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2017-05-17

上海工运 2017年4期
关键词:老师傅带电作业组员

“电力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在市南集团内有着这样一个“明星”班组:虽然已历经17个春秋,至今已有4任班长交接班,但无论人员如何更替,班组团队始终恪守职责、扎根一线、勇于创新,并创造了多项“第一”。

他们,就是市南集团下属工程公司的线路带电班。现任班长苏伟,正是这个优秀集体的先进代表。他曾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第九届“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国网公司特级劳模”等荣誉称号。2016年,苏伟更是荣获首届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工匠”称号。

在从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日子里,苏伟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技能实现了从无到有;在带教青年职工的过程中,他的技能又实现了从专到精的升华。

曾为徒弟:“别给师傅丢脸”

年仅38岁,已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对于这样一位大师级工匠,很多人会以为苏伟应该是属于天赋型的技术人才。然而苏伟告诉笔者,其实刚进入单位,他对线路工作其实并不熟悉。“说实话,过去要是没有那些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我不可能获得如今的荣誉。我感谢他们。”苏伟说道。

时光回溯到1997年,变电专业毕业的苏伟,刚进入单位被分进了线路班。由于专业不对口,苏伟在工作中四处“碰灰”:技术活不会干、岗位的技术术语不懂,甚至有时候帮忙找东西也找不到……“当时我真的很羞愧。”苏伟回忆,“当时发工资的时候,周围的一些同事曾私下说‘活不会干,钱却要拿的’。听到这话,真有点无地自容。”

正当心灰意冷之际,苏伟的带教师傅点醒了他:“我把技术都交给你了。技术就是你自己的,别给师傅丢脸。”由此,苏伟暗下决心:不会,就从头开始学,至少不能比班里人差。“别给师傅丢脸”,这句话也深深刻在了苏伟的心里。从此以后,苏伟静下心来,开始整天围着师傅“转”。白天跟着师傅出去工作并学习技术,晚上回来也同师傅一起吃饭,探讨技术问题。师傅认真教,徒弟认真学。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苏伟的岗位技能逐渐赶上班里的其他人。

今为人师:把带电班发扬光大

作为带电班的“四朝元老”,苏伟已经在带电作业岗位上默默锤炼了16年。在这16年间,苏伟创造了不少纪录:1万余次的带电作业,11个大类60余项线路带电作业项目,50余项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累计5000多天的安全生产纪录。

多年的日晒雨淋,风吹雪打,一次次上杆的实践,一项项任务的磨炼,当年刚进单位的那个懵懵懂懂、斯斯文文的小伙子,如今已锻炼成为业务水平突出、技术能力过硬的“老师傅”。

2014年,苏伟成为带电班的第4任班长。身份的转变,让他在追求自身专业技能上“专精尖”的同时,更多了一份为带电班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帮助带电班新进的年轻组员尽快成长起来,苏伟每月主持一次技术问答会,每月出一份有关专业知识的小试卷,帮助组员理解每个知识点。在操作培训中,苏伟演示规范动作,手把手地教。在他耐心、细心、专业的指导下,班组里的青年职工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绝大多数组员都获得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

2016年,苏伟带领带电班的青年组员一起参加了上海市电力工程行业配电线路工技能竞赛,最终带电班脱颖而出,获得了竞赛团体名次“第一”,副班长何忠良更是获得个人名次“第一”。而在国网公司青创赛以及全国QC擂台赛上,带电班的青年组员共同参与创新的“升降式旋转绝缘梯”和“180°旋转式石全杆吊臂”两个项目,分别获得了青创赛的铜奖,擂台赛的一等奖。

采访最后,笔者问过苏伟,带电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苏伟回答了我两个字:“传承”。也许正是班组内始终有着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以及以老带新、技艺传承的优秀传统,才有了如今的带电班,才有了如今的苏伟。

猜你喜欢

老师傅带电作业组员
烈日下的带电作业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小组落幕
盲人推拿
10kV 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隐患探讨
带电作业更换绝缘子装置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