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边缘学科知识在中职非专业教学中的融合

2017-05-18赵崇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职音乐

赵崇

【摘 要】音乐边缘学科中的音乐考古学、音乐治疗学、民族音乐学等既包含了音乐知识,又体现了其他科学内容。新颖的研究视角、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灿烂辉煌的传统音乐文化,对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边缘学科;中职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20-01

在音乐研究中有许多边缘学科,如音乐人类学、音乐治疗学、音乐考古学、音乐美学、音乐哲学等。这些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音乐。笔者认为,在中职音乐非专业教学中有必要融入音乐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一、对重大音乐考古发现的学习

竹笛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关于它的起源,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据汉代马融的《长笛赋》记载,竹笛可能是外来的。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战国竹制横吹乐器,形制与现代竹笛相似,说明竹制笛类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1986-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了18支用動物耻骨制作的笛子,据专家演奏测试,保存较完整的几只骨笛依然可以演奏出动听的旋律。据科学仪器测定,这些骨笛已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为现代竹笛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音乐文物,其中大型编钟和编磬被学者称为“曾国百乐之首”。《周礼》中有关于编钟、编磬悬挂使用的记载,称为“乐悬制度”,不同等级使用的乐器排列是不同的。宋代聂崇义所著《三礼图》也有关于乐器排列的图示,为探索古人创造的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音乐考古学从考古的角度对发掘出来的古代音乐资料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古人使用的乐器、音乐表演形式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对音乐治疗学知识的了解

音乐治疗学就是音乐与医学的融合,利用一些音乐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吴慎先生认为,早在上古时期,音乐治疗就已经存在,古代的“樂”字可以是音乐的“乐”,也可是中药的“药”。“樂”字中的“纟”和“木”指的是乐器,包含了古人对于音乐入药的理念。“五行”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人们把音乐中的“商”“角”“羽”“徵”“宫”与“五行”相对应;人的五脏“肺”“肝”“肾”“心”“脾”与“五行”相对应。《素问》中记载:“人声应音,人阴阳和气应律。”明代张景岳指出,“十二律为神物,可以通于地而合神明。”可见,音乐对于人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吴慎先生《黄帝内经—五音疗疾》中详细论证了中国传统“五音疗疾”的原理,总结了许多调理身体的音乐。宫调式音乐“五行”为“土”,可以通脾,如古曲《春江花月夜》;商调式音乐“五行”为“金”,可以理肺,如《白雪》;角调式音乐“五行”为“木”,可以养肝,如《江南丝竹乐》;徵调式“五行”为“火”,可以安心,如《渔歌》;羽调式“五行”为“水”,可以补肾,如《二泉映月》等。

音乐治疗学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中职学生了解音乐的更多功能,体会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聆听对身心健康有益的音乐,调解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三、对民族音乐学知识的了解

民族音乐学通俗来讲,就是研究世界不同民族所创造的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所创作的音乐是风格多样的,创造的音乐文化是绚丽多彩的。中职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学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长调”是蒙古族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其演唱时“声多词少”,胡松华先生演唱的歌曲《赞歌》,一开始在助声词上有长达近一分钟的演唱,就是典型的“长调”风格。竹笛演奏家简广易创作的笛子曲《牧民新歌》家喻户晓,引子部分更是把蒙古“长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国云南省丽江畔存在着一种别具特色的音乐——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音乐起源于14世纪,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教法式音乐、儒教典礼音乐,深受中原道教和儒教的影响,被誉为音乐的“活化石”。这种音乐的演奏很有特点,参与演奏的人员普遍为年迈老人,演奏的乐器和乐曲都非常古老。其旋律流畅、自然、和谐,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总之,一些音乐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融入中职音乐非专业的教学内容。音乐考古学、音乐民族学和音乐治疗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更好了解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音乐,学习不同民族创造的独特音乐文化,对音乐娱乐之外的治疗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简单地利用音乐调节情绪,开拓音乐视野,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吴慎.皇帝内经—五音疗疾[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

[2]陈羽柔.音乐治疗与中医五行理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5).

[3]和洁蕾.纳西古乐的传承与保护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7).

作者简介:

赵 崇(1989-),男,汉族,河南漯河人,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中职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