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力”延伸

2017-05-19李丽萍

理论观察 2017年4期
关键词:感召力三力公信力

李丽萍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想法,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就需要伸到哪里,因而新媒体环境就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想要牢牢占领这一重要阵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播正能量,就必须重视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媒体;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065 — 03

一、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一)新媒体的内涵与新媒体环境

关于“新媒体”,自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学者不断深入挖掘其内涵,这一概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对于其定义,一方面是从媒体出现的时间来给出定义,另一方面是从技术基础上媒体的功能性替代出发给出定义,有的从内涵出发给出定义,有的从外延入手作出表述。在新媒体的概念中,“新”是与“旧”及“传统”等词相对而言的时间性概念,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指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進步的背景下,在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互联网、手机和多媒体信息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1〕

新媒体的诞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将地球人拉入了新媒体的客观环境中,正如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所表达的,“铁路”所带来的“信息”,并非它运送的煤炭或旅客,而是种世界观,一种新的结合状态,等等。〔2〕事实上,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它不是可用可不用的工具,而是我们必须生存于其中的世界。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利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定义,目前国内学者们的观点,大体将其归结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

董世军在2007年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实现的中介,也是必要的手段,是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使用的特定的话语。

同年,郭毅然也提出其指向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的说法,并进一步概括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形式——控制式、劝导式、对话式,突出了人情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性中的重要性。

在2010年邱仁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给出另外的解释,将其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双方实现有效沟通的言语符号系统,指出其有自身特定的话语环境,遵循一定的规范。

进入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等诸方面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利用新媒体环境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的言语符号系统,其指向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延伸创造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

(一)创新方法,增强实效性

在科技日新月异新媒体不断崛起的时代,人们“惜时如金”,对于冗长苦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是排斥、抗拒。因此,如何在这文化多元、个体意识强烈的时代里,固守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细心论证,大胆创新,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受教育者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要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我们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思想动态以及政策方针以新型的方式重新进行编辑和整合,以最简洁的文字,最精炼的语言,配以最新式的传播方式展现给广大的教育对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有效发挥。比如,塔恩的“一点资讯”新闻资讯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方向,其为用户推送新闻资讯时秉承“高效”“简洁”以及“私人定制”的策略,使用户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趣、最想了解的新闻资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环境开发出属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点资讯”,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创新形式,增强吸引力

目前,新媒体环境已然成为客观存在,新媒体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部分。方法创新是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而形式创新是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只有好的方法和合理的途径有效结合,才能达成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新事物的产生预示着旧事物的灭亡,然而,一事物的产生发展成熟是一个过程,在这期间,新的形式还未得到有效验证,传统形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传统,同时为其注入现代元素,双效并行,利用新媒体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可利用一些“评论”“转发”功能实现二次以上的有效传播,实现传统形式的升级优化。

坚持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形式服务内容。科学日益发展革新带来了新媒体环境,它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冲击文化的结果,带来了诸多优势,却也伴随着很多弊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担负着一定的社会历史责任,它的影响不能和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同一而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遵循自身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跟进科技发展,坚持教育内容导向性、正确性,不能一味迎合科技发展,更不能以儿戏的方式进行。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求新,求发展,但绝不是一味图奇与特,要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考虑其身心发展,更要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环境,使其成为受教育者成长的摇篮。

(三)创新内容,增强针对性

如今,信息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多项传播已取代原先的单项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有共同的信息资源,在思考同一性质的问题,教育双方在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时不可避免受到他人的影响,因此,对信息的准确掌握与深化研究成为必然,此外,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备基本能力。

要认清形势,科学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掌握形势政策,找出与实际相吻合的论据,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设计符合教育对象的内容,形成共鸣并能够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实际问题。科学地判断是非曲直,避免大而空的说教。

要更新知识,综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其他的综合知识来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创新理论,推动内容创新。重点在于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打通传统与现代的隔阂,又不能缺乏实在、稳妥,空有其表,不得其实。

三、提升感召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受教育者出现排斥的情感体验,多是因为其话语死板、单调,缺乏新意,因而缺乏感召力。如此极大地削弱了教育对象的兴趣和热情,严重降低了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育者要为其注入鲜活的教育话语素材,贴近教育对象实际生活,提升其感召力,推进其生命力,充分发挥其效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应更新理念,掌握多视角看问题的跨界思维,站在教育对象立场观察思考問题,寻找最佳交叉点,不仅充当教师的角色,更应作为良师益友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提供具体的指导,帮助其排除烦恼,消除困难。将沟通延伸至日常学习生活中,切实提高其教育效用。

(一)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话语情境

在现代社会,与“网络”为伴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网络环境的隐匿性化解了教育双方因面对面产生的尴尬“失语”现象,促使双方顺畅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发掘形式多样的网上沟通方式。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提升其内在精神的感召力和号召力,突出人文关怀。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功学的态度。”〔3〕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当中注入积极的情感因素,关注、了解教育对象的最新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人情味”化解双方的隔阂,密切双方情感联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生机的局面,有利于优化双方之间顺畅交流的话语环境。

(二)新媒体环境下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生活化、日常化

新媒体环境下要提高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可程度,教育者就必须将教育话语同教育对象的日常学习生活有效融合,实现教育话语生活化、日常化。

从网络世界中汲取“话语营养”,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注入新鲜血液。吸取和借鉴网络话语中的精华,筛选、斟酌后实现有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话语的趣味性,增强教育对象的兴趣,让他们更乐于与教育者沟通,促进教育双方之间的沟通成效。

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和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有效融合。实现教育话语的平实化、生活化。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走出狭窄的理论领域跨入开放宽泛的生活领域,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不简单地做方针政策的传声筒,简化、抽象的理论,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日常化表达,使话语生动活泼,更容易被教育对象理解、接受。

四、增强公信力,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研究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一门实践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其专业知识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整理出来的,其公信力取决于反映其实质的教育话语。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搭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能背离实际,保证话语内容的真实性;同时,还要正视“现实的个人”的生存状态的变化,关注解释现状,保证教育话语合理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力。

(一)保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真实性

在如今开放自由的新媒体环境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指导作用发挥程度最大化,必须先摆事实,再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最能打动人的道理便是最贴近事实的道理,只有客观、真实的教育内容才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力。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传播无屏障的环境,充斥着诸多缺乏可信度、有待考证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合理开发信息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在选取案例时注重判断与考量其客观、真实性,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充分了解事实真相,抛开个人情绪,从客观角度阐述事件,将其有效地利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提高其公信力。

(二)保障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合理性

在新媒体高度发展这一时代条件下,及时更新、升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为其打上时代的烙印,进而提高其时效度,能大大提高话语的公信力。

话语内容与时代特色有机结合,紧跟时代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尽快适应新媒体环境,保证话语地位,并能够对其实现有效利用,减少因脱节而造成与教育对象之间话语差异愈发扩大的可能。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产生教育话语内容与时代内容不一致而导致话语的失效甚至反效的不良后果。只有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具有更高公信力,易于被教育对象认可、接受,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精确反馈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针对性地在每天不断涌现海量新信息的新媒体环境下,高契合度地反映当下新鲜、即时的信息,将其作为教育案例,将其作为教育内容的辅料,必然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公信力。

当今社会的信息呈现爆炸式迅速传播,言论发展不受控的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4〕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在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方面实现延伸,做到马克思所言:“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4〕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新媒体环境的每一个角落。

〔参 考 文 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 .

〔2〕〔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4.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70.

〔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is/2016-

02/20/c_128730682.htm.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07.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感召力三力公信力
让教育之果在学校历史文化传承中不断丰硕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路径浅析
大数据时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管理舆情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物体三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及应用
三力交汇原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