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原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播

2017-05-18赵梓媛孙皓月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豫剧互联网创新

赵梓媛++孙皓月

【摘 要】豫剧起源于中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原传统文化的产物,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当代,随着世界经济和民众观念意识的改变,豫剧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在创新中传承豫剧,利用当今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互联网来传播豫剧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豫剧;中原传统文化;创新;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16-02

一、豫剧的起源

河南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而河南梆子又源于陕西的梆子腔,也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秦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差异,陕西梆子腔逐渐河南化,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地方戏如同州梆子、蒲州梆子、皮黄腔、罗洗等的影响。乾嘉年间,河南梆子迅速发展壯大,成为河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并且经过众多艺术家的改良,演变成了豫剧。

豫剧剧目分为传统戏、现代戏,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当地生活,还有很多戏取自民间传说故事,比如明朝永乐年间的《抬花轿》、明朝洪武年间的《桃花庵》和元朝末年的《洛阳桥》。豫剧中的现代戏主要展现的是中原地区农民的真实生活,例如《朝阳沟》《李双双》等。这些经典剧目都来自民间,也符合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审美,因此,豫剧广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并得以发展下来。

二、豫剧的发展

“豫声剧社”的创办是豫剧城市化的开端,也是豫剧发展的里程碑。1934年,樊粹庭正式投身豫剧事业并创办了豫声剧社,通过他的变革,以及管理上的创新,豫剧有了重大的跨越,真正在人民生活中扎下根,真正和城市文化结合在一起。

而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让豫剧从地方走向了全国。她带领着她的剧社走进六座城市演绎豫剧《花木兰》,她又在樊粹庭对豫剧社的改革基础上,巧妙地将豫东、豫西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融入了曲剧的唱腔,让豫剧更好地发展壮大。

后来,《朝阳沟》的出现对于豫剧的发展来说是质的飞跃,它不但做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而且也摆脱了传统戏曲的枷锁,由此形成了豫剧现代戏。

到了20世纪90年代,戏曲发展受到制约,豫剧同样受到挫折。在这一时期,豫剧团不得不走上改革的道路。提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在这场改革中比较成功的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带领着她的小皇后豫剧团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如今,中原传统文化逐渐成为现在中原人民生活的主体,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在平时的生活中,公园里随处可见有中老年人在唱豫剧,他们自己奏乐打板,甚至还有乐器伴奏。另外,河南电视台推出的《梨园春》节目也是中原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是我们新一代对于豫剧传承的一种形式。

豫剧是中原文化派生出来的产物,对照着我们的审美观念、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它和中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从豫剧中的人物情感再到事件发展,包括戏剧的情趣,都充满着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特色。

中原传统音乐文化是豫剧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促进了豫剧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将中原文化的精髓有机结合起来,更使豫剧精神得以延伸。由此可见,中原地域文化和豫剧两者之间缺一不可,两者相互影响、融为一体。一提到中原地区的音乐,大家第一个会想到豫剧,因此,豫剧不能离开独具一格的中原文化而存在。

三、豫剧的创新

豫剧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如今已名扬全国乃至世界。但是,现代青少年接触的都是流行音乐,他们对其的热爱远远高于豫剧。

首先,剧本创作要不断创新。剧本创作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固有文化,要结合现代年轻人的思想和现在的审美需求,并融入豫剧的传统文化。剧本是一部戏剧的灵魂,也是一出戏的基础,只有写出了好的剧本,豫剧才可以发展传承下去。

其次,豫剧的唱腔和音乐设计也要有所创新。可以把有着独特韵味的豫剧唱腔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既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又不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一鼓二锣三弦手,梆子手钹共八口”是豫剧音乐中常有的说法,也是奉献给广大群众的一道回味无穷的文化盛宴。

第三,豫剧在舞美和舞台设计方面也要有待提高。可以运用灯光、特效等现代舞台技术手段,也可以加入魔幻效果,使舞台效果更加完美,让观众感到身临其境。

一个剧种能不能被大家认可,直接影响到它以后的发展,豫剧与河南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且豫剧只有与中原民间文化相结合,才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这才是豫剧的生存所在。

四、豫剧的今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豫剧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豫剧团的巡回演出,而是与媒体相结合,进行扩大宣传。例如,《梨园春》节目,它从1994年开播以来,就引起了国内观众和海外华人的关注,随后经过不断改版,逐渐把市场扩展到少儿,将戏迷擂台赛变成观众关注的焦点,这也为豫剧的发展储备了坚实的力量。

互联网在现代社会受到个人、商家、组织、媒体的追捧,豫剧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发展壮大。笔者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段视频,是李树建关于“豫剧的发展与新媒体传播”做的微访谈。网友的回复成百上千条,这不禁让笔者感慨到现代社会网络的便利。

如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都热衷上网,中国网民数量巨大,在网络上对豫剧进行传播,会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并接受甚至喜欢上豫剧。只有这样,豫剧的发展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发扬光大。

目前热爱豫剧的观众大多还是中老年人。早在2002年,河南省就制定了《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标准实施方案》,把豫剧纳入了中小学课堂,但是没有做强制性要求,所以中小学生都不够重视中原传统的音乐文化。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应该深入中小学校去宣传中原传统音乐文化,并把豫剧穿插在音乐课堂里,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们对于豫剧的兴趣。还可以设立豫剧兴趣班,将有兴趣学习豫剧的学生集中起来定期培训,让他们对传统戏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承和发扬中原传统文化,扩大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影响,为豫剧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相当多的年轻人对于戏曲方面的传统文化并不理解,这对于豫剧的传承很不利。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探讨出更多的解决方法来挽救传统文化的现状,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努力创造一条关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光明之路,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希望通过互联网,让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豫剧的精髓和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振标.中州大地上开不败的奇葩——浅议豫剧的渐进发展[J].东方艺术.2008.(S1):86-87.

[2]丁建英.以史为鉴,振兴豫剧[J].戏剧文学,2004,(5).

[3]姚献敏.豫剧的发展特点及发展困境[J].文史艺术,2014(1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赵梓媛(1996-),女,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4级音乐学专业;

第二作者:孙皓月(1995-),女,现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4级音乐学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原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豫剧互联网创新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