善于交往》复习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探究,一些基本问题得以解决,学生们产生了新的问题:爱心和宽容都要有原则,如何把握这一原则呢?这又把问题引入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学生的思维打开一个新的面。

2.开放的合作探究。

近几年,随着中考改革,能力立意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思品考试中越来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过去的知识点一理,学生一背的教学模式早已过时。通过合作探究,通过一定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了当务之急。在《善于交往》单元复习中,学生自己搜集问题情境,教师协助展示问题情境,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下面是两个学生给的问题材料。(1)小明打碎学校花瓶,被小军看见,他央求小军不报告老师,因为这将影响班级文明评比。这一个简单的素材涉及到本单元“宽容”“友善”等主题,也涉及九年级“竞争”,及八年级“责任”“诚信”等主题,学生的思维不再是低空扫描,而变成了高空远眺。(2)日本福岛发生地震,部分中国网民发帖“震吧,祝福日本了”,对这些网民的言论你如何评价。这个材料把时政融合到讨论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有效的巩固提升。

精选适量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小组讨论。各小组设置值课组长,每课轮换。小组长负责小组学生答案的收集,并引导讨论,教师可适当参与,但角色只是小组一员。对于问题的结论,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互助完成。巩固提升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对本课堂所学的归纳,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学生把本课所学自我形成体系,通过发言展示,其他同学的补充,使得归纳得以完善。当然这种归纳也是开放性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对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教师从主导课堂到真正成为课堂参与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从更高的角度把握本学科的内容,教法,同时要求教师有更强的组织教学的能力,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逐步完善。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从相互倾听到交响
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思考
浅谈民办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