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源》“”字音考

2017-05-22乔永

辞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修订本音序辞源

《辞源》1979年修订本收字头12922个,《辞源》2015年第三版共收字头14210个。两次修订对字头都注了汉语拼音,唯有“”字没有注音。在做审音编辑加工时,笔者已关注了此字,限于时间,没有解决。在做音序版时,则必须解决“”字的注音问题,否则它在正文中该排在哪儿呢?

此字《辞源》1915年初版未收,1939年合订本也未收。1979年修订本收此字。释义是:

,字书不载。清阮元《揅经室续集六惠潮海边四咏盐》诗,自注说:“粤盐由晒而成,其灰池俗名为。”

本次修订,修订者补了明周昌晋《鹾政全书》的语料,释文为:

,字书不载。明周昌晋《鹾政全书·上·盐产晒盐法则》:“海滨潮水平临之处,择其高露者,用腻泥筑四周为圆而空其中,名曰。仍挑土实中,以潮水灌其上。于旁凿一孔,令水由此出为卤。”清阮元《揅经室续集六惠潮海边四咏盐》诗,自注说:“粤盐由晒而成,其灰池俗名为。”

仍未注音。

笔者查了许多古代的字书、韵书和现代的辞书,终于在王宏源《康熙字典》增订版的“丑集中·土部”中,找到对该字的注音,其释文为:

[lòu]【32.11.14】民国《海南岛志·第十六章盐业·第三节盐之种类及其制法(二)》盐: 鹽系用以渗漏卤水者,方形,高约三尺,深约二尺,四边砌石,底架竹木,上铺竹筏或茅草,以盛咸砂,场旁凿一小池,通窦于底。

但是,释文中仍然没有注音来源的信息。

“”字可能是产生比较晚的一个俗字。从《辞源》引书看,大约产生在明代。从《瀚堂典藏》检索结果来看,该字出现最早、使用最多是在清乾隆时期,且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广东、海南等的地方志中,如《乾隆海丰县志》《光绪潮阳县志》《光绪高州府志》《广东吴川县志》《海南岛志》等。

和它同声旁的字,《辞源》收了“漏”字,下注两个读音:

漏1. lòu ㄌㄡ 卢候切,去,候韵,来。侯部。

2. lóu ㄌㄡˊ 《字汇》 卢侯切。音楼。侯部。

《说文解字》雨部有“屚”字,义为屋穿水入。“屚”是“漏”的古字。段玉裁注:“今字作漏,漏行而屚废矣。”

音为lóu的“漏”字,据《汉语大字典》,是“蝼”的通假字,义为“马身上发出的一种臭味”。

既然“”与“漏”声旁相同,且在意义上又有些关联,《康熙字典》增订版根据同声旁的读音给它注音为lòu,看来还是有道理的。因此,音序版《辞源》也取该音。这样处理是否得当,还请高人指点。

参考文献

1. 何九盈,王宁,董琨主编.辞源(第3版).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

2. 陆尔奎主编.辞源.北京: 商务印书馆,1915.

3. 乔永.辞源史论.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6.

4. 史建桥,乔永,徐从权.辞源研究论文集.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5. 史建桥,乔永,徐从权.辞源修订参考资料.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6. 王宏源.康熙字典(增订版).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 吴泽,刘叶秋,黄秋耘主编.辞源(修订本1—4册).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1983.

8. 徐庆凯,秦振庭.辞海论.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9. 赵振铎.字典论.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商务印书馆北京100710)

(责任编辑马沙)

猜你喜欢

修订本音序辞源
《西域文化与敦煌艺术》(修订本)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最美艺术家奖
张元素修订本《五藏论》辨伪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郭文斌作品目录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