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浅探

2017-05-18顾燕萍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图像教学读图初中地理

顾燕萍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资料有景观图、示意图、卫星影像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像导学,培养学生用图习惯,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读图;用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8502

地理新课程对学生读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用图策略,重视运用图像导学,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一、地理图像及其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资料有景观图、示意图、卫星影像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包括课本中的图像资料、地图册、教学挂图及教师自制的图像资料等。这些直观、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起到文字无法代替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使用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及表达信息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指导读图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用图习惯。地图册既能弥补课本容量的不足,还能拓展阅读空间,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反复强调上课要求:准备好课本、地图册、作业本,翻开书本的同时打开地图册,养成“左图右书”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地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有序阅读,总结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必要时能做到“无图思考”。

二、用图策略

1.一图多用。对于一幅地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多种形式、从多种角度阅读、提取、整合信息,归纳其内在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于《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①介绍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②计算江苏、青海的人口密度;③根据图例感受两省的人口疏密状况;④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总结人口分布的特点;⑤探讨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原因,思考能否用人口迁移来解决差异问题。

学生通过读图活动,将生成的地理信息串连起来,建立内在联系,归纳分布特点,运用知识迁移,进行探究学习,读图能力逐步提高。

2.多图并用。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大洲图、地区图、国家图等多种比例尺的地图,帮助学生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如“印度”一课中,《印度在世界的位置》《亚洲地理分区图》《印度地形图》三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相结合,让学生感知印度的位置。再让学生通过关于“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南亚每年一月、七月盛行风向”“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的图感知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及粮食生产状况,探索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生多图结合进行分析,全面掌握了区域地理特征。

三、用图像导学,品地理韵味

1.用图像导学,让学生感受地理之美。地理之美可谓无处不在:浩瀚的宇宙、美丽的地球、雄伟的山脉、辽阔的草原、神秘的丛林、深邃的大海、多彩的民族等。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理景观图,有助于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感受和欣赏我们生活的地球和美丽的祖国。借助这些图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生活品位。

2.用图像导学,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

(1)用图像导学,开启快乐之旅。

2016年的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新学期第一节地理课,我们来聊聊暑假举行的奥运会,相信有好多同学观看了奥运会。”接着我展示了奥运会图片。学生们开始激动起来,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我抓住这一时机,开始抛出问题:①你可知道奥运会在哪里召开?②巴西位于哪里?③你为什么没去看奥运会?④长跑比赛中,为什么总是黑人选手能夺冠?⑤有多少国家参加了奥运会?⑥开幕式上,带队的小孩每人手捧一株小树苗,你知道为什么吗?从学生熟知的奥运会着手,可以消除学生的学科学习忧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引导学生参与探讨,为学生开启学习地理的快乐之旅。

(2)用图像导学,关注生活地理。地理课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还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和社会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为世界、国家、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2016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在常熟召开,教师可借此时机请学生欣赏图片: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湖省级湿地公园等。图片定格在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美丽的尚湖,春赏牡丹夏赏荷,秋赏彩林冬赏梅,一年四季景不同。然而,十年动乱,尚湖遭劫,一万九千亩水面被“围湖造田”,种过几熟之后,却日渐抛荒。更严重的是,湖区原有的大量鸟禽不辞而别。每到雨季,附近好多农田、村庄被淹。请学生讨论原因,教师正确引导:常熟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丰沛,适合种植水稻。在雨季河流湖泊能蓄水防洪,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和调蓄功能。常熟人痛定思痛,退田还湖,大力发展旅游业,山水辉映,尚湖与虞山一起成为常熟城市形象最亮丽的生态名片。

学校坐落在望虞河畔,教师可布置课后探究活动:望虞河大调查(包括河流的起止点、长度、丰水期、枯水期、水质、流向、意义等)。

学生通过了解尚湖的变迁和搜集望虞河资料的过程,学会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用地理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

(3)运用思维导图,彰显学科特色。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采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各区域各具特色。学生需要对各个地理要素进行单独分析,理清相互关系,然后综合,把握全局,通过思维导图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和思维体系,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的教学中,教师展示图片《新疆五彩城》《西北地区沙漠景观图》《内蒙古高原上的锡林郭勒草原图》《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说出西北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師展示西北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说出造成干旱的两个主要原因及干旱的气候对当地河流和植被的影响。教师展示《西北地区主要牧业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得出“自然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的结论。教师展示图片《坎儿井》《灌溉农业》,展现干旱环境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并展示土地荒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大气污染等图片,引导学生得出“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结论。教师和学生一起理清关系,绘制思维导图,展现因果联系。这种教学处理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适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巧妙运用图像导学,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让学生品味地理独特韵味,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汤国荣.基于主题探究的区域地理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4(8).

[2]张素娟.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从图像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6).

[3]张彦顺.区域地理教学三要素:图解、体验和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责任编辑周侯辰)

猜你喜欢

图像教学读图初中地理
浅析高中地理课程的图像教学
浅析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
读图
读图
读图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