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行为的误区与重构

2017-05-20计宇晨��

关键词:教学行为角色氛围

计宇晨��

摘 要:为适应教育环境、对象、目标的变化,数学教学行为的改变及重构势在必行。当然,这个重构还是要从认知教学行为中的误区开始。主要研究对象还是数学教学中课堂身份、教材解读、课堂氛围塑造等几个方面。在教学行为的重构中,应力求实效和创新。在重构的目标上,要以学生的数学学业发展为直接目的,以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教学行为;角色;形式;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7-2

随着世界和时代数字化、一体化的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去通过自己的所学以及创新,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与此同时,作为初中老师,我们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行为出发,以过往的教学经验作为基础,敢于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创新。初中数学作为中学理科学习的奠基石,其重要性非同一般,我们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创新。而这样的调整和创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数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从新确认应有的课堂身份,从现有的一些陈旧教学行为中束缚中解放出来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作为这样的组织者,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行为中,预告改变“一言堂”的状况。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入更多的个别学习、学生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这些都是公认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当然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如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全等图形,应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互相协作思考生活中的或者眼前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平面图形。在教学行为开展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相关图形,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用画图或者文字记录的形式确定下来。最后个小组派代表来阐述自己的实例。在这个完整的讨论协作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充分体会到用自主交流和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成就感和乐趣。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种引导的行为应当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构架中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应设置一些宏观教育目标,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辨别能力。这种教学行为应视为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启迪,学生在思考和消化过程中所遇到困难或者迷惑的时候,可能会在思路上停滞不前,那么就需要我们去间接的指引,使之辨明方向,不是简单的直击主题和结论;当然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外部刺激,在一些定理和记忆和应用需要挂钩的时候,教师不能拖拽着学生去前行,而是通过正面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察能力。如在教八年级数学(上)“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时,一般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和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来作为主要论断,这个也是必要的。但是学生没有形成形象记忆,或许能够记牢定理,但却不会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去实践和应用,所以真正要做到活学活用,那么就需要的引导,比如引导学生形成一些形象记忆,把角、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基本构造,成为“钻石”或者“风筝”,让他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形象记忆来加深对这两条定理的印象。

教师应努力去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觀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八年级数学平方根,在讲解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的时候,可以用走路的形式来演练其中的道理,如果老师现在站在这个正数上,那么以上这个算式中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是我从原地向后走一步,再平方,则是我向前走一步,那么就是回到原地,也就是说,这个算是的结果就是被开放数。学生对于这样的行为应该比较认同,而且容易去形象的理解这个问题。如果达到了以上的目的,那么应属于具有实效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中要把教材充分的用活,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捧书教学”是传统教学行为中比较机械的表现,“化书于形”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如七年级数学“因式分解”的问题。用什么方式、什么公式不应成为解决一个问题首要思考的问题。书本的黑体的知识和程序固然重要,但是对于整式特点的观察和辨析是更为重要的,如要活学活用,那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别能力,而不是将死记书本中的公式和概念作为今后同学们主要掌握手段和应用基础。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有效教学行为发挥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通过其他媒体获取相关学习材料,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要塑造教学行为展开过程中的活跃氛围,避免沉闷和孤立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在影响数学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乃至逻辑思维拼图的成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学习确定位置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假如明天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准备如何向你的家长说明你的位置,才能使你的家长不用你的带领自己就能准确地做到你的座位上?有的同学刚说完,别的同学就反驳他说的不明确。有的同学虽然说清楚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很啰嗦,我适时地提问能不能有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说明你自己的座位呢?我接着说明: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排第二排......每一排从左向右一次是1,2,3……这样第一排第一个座位就可以用(1,1)来表示。那么第一排第二个座位如何表示呢?第二排第一个座位如何表示呢?接着又让(4,5)的同学站起来,(5,4)的同学问,他们一样吗?这样做学生不但知道了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2个数据,还知道了:(1,2)与(2,1)表示的意义不同。如在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

创设课堂气氛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并同时在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入诙谐的点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上这些阐述都是我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行为的发展和研究上,我们应该采取教到老、学到老的姿态,时刻把教学行为的调整和创新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高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角色氛围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