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

2017-05-21查书雨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理想

查书雨

摘要:当下的文学批评陷入“无力”的状态,我们渴望一种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它应该以文学为中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同时,时代呼唤文学批评理想,文学批评实践只有浸入时代意识,感应时代的呼吸,才能达成真正的理想的状况。

关键词:文学批评实践;理想;时代精神;文学本位

关于当下文学批评现状,雷达指出:“貌似繁荣的文学批评实际上不过是一场场文字的虚假狂欢,最终导致批评失去鲜活、锐利、博学、深刻的声音。”[1] “尴尬”、“乏力”、“乱象”……这些词几乎成为当下文学批评现状的基本印象,始终缺少一种“应当的”文学批评维度。在尴尬的文学批评现状中,呼唤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实现真正繁荣并不是一件多余的事。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应该是进步的,能够回归文学本位,承担起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文学批评。

一、文学本位性

当代文学批评的症状主要体现在:第一,文学批评理论化,文学批评实践以数学公式似的理论范式推算演练文本,看似科学客观,实际上,这只是空泛的文学批评,言之无物、大而无当。第二,文学批评实践偏离文学,“表现为学科属性的失纯,即文学批评理论偏离了‘文学中心原则,使文学批评理论在本质上不再是针对文学的理论,而成为针对其它学科的理论。”[2]近年来批评界出现文学批评文化化的趋势,即以文化研究为本位,力图从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中研究文学,虽然这种文化转向开阔了我们的批评视野,但也带来一些弊端。某种程度上而言,文化批评确实使文学批评没落。面对文学批评的危机,我们意识到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理应是文学,如果文学批评一味向其他学科靠拢,那么它在本质上不再是针对文学,而成为其它学科的表达,文学批评的学科价值就会被遮蔽。

文学批评的最终作用和意义在于推动和促进文学更好发展。文学批评担负着引领文学活动的责任。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首先要求坚持文学本位性,只有坚守文学中心主义原则,才能确保文学批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价值。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应当建立在批评主体对文学文本的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对文本進行历史的、现实的、审美的等多维度的分析阐释。其次,尽管批评理论化现象十分广泛,但文学批评始终有别于文学理论,有必要将二者区分开来。杨守森教授认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是开拓思想空间,即文学批评“不再是从既有的理论观念出发,……而是注重于提升某些理念与规则,或于作品中发现某些隐含的新的理论思想。”[3]也就是,文学批评的价值之一便是生成文学理论。批评家在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解读、阐释、分析的同时也能有助于深化既有理论,甚至通过把握作品的内在规律开拓出新的文学理论发展空间。文学本位性是确保文学批评不脱离“文学”根本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要达成真正的批评价值,还应紧跟时代的节拍,感应时代的呼吸。

二、当代性

文学批评必须对自己所处时代生活积极参与和提升,对时代精神状况发声,这是文学批评的“核心”。当下的批评生态多元又活跃,理想的批评实践需要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那么,批评主体应该怎样进行文学批评才能达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至少以下两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注重对“当下性”文本的阐释。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应该时刻关注具有“当下性”元素的文本。这里指的是作家的文学创作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作家在体察认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思考社会与人生,艺术地提炼与升华自己所表现的道德、情操乃至人性。文学批评必然寓涵着特定的时代和生活理想,直接面对当代的、处于变动中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事实,不断地直面现实问题,不断地对已经出现或即将来临的新情况做出迅捷的回应,具有当代社会文化特征。

二是批评主体应具备开阔而深邃的当代意识。文学批评实践的理想状况应该超越时代的局限,具有长效性和有效性。文学批评家在经过研读作品后,提炼出能够说明、概括、传达出时代精神状况的观念。批评家在进行文学批评实践时,应该融入自己对于时代、社会、文化的思考,必须具备自觉地以其批评实践参与当代文学、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意识。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由此及彼,一切文学史都是当代文学史。即使是面对已经成为历史的批评对象,批评家也要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时的社会及时代精神状况,与自己当代的时代精神相联系,在新的时代精神之光的照耀下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涵义,这样才能贯穿历史超越当时的人具有更加深入和客观的评论。

理想的文学批评实践不仅仅局限在以上两个方面,只是这两个方面尤为重要。理想是人寻求比现实更美好的愿望的体现。只有明确了比当前文学批评现状更美的理想,我们才会鞭策自己去进行改造现状的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研.文学批评是一种精神担当[N].辽宁日报,2010年12月13日,第9版.

[2]蔡梅娟.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价值重建[J].东岳论丛,2008(4):83.

[3]杨守森.文学批评的四重境界[J].文史哲,2006(1):92.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以“幽默”的方式在荒诞中保持平衡
女排精神闪耀时代光芒
《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的时代精神
元杂剧恶妇形象下时代精神的折射
龙龙的理想
论《李尔王》中的“解体”与“重构”
兵团影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