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知、情、意

2017-05-19战玉梅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认知意志中学

【摘 要】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认识认知、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特点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知,就是要在重视学生直观性感受的同时晓之以理;情,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与学生情感交融;意,要在对学生导之以行的过程中使其持之以恒。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认知;情感;意志

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学生的智力状况与学习成绩同时思考。即每当学生成绩取得时,无论其好坏,都会自然而言地想到该学生的智力状况,将其智力与分数简单联系,平行思考。然而科学研究与实践结果都在表明,智力只是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因素而已,并且不是决定因素。据相关科学统计,在现实人群中,智力超常的所谓天才,最多占总人数的2%,而智力明显有缺陷的不超过总人数的3%,那么另外的绝大多数即95%以上的人即普通人,其智力水平都不相上下。这种情况说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的取得中应具有重要作用。所谓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那些并不直接参与人们的认知过程,但同时却对所进行中的认知过程起着一定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如,注意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等等。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这些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知、情、意方面的因素分析和运用,以及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来调动学生非智力中相关因素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能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知,要在重视其直观性感受的同时对学生晓之以理

认知的形成往往以感知为前提。能够直接唤起感官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客观实物总会比抽象的理论概念更加容易被把握,尤其对知识积累不多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以抽象概括为主,这无疑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难度。这就要求中学数学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摄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目标点,努力对知识的直观性内容加以关注与捕获,努力向学生提供关于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充分而全面地感受到探寻数学知识的具体直观性,并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初中《几何》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些如尺子、橡皮泥、文俱盒、规则的木块或纸条等,随时制作几何模型,在实物中直观体会到面、线、点等相关的几何位置关系,以强化其思维形成过程;在讲旋转问题时,可让学生用纸、透明胶或胶水等制作旋转模型,如此等等。从而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

与此同时,数学教师必须懂得,数学学科虽然是概念、公式、定理的世界,但是它们并非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过程与状态。理论与实践都能证明,学生利用数学过程中的具体实物在情境中进行操作,在享受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要比单纯进行认知本身更具重大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深刻解析这些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含义的基础上,重视这些理性思维形成的动态经历,并与学生一道,通过帮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相关活动,师生共同揭示并享受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提高能力并举的目的。

二、情,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与学生情感交融

在整体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对象即学生,想方设法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并获得相关知识与能力。在这一关系与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作用主要表现在他们需要对相关知识信息进行有的加工与内化,以此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感觉、记忆、保存、消化、应用等系列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也在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其中的情感因素,就担负着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选择的任务,尤其是对于那些相对有兴趣的或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吸收,从而进行知识的积累与重新建构。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感因素为教学手段要素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积极而浓厚的情感基础上形成求知兴趣和欲望,最终以增强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考虑认知因素,而且还要求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就数学教学而言,它要求数学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学生的性情爱好、心理特征、年龄状态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创设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和环境氛围,尽力调动学生感官系统的多方位参与,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兴趣与快乐中获得认识并提高能力。因為人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系统是密切相连的,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获取大多都是在一定情感的诱发下产生的,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由于学生的情况、数学课教师本身的教学风格都各有特点,所以情感教学的具体模式不宜一律,可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因学生而宜、因教师而宜。 “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等都是这一教学模式下的规律性探索,而考察每一种教学模式后都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以情感人的某一方面为切入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情感与教学的合理支撑点、配合点,寻找最佳的组合交融方式,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环境、评价等要素全面入手,系统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做到“以情教学”,最为基本的是教师要对自己教学工作很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情感的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一个满腔热忱投身教育工作的教师,会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只要进入教室,教师就要将不良情绪烟消云散,代之以积极热情的主导情绪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以饱满的激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互尊互爱、气氛融洽的良好关系。由于学生十分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常会将其迁移到学习上。师生情感愈是和谐,学生愈能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积极地与教师配合,反馈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三、意,要在对学生导之以行的过程中使其持之以恒

意志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和心理学概念,表现于人们在行为中能够高度自觉地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能够战胜困难抵达理想目标的必要的心理因素。因为任何任务的完成都不可能轻而易举就即可完成,因此一般认为,是否具有顽强意志力是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差。总认为数学是枯燥的、无趣的,甚至是无用的。第二,学习数学的坚定性差。在遇到数学方面的学习困难时,有的学生望而却步,根本不想去触及深度思考,轻易便予放弃;有的学生一两次的挫折便灰心丧气,不再坚持,缺少克服与解决困难的勇气。第三,解决数学问题时果断性差。表现在考虑问题不仔细,解答问题不严密,回答问题过于随意,不能果断地对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第四,学习数学的自制力差。特别是当数学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时,常常是情绪低落、消极,不能积极面对,思考并查找问题所在及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學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多练习,自己总结体会,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具体做法:首先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中的内容需要,认真研究并找出所授知识中学生的兴趣点,不失时机地激发其数学兴趣,并想方设法使他们保持这种兴趣,并防止其意志的消沉。同时,还要积极帮助和鼓励学生,使其树立和保持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态度,即便是批评其存在的问题,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用真诚实意感动他们,要用“下次一定会行”等类似的话去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去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并持之以恒。其次要设置困难,磨练意志。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长期锻炼与培养中才有可能形成,尤其是艰苦的实践经历更能养成这种品质。学生的实践经历一般都表现在学习实践上,其顽强的意志力是在他们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而逐步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相应的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太难的问题,让学生去加以体验,并引导和帮助他们获取成功。例如数学教师在例题讲授时,所选项的例题即不能太浅,以免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解答出来,不利于意志力的培养;又不能太难太深,以免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挫伤克服困难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使意志衰退。因此在设置困难时难度要适中,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可以得出答案,期间还不失时机给予情感上的鼓励。

【作者简介】

战玉梅,大连市第80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认知意志中学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观点集萃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