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视角下东蒙四胡的发展历史

2017-05-18闫蒙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闫蒙

【摘 要】东蒙四胡是流传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的乐器之一,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瑰宝。它旋律古朴、悠扬,音色丰润、醇厚,既可以进行独奏表演,也可以作为乌力格尔、好来宝、叙事民歌等音乐形式的伴奏乐器,还可以与火不思、三弦、雅托噶、马头琴等乐器进行合奏,表演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它立体、活态地存在于蒙古族民众的现实生活中,通过灵动曼妙的旋律,演绎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本文试图以其种类、传承状态与传承主体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东蒙四胡音乐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东蒙四胡;传承状态;传承主体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66-02

一、东蒙四胡的音乐特点

东蒙四胡是深受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弓弦乐器。它与抄儿、三弦和笛子合称蒙古乐器“四大件”。整件乐器由琴筒、琴杆、琴弦、琴弓组成。根据四胡的形制与音律特点,琴师常将其划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三类。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四胡表现形式多样,既能独奏、重奏、合奏,也能为演唱者伴奏。一般而言,高音四胡常见于专业表演团体或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活动中,由于高音四胡的音域较宽,演奏难度较大,表现手法更为细腻,因此其音乐作品除了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外,更多的则是创作音乐,如《欢乐的牧场》(赵双虎)、《牧马青年》(吴云龙)、《乌力格尔叙事曲》(李世相)等。

而中、低音四胡常被百姓用于自娱自乐,演奏的曲目除了乌力格尔唱段或民歌之外,也常为演唱者伴奏。四胡常见的伴奏可分为伴奏和伴唱两种形式,前者是在民歌演唱或器乐独奏的过程中,以演奏引子和过门的形式来衬托主旋律,从而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后者则是演奏乌力格尔、好来宝等说唱音乐和蒙古族民歌时,用来渲染现场气氛。

二、东蒙四胡音乐的传承主体

音乐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非物质性的,是时间的艺术,它承载于人,融于现实生活中,进行活态流动和传承。所以,东蒙四胡的文化传承主体是民间艺人。在传统的蒙古族民间社会中,根据四胡艺人的演奏形式可分为以奏为主、以唱为主两类;根据艺人的职业特点和身份认同可分为非职业和职业两种。

在解放前,有一支特殊的艺人群体,他们最开始活跃于民间,而后被招进王府或寺院,负责专职演出,同时也做一些杂事,成为王府乐队和寺院的专属乐手。这些艺人懂得音律,技艺高超。例如,东蒙各期的王公贵族中,王爷经常举办竞技比赛,将优秀的胡尔奇选进王府,为王公贵族及贵族家眷演奏、说书。在1927年的图什业图王爷府胡尔奇选拔中,扎那、孟根高力、快芒、金宝山等人以其高超的技艺脱颖而出,后人称其为“图什业图四大胡尔奇”,而四大胡尔奇之一的扎那曾在王爷府中从事专职演出长达11年。这类专属胡尔奇有很多,但是在清朝末期,王府势力逐渐衰落,这些艺人也结束了王府专属艺人的职业生涯,散落各地,同时,他们也将技艺传播到各地。这类艺人经历了从民间专职艺人到王府专属艺人,再到民间流浪艺人的身份转变。

本文所说的非职业艺人,是指不以演奏为职业的四胡业余爱好者。过去,四胡在科尔沁地区的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每户牧民家中都会有,不论老少都会演奏。如今,在有些地区的街心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中,经常会看到民众自发组织的四胡表演团队的身影。这些人群中不乏技艺超群者,但他们仍以农牧业生产劳动为主,只是在空闲时间里,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进行说唱好来宝和演奏民歌曲目。因此,职业艺人以盈利为目的,而非职业艺人则以娱乐为目的,这是区分两者的重要标准。

职业艺人一般具有高超的演奏和说唱才能。他们以四胡演奏为毕生的职业,以四胡作为谋生、养家糊口的工具。这类艺人目的性很明确,与专业四胡演奏者相比,他们以民间活动为舞台,走街串巷说唱卖艺,主要以取悦民众、赚钱为目的,属民间职业艺人;而驰名内蒙古各地的四胡艺人,如孙良、乌力吉等人,他们虽然也活跃于民间,但是演奏对象不同,他们常常被富贵人家请去演奏,以嘉宾的身份对待,还有额外的赏金。我们可以将这类艺人视为民间专职艺人。另外,还有由民间职业艺人向民间专职艺人转变的一类人,如吴云龙,他小时候也曾在街头和庙会演奏,以维持生计,当他的演奏得到人们的认同之后,其收入和地位明显提高。所以,流浪卖艺与专职卖艺是民间职业艺人与民间专职艺人的主要区别之一。

文化是一个名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且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民族文化?答案是:教育。因此,教育成为了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除了职业艺人与非职业艺人外,东蒙四胡的传承者还包括一些在校学生。

近年来,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校园传承工作——许多地区先后建立了蒙古族小学,并开设了民族班,设置了民族特色课程。专业艺术院校也围绕这一主题,开设了与此相对应的专业课与选修课,以及理论研究工作。东蒙四胡这件古老乐器也因此走进校园。目前,东蒙四胡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内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中得到普及,从而开辟出一条全新的传承途径。

三、结语

从文化角度来看,东蒙四胡音乐是在长期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并涌现出孙良、朝鲁、吴云龙、赵双虎等杰出的四胡表演艺术家。从过去的民间表演到如今的舞台展演,东蒙四胡以其精巧的形制和优美圆润的音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认可。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工作的深入展开,東蒙四胡音乐的社会关注度也在日益提高。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文艺领域,与东蒙四胡相关的音乐活动日渐增多——许多中小学先后开设了四胡特长兴趣班;专业艺术院校设立四胡专业;各地区陆续开始组建四胡活动团体;四胡演奏的声像资料相继出版;关于四胡音乐的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也常有四胡演奏……这些鲜活的景象,使东蒙四胡这一蒙古族古老的乐器,在人才培养、文化宣传与推广,以及学术科研等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由此实现了文化发展质的飞跃,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东蒙四胡音乐的种类、传承状态与传承主体三个方面的粗浅探讨,对其基本文化理论进行概念性呈示,这对东蒙四胡音乐的文化认知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博特乐图.当代草原艺术年谱·音乐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3.

[3]苏雅.个体·传统与新视界——吴云龙四胡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4]博特乐图.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