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东汉时期舞蹈艺术专论《舞赋》

2017-05-18陈思吴冯江海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陈思吴++冯江海

【摘 要】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傅毅所著《舞赋》,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对舞蹈进行详细描述的艺术专论,它以盘鼓舞与巾袖舞作为描述对象,将汉代舞蹈的特征加以充分提炼,是中国舞蹈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关键词】《舞赋》;汉代舞蹈;盘鼓舞;巾袖舞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74-01

《舞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对舞蹈艺术进行细致描绘的舞蹈专论,它详细描述了汉代舞蹈中独具特色的盘鼓舞和巾袖舞的舞容舞态,是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汉代舞蹈艺术专论。《舞赋》的作者傅毅为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他对盛行于当时的乐舞表演有着很高的艺术觉悟,也对其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研究。这篇赋论看似是对当时宫廷中夜宴歌舞的细致描绘,实则更是汉代历史上对于舞蹈艺术的纵向发展与创新展现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缩影。

一、将有限之形化作无限之意

纵观傅毅的《舞赋》,我们能看到汉代舞蹈有着许许多多独到之处。从“游心无垠,远思长想”中我们看出了《舞赋》对舞蹈甚至是艺术的赞美与崇高期望,意在指明舞蹈的艺术想象是美学思想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同时,“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同样也强调了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想象力,将这些素养外化为实际的舞姿动作,从而实现艺术表现的意象与审美意境,以求达到以有限之形呈现出舞者无限的远思长想。

《舞赋》中有这样一句经典赋文“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查其形。”由此可见,舞蹈艺术在当时具有显著的社会地位。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作者的观点,即任何一门艺术,无论是诗还是歌,都不及舞蹈所带来的强烈震撼。同时,它之所以在古代舞蹈史上占有绝对的重要地位,与其对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盘鼓舞和巾袖舞的详细刻画是不可分割的,而这两个独具特色又伴随着汉代舞蹈兴盛发展的重要舞种,傅毅也是将其有限之形外的无限之意剖析得入木三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段辞赋“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描写了舞者将盘鼓摆放到位后开始在鼓上踏节而舞,她时而俯身探视,时而仰面朝天,时而迂回转折,整个舞蹈过程给人一种无拘无束之感,动与静相得益彰,似乎都分不清华服与长袖是在随心还是随舞而动了。

在这段赋文中,傅毅为观者塑造出了一个舞技超群的舞女形象,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样一个表演者身上时,她除了将最精湛的舞蹈技巧与最曼妙的舞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外,更为重要的还是表现在情感的抒发上,在注重节奏、造型,以及动静结合的同时,诠释出了汉代舞蹈以有限之形表达无限之意的情思。

二、以张弛有度实现相得益彰

在汉代这样一个歌舞兴盛的时代里,所谓的“郑卫之音”已经逐渐被人们接纳,并在民间盛行起来。由此汉代舞蹈进入了一个雅乐俗乐相得益彰的发展阶段。赋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在说到雅乐与郑音的问题时,楚襄王问道:“如其郑何?”宋玉的回答是:“小大殊用,郑雅异宜。弛张之度,圣哲所施。”可见宋玉推崇雅乐俗乐应相得益彰,并将其比作古代圣贤之士推崇的张弛之道。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傅毅对雅俗乐舞所持的态度,这也是汉代的普遍现象,证明了那时的俗乐舞已经为众人所推崇。

而《舞赋》中所描绘的舞蹈张力,还有如“气若浮云,志若秋霜”这样的辞句,更是体现出汉代舞蹈艺术张扬狂放、磅礴大气之势。這与汉代雄浑大气、血气方刚的时代气息相符,能看出汉代舞蹈是这一盛世在特定层面上的气场与精神体现。

对于这样一种“雅俗共赏”的舞蹈发展势态,赋文中描述舞者出场的歌舞盛况给出了最好的诠释:“于是郑女出进,二八徐侍。姣服极丽,姁媮致态……顾形影,自整装。顺微风,挥若芳……”郑女们共16人,分为两行徐徐出场,脚踏盘鼓翩翩起舞。众舞者各展所长,整个舞场一派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景象。到了整齐划一的动作上,所有舞者又都能做到步履一致、排列整齐。舞蹈中突然的急速旋转,又于不经意间戛然而止,仿佛一群仙女般翩然而至,让人为之倾叹。乐器声声敲击不止,舞者翩翩踏节顿足,缓缓转身远去。当舞者再次回到舞场中央之时,乐曲的节奏开始加快,舞者们应和着轻且疾的节奏,在盘鼓上表演起各种各样的舞姿,时而腾空跳起,时而跪于鼓上,时而踩踏于鼓面,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我们仿佛从这些优美的辞句中看到了当时的歌舞盛况。盘鼓舞的回旋腾跃,巾袖舞的婉转飘逸,都是张弛有道的展现,凸显了汉代舞蹈高超的技艺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舞赋》作为一篇专门描述舞蹈场景的辞赋,无论是赋文中对盘鼓舞和巾袖舞的细致刻画,还是表现出的汉代宴饮歌舞的兴盛场景,都是舞蹈史上不可或缺的考证资料,也是让我们更为深刻了解历史与纵观中国舞蹈发展线索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新科.文化视野中的汉代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