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回归

2017-05-21黄伟南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

黄伟南

摘要:梅尔吉布森导演的《血战钢锯岭》,使好莱坞电影重新离开了充满科技感的CGI技术,将主旋律电影中的恐怖主义和战争场面以纪实性的创作手法进行重现,使影片脱离了传统叙事模式中种族歧视和同性题材上的创作外壳,以一种更加全新的视角切入故事,预示了好莱坞传统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回归。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好莱坞商业片;《血战钢锯岭》

一、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前世今生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够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因此在提及主旋律电影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红色”题材。其实“主旋律电影”的概念在影视领域早已被广泛使用,俨然发展成了一种定义“具有明确价值观和审美意识输出的电影”的代名词。在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好莱坞当中也存在着这样宣扬主流普世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电影。

(一)美国主旋律电影的由来及演变

美国特色“主旋律”电影可以概括为:炫着国防高科技,管着世界各个领域。美国主旋律电影作为资本主义和民主国家的代表,绝对是最值得研究的样板。接下来,以四种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来分析其“前世”。

第一类,以美国政府主导的。如被無数影迷尊奉为爱情经典的《卡萨布兰卡》,其实是在战争状态下由政府主导拍摄的主旋律影片,其目的是为了宣传打倒德国纳粹,性质等同于德国的《意志的胜利》,只不过美国的价值观更重视个人价值和情感。当然大部分主旋律电影还是比较直接的,比如把麦克阿瑟在菲律宾大败的事件用精神胜利法拍摄出来的影片《菲律宾浴血记》,和韩国的《最终兵器:弓》其实是一个道理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审查制度也被分级制所取代。因此美国这类主旋律电影暂时不存在了。

第二类,是以宣扬美国的国家价值观为主。如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特别强调移民对新国家的忠诚。因此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美国的很多电影都会有此情结,比如《超人》,实际上就是讲地球移民克拉克-肯特在母星球侵略地球时,如何坚定的站在地球新母亲一边,与自己的祖先国殊死搏斗的故事。

第三类,是以捍卫国土独立的影片。如美国总统大战章鱼的电影《独立日》以及梅尔·吉布森拍摄的连黑奴都爱国心爆满参加独立战争的《爱国者》影片,难道他们真的那么热爱美国?当然只是因为这样的电影民众爱看,有票房而已,这就是典型的商业行为。

第四类,以美国军方操作战争电影拍摄的影片。想用我们的飞机、战舰、坦克拍电影?可以,但是要按照我们的要求拍。记得在拍摄《珍珠港》的时候,海军为好莱坞提供了20艘退役战舰,首映式上还将“斯坦尼斯”号航母派往夏威夷,为了表示日美亲善,还特意在戏中让日本人登上当年签字投降的密苏里号军舰出场大战外星人。所以不想拍主旋律的战争片,是绝不会得到军方的配合。

而如今的这部《血战钢锯岭》打破了这些的束缚,不同与蝙蝠侠、绿巨人、钢铁侠……这些现代英雄的塑造历程,其都是一个个哈姆雷特式的故事。他们同样诞生于混沌、成长于黑暗当中,却决然地选择了光明。而《血战钢锯岭》证明了,最爱创造英雄传说的现代国家,其实是具有传统英雄史诗的美国。

(二)美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与影响

纵观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及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主旋律导演——斯皮尔伯格,他的导演风格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风格与色彩,他也在一定程度被视为主旋律艺术特征的集中代言人。

如果说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太阳帝国》以及《拯救大兵瑞恩》这些主旋律电影的摄像色彩与用光是偏离真实世界的,他这个时期的导演常常根据观众对战争场景的心理想象来营造拍摄环境的话。如果说那时的好莱坞主旋律通常采用快速移动或摇镜头,同时可能采用长镜头的跟踪拍摄法,极少的体现平衡感,往往用以轻微的颠簸晃动来表现一个亲历者紧跟着士兵的步伐,从而使观众形成了与剧中人物同化或重合的错觉的话。那么如今以梅尔·吉布森导演的主旋律影片,更多地是直截了当的叙事风格,真实无添加的感官还原。

其实所谓好莱坞创作的主旋律影片与我们平时所提及的主旋律是相差甚远的。美国的电影创作主旨很简单——追求高票房。但是有一个具体情况是不可忽视的,就是想让尽可能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的话,他们就不得不考虑成为大多数美国人精神支柱的基督精神的弘扬者。而中国“主旋律”的特色就是拍抗战,树英雄模范。

如果说,好莱坞的电影是那种个体宣泄、个人英雄、感官刺激、弑父原形的叙事策略的话,那么中国主旋律文化所强调的稳定、团结、昂扬的基调与其并不和谐,因而,中国模仿好莱坞的商业类型片在电影上往往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主旋律改造,呈现出商业电影主旋律化的趋势,然而这种趋势相对应美国薄弱了些。

以商业化运行作为出发点,回归到“主旋律”价值观的有效输出《血战钢锯岭》的成功,不同于人物形象高大性格单一、通常采用简单说教的方式,久而久之观众给这类主旋律电影贴上了“直白说教”“无聊难看”等标签。《血战钢锯岭》采用了将主旋律的内容与商业模式相结合,以紧凑,犀利,简洁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战争,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更是一部信仰至上的类型片。

二、好莱坞主旋律影片的价值取向

(一)主流意识下影片的商业性

好莱坞主流意识下的商业化影片,与美国文化的诉求是有着一定联系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在美国社会中是处于极高地位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文化就没有美国的民族主义。所以在主流意识的影响下,美国推出了“超级英雄”的一系列影片。如:早先年的《超人》,典型的美国主旋律,非典型的超级英雄形式。在不变的精神核心上插上多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无疑使美国的“主旋律大片”总能畅销于世界。不同与中国的商业类型片,国内的主旋律影片,往往是以主题先行的。要么是展现革命前辈事迹的“艺术再现”形式,要么是对模范人物的肉麻吹捧,而所谓的“与时俱进,不同以往”,无非就是让典型的人物说点糙话、俗话来展现其普通人的一面,或者就是寻找点革命人物的情感花边,似乎就完成了所谓的血肉丰满。这样一来,并不等于“国产主旋律”在思考应对之策的同时,也要学学美国主旋律影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使还不能在技术层面上与之比肩,但至少能让人看到你的诚意,最不济的你也不要总是拿“俗套”的路数来糊弄观众,否则主旋律影片留给观众的印象将一直会是无趣、说教、糊弄的的感觉。

(二)大明星、大制作、创新力

好莱坞商业片之所以称为“大片”,其实除了题材、格式、人物设置上之外,这些大片之所以称之为“大”,主要体现在各种震撼的效果上。不得不说,好莱坞挽起电影科技,领先世界至少十年,尤其近年来,结合了IMAX巨幕技术和3D技术,影片的场面越来越震撼,花样也越来越多,这也道出了好莱坞主旋律影片总能吸引观众的原因——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许美国主旋律电影取胜的原因。

刨除这些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外,就内涵而言,好莱坞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教育意义。当然,美国好莱坞商业片也不都是毫无意义的。其影片覆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关于警察与匪徒;关于为荣誉与祖国而战的士兵;关于反映了或凄美或甜蜜的爱情故事。这或许就是所有影迷对美国大片翘首以待的原因吧。然而,也因此好莱坞商业片往往会为了迎合观众,经常会形成优点放大,缺点缩小的局面。有人说,美国之所以被美化,与好莱坞电影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好莱坞影片夸大了美式的民主与富足。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评价,好莱坞电影不仅仅展示了美国的民主与富足,同时也展示了美国的丑陋一面。比如:《罪恶之城》中的官员徇私舞弊;《第一滴血》中的警察滥用职权,这些其实都是了美国社会邪恶一面的缩影。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尤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我们可以经常在好莱坞商业大片中看到一个人拯救地球,还有以一当十,以一当百力敌千钧的英雄人物形象。当然,梅尔·吉布森导演的《血战钢锯岭》也是如此,有人称这是一部“一部非主流英雄的诞生”影片。

然而,目前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往往只能像《智取威虎山》这部影片,通过将自己的奇观化来作为好莱坞电影为中心的世界主流电影市场的陪衬。而对于大多数中国电影来说,它们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的公正性,中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位置是中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位置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使得中国电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回归

《血战钢锯岭》影片是根据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事件很简单,讲述了他拒绝拿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3D电影初兴于好莱坞时,梅尔·吉布森导演便失去执导,十年之后,当3D电影依旧横扫票房的时候,作为导演的梅尔·吉布森,如果依旧保持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这个选择就是不可或缺的,更何况是枪林弹雨的战争题材,3D制作的话可算是天然加持的。然而实际上,《血战钢锯岭》并不是一部3D制作的电影,非但如此,自《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战争片的拍摄手法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运动摄影、主观视角,动辄航拍已经成为完美的标配,而这些,对于梅尔·吉布森而言统统不用,有评论说,《血战钢锯岭》其实还是采取了非常老式的战争片的拍法,固定摄影机、固定镜头、客观视角。

不玩结构,不秀技巧,以4200万美元的小成本拍出了一部上亿投资的大片质感的主旋律电影,恐怕也只有天才创作者梅尔·吉布森了。在这个战争渐渐远离公众视野的年代里,这样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让人们重温血与火的灼热,亲临那个枪林弹雨,尸横遍野的悲壮现场中,从而前所未有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并反对战争的再次发动的意愿。久违银幕的男性热血,回眸历史的沧桑厚重,与时代浮沉的大气恢弘,都精准而完美地浓缩在这部電影中,令人叹为观止。

抛开票房,不少内地影评人认为,《血战钢锯岭》以主旋律题材在美国本土创造票房奇迹,成功原因颇值得内地电影人深究,放眼世界,大家都拍主旋律,但是像《血战钢锯岭》这样从自己民族历史中发掘一些小闪光,把它变成大的电影和商业胜利,至少在我们国家,屈指可数。

此片标志着好莱坞“主旋律电影”的回归!影片的定调和立意,从其的第一组镜头当中,就早已明确的了,战争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间炼狱,处处充满了杀戮与绝望,而在此其间的每个生命都是在劫难逃的。梅尔·吉布森用最传统老牌的拍摄手法,慢慢铺展的剧情,勾起了很多人对电影战争片的黄金时代的记忆。那种如同久违的古典烈酒的滋味,让这位10年前拍出《勇敢的心》的好莱坞右翼导演,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他对史诗类型电影的指导能力。

曾经有人说过,为什么世界会每隔几十年就要爆发一次战争,是人类永远学不会和平的重要?其实,恰恰相反,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人们会将战争浪漫化、娱乐化,尤其是在影视游戏等娱乐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甚至觉得上战场杀人是一件很酷的事。

而《血战钢锯岭》这样的主旋律电影会让人们更加的清醒些。战争本身是没有丝毫美的地方的,那是人与人之间,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夺取对方生命的过程,人性中任何丑恶不堪的东西,都将会在战场上暴露的淋漓尽致。这或许就是《血战钢锯岭》如此成功的原因!

四、结语

无论是什么时期,主旋律影片的号召力对每个国家的各项发展都是不可小觑的。然而主旋律影片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终究抵不过新世纪社会强大的商业法则,大片如潮的好莱坞也不可避免,而此次梅尔·布吉森导演的《血战钢锯岭》的出现为市场竞争机制下的电影行业起到了一种自我调节的作用,不仅标志着传统的好莱坞主旋律影片的价值回归,也无疑掀起了一股国际电影界的革新浪潮。

参考文献:

[1]张学采,编译.好莱坞大师谈艺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604.

[2]冯琳.浅议”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变迁[J].电影文学,2011(24).

[3]路春燕,等.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与商业电影的主旋律化[J].当代电影,2013(8).

[4](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

[5]雷吉斯·迪布瓦.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张艳菊.商业电影的形式追求与奇观策略[J].当代电影,2009(8).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
浅论主旋律电影在高职院校“两课”教学中的作用
论新媒体时代主旋律电影在高校的传播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