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2017-05-17杨黎黎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主客观汉语教学近义词

摘要:近年来对于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促进着近义词辨析方法的不断更新,应该以学生为导向试图使近义词辨析的方法简化、有效。本文归纳出若干中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从语素的区别辨析近义词的词义的不同;近义词词类的不同会导致其用法不同;与之共现的语境不同,搭配也不同;其褒贬的色彩意义也是考察标准之一;近义词的主客观之别也会影响其使用;有的近义词对使用区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从整个的适用的语体和语篇连接的角度来区分近义词也是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近义词;汉语教学;语素;语境;主客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202-04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辨析是难点也是重点。进行近义词辨析,最基本的方法是比较,对于不同的比较对象,我们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比较方法。随着留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碰到的近义词会越来越多,学习者在习得大量生词的时候也会把意义相近,特别是有共同语素的近义词语联系起来对比记忆。尤其到了中、高级阶段,近义词辨析的任务会越来越重。近义词能否被有效且准确地辨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者是否能正确得体地用汉语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依据不同需要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研究近义词辨析,首先要明确如何选定辨析的词对或词群。严格地讲,近义词应该指那些词义部分重合或相近的词,“近义词从字面上看,是意义相接近的一些词,从本质上看,则是所指不同一而又在意义上有某种相近关系的一个词群”(周荐1990)。刘叔新先生也认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如果指的不是同一对象,都不成其为同义词,只能是近义词。”两位学者都将近义词从同义词中抽离出来。从形式逻辑的概念意义上讲,概念非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同义词两者则是概念的全同关系,内涵是两个概念但外延重合;而近义词则是两个概念的外延有部分重合,是一种交叉的关系。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涉及近义词的辨析范围要适当宽泛一些,对外汉语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不做太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我们选取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从平时教学中留学生容易提出问题的词对入手。留学生往往容易出错的近义词是那些词义部分重合且含有相同语素的近义词。通过近义词进行词汇扩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而本文选取的近义词案例也都为有共同语素的且词义部分重合的词对。对外汉语的近义词辨析已有学者研究(敖桂华2008;洪炜2012,2014;刘缙,1997;孟祥英,1997),但是,近年来对于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促进着近义词辨析方法的不断更新,我们需要以新的视点和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义词,不仅要说清辨析的理据,更应该以学生为导向试图使近义词辨析的方法简化、有效。本文试图归纳出几种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和辨析理据。

一、考虑语素:词义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界近年来为解决汉语词语易混淆的教学问题,提倡进行语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考察留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量的汉语词汇之后能发展出语素意识;反之,语素意识对留学生的汉字学习也同样有所帮助。首先,语素意识对汉字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先教会的是单个的汉字,然后再用汉字组词;而对于词汇来说,他们往往能够把含有相同语素的词汇建立起联系。相比较同音异形词,他们更容易对含有相同语素的词产生困惑。他们常常把语素相同的词汇进行对比联想,比如相同语素的“学习/实习/练习/温习”中“习”是相同语素,他们往往会比较这几个词且同步记忆。在他们的心理词典中,储存的不仅仅是学过的单个的词,还有从这些词中抽取出来的语素。比如中级水平的学生往往并不会对读音相近的“时间”和“实践”两词的异同产生困惑,而会对“实践”和“实习”产生困惑。由此可见,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语素意识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从语素的角度区分近义词更是行之有效的。比如“状态”和“状况”,两者都是联合式的合成词,合成词的语素之间的关系是联合式的,即“状+态”;“状+况”。“状”都表示的是样子,两个词汇的不同主要在于“态”和“况”的不同。“态”常常形容的是精神、状态、态度、神情;而“况”形容的是情形、形势。因而,“状态”是一种抽象的精神面貌,“状况”可以是具体发生的条件、情况等。

二、考虑词类:词性不同

词类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出现的最基本的偏误类型,而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副词、动词以及虚词的偏误。利用词类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是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手段。词性的不同可以是两者词性完全不同,还可以是一个词有兼类的用法。“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黄伯荣、廖序东2002:57);“例如:“尊敬”和“尊重”。“尊敬”比“尊重”的词类更多,“尊敬”既可以充当形容词,也可以充当动词;“尊重”只能充当动词带人宾语。我们可以说“尊敬的老师”、“尊敬的先生/女士”,也可以说尊敬某个人;但是只能说“尊重某个人”,却不能说“尊重的老师”,即“尊重”不做定语,“尊敬”却可以做定语。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特别”和“特点”,也常常是留学生容易混淆的词汇,很容易说成“很特点”,特点是名词,只能说“很有特点”;“特别”是形容词,应该说“很特别”,所以描述一个东西与众不同应该说成是“很特别”或“很有特点”。再比如“勇气”和“勇敢”。

再如“害怕”、“恐怕”和“可怕”。三者有一個共同语素“怕”,两者本义都表示主体对象的一种畏惧担心的心理,但是“害怕”是比较单一的心理动词,“恐怕”显然已经发展出了情态意义,常常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推测,而且这种用法更常见。因而,“害怕”后面常常出现的是人/动物之类的,而“恐怕”是高谓语,其实是一个副词,后面常常可以跟一个句子表示不确定的判断。“可怕”则是形容词,可以跟“可爱”、“可恨”联系起来教学。

三、考虑语境:词语共现

学习者在遇到生词时常常利用相关的知识和线索猜测词义(Hulstijn,Hollander,& Greidanus,1996),从实验研究来看,语境线索是学习者用来猜测生词词义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语境是指一个生词或短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毗邻它们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甚至是整个篇章,以及读者自身的背景知识等。语境经常可以用来限定目标词或短语的意思,帮助读者理解目标词或短语。所以语境对学习者猜测词义是至关重要的。目标词所在的语境常常包含学习者熟悉的成分,能为这个生词提供额外的信息,帮助学习者把这些熟悉的成分和目标词联系起来。如果共现的成分跟目标词高频出现,则常常会在学习者的大脑中形成一种模式化,以后再遇到同样的语境,大脑中就会激活相应的图式,帮助学习者理解目标语的语义和使用方法。就近义词辨析来说,考察与目标词共现的词语就是利用语境来解读目标词的方法。与目标词共现的词语搭配有多种情况。对于动词而言,很多近义动词的区别在于其共现搭配的宾语有所不同。比如“具有”和“拥有”。“具有”的语素中不仅仅是一种所有,而且还涉及到的是“具备”,常常搭配的是具体的事物,具有某个特点/本领/技能等;但是“拥有”就是事物的归属,指的是所有,常常搭配具体的事物,比如拥有某个东西/物质等。再比如“理解”和“了解”,“理解”是表示感情的认同,“理解”后面的搭配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比如理解了某人的苦衷,理解了某人的所想所思;但是“了解”主要侧重在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熟悉度,相当于“知道、明白”,因而搭配更广泛。动词前后的施受关系也常常是区别对象。比如“赡养”和“抚养”,“赡养”只能是子女对父母;“抚养”则是父母对子女,两者的施受关系不同。动词还有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之别。比如“举办”和“举行”,“举行”是自主动词,其主语常常是受事宾语,比如:(1)a.运动会如期举行。b.*运动会如期举办。(2)学校举行/举办了一场运动会。

四、考虑情感:褒义-贬义

褒贬意义是凸显的评价意义,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褒贬态度。褒义词语是构成正面评价的词汇资源,贬义词语是构成负面评价的词汇资源。搭配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內容是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卫乃兴指出:“语义韵是指相同或相似的语义反复与节点词在文本中出现,使整个跨距内弥漫了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嗜好”和“爱好”。“嗜好”指特别深的喜爱,常用于“赌博、抽烟、饮酒”之类耗财伤身的事情,含有贬义色彩,但也可用于对一般事物的喜爱,不含贬义色彩。“爱好”表示一般的喜爱,语义较轻,是中性词。“充斥”是表示容纳关系的动词,后面常常跟贬义色彩的词汇作宾语。例如:(3)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但是“充满”则多为搭配积极色彩的词汇,比如:(4)房间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可见,用色彩情感意义区分近义词,其褒贬义可以是词汇本身,还可以是其所在的语义韵。李斌,陈小荷(2009)把一个褒贬词语所关涉的对象限定为一个三元组:评价者—褒贬态度—褒贬对象,把“评价者”和“褒贬对象”称为“评价角色”,进而把褒贬词语的“褒贬指向”定义为:由褒贬词语的褒贬义所决定的,评价者对褒贬对象的态度在语义角色上呈现的指向性。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比如:(5)开发商牟取暴利。牟取的贬义指向的是施事开发商。(6)他为人民谋取利益。“牟取”和“谋取”的褒贬之分在于受事。牟取的宾语对象是贬义,“谋取”是设法取得,可以是积极义的。(7)他抹杀/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抹杀”和“扼杀”这两个贬义词的贬义都指向施事,但是后面的宾语成分反而是积极的语义色彩。这两种区别需要跟学习者讲述清楚,不仅仅是分清褒贬,还需要分清褒贬的语义指向。

五、考虑情态:主观-客观

张谊生(2000)将汉语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限制性副词三个大类。评注性副词就是一种典型的主观性副词,表明说话者的态度。评注是主观性的概念,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褒贬所能涵盖,评注表明或隐含说话人或作者立场、情感、态度,是语言人际功能的体现。张谊生将评注性副词分为全副评注和半幅评注;全幅评注是对整个命题进行评注,半幅评注是对述题部分进行评注。全副评注充当高层谓语,表达说话人对所表达命题的主观倾向性或态度。很多评注性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难讲解,学生使用时也会出现很多偏误。我们发现留学生在主观性副词的使用上明显比非主观性副词的偏误要多。比如:“简直”和“几乎”,简直表示的是说话人不敢相信事实,含有强烈的主观性夸张语气和色彩;“几乎”则是一种对事实的客观陈述。表示程度的副词也有主客观之分。如果仅仅把“很/真/太”等同起来而没有区分它们的主客观之别,留学生是无法自由选择使用的。程度副词“太”“真”用在形容词前面都具有主观性,用在不同的形容词前面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用在含有褒义的形容词前面,带有赞叹的意味,如:“太美了”,“太精彩了”、“太棒了”等等。用在贬义前面则有贬斥的意味,如:“太脏了”、“太恶心了”。两者都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强调了说话人的语气。但是程度副词“很”是一种客观陈述,客观量则是一种理性判断,是一个陈述性的命题,主观量是从说话人的主观感觉方面说的;客观量则是从说话人的理性判断来说的,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用主观性和主观量来对上述形容词谓语句作出区分,从而让学生们灵活运用,依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句子来表达。

六、考虑体貌:现实-虚拟

表示让步关系的前项连词有很多种,比如“尽管”、“即使”和“就算”。它们均表示对某个条件的让步,但是不同在于后一个分句搭配的词语上,如下所示:

1.尽管今天下雨了,我还是要出门逛街。

2.即使今天下雨,我还是要出门逛街。

3.就算今天下雨,我也要出门逛街。但是在体貌上这两个词有所不同。“尽管”的后续成分往往是已经发生的,是现实的情形;而“就算”表示的是说话人虚拟的状况,是非现实的。“不管”跟其他让步相比,“不管”后面表达的是一个量级概念,常常用下面的句型:

4.不管今天下不下雨,我都要回家。

5.不管今天雨下得多大,我也要回家。“不管”虚拟的情况不仅是非现实的,而且是对非现实世界任何情况的否定。

七、考虑语体:书面-口语

人们在运用全民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交际目的、对象、内容、方式、场合等的不同,因而在选择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材料等方面形成一些各具特点的言语表达形式,即语言的功能变体,简称语体。语体区分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的必要性已被很多学者论述过(胡明扬,1993;丁金国,2005;李泉,2004)。很多可以用在口语的、非正式场合的词汇用在书面语体中不恰当,反之亦然。近义词的辨析中也会涉及到语体因素。很多近义词的区分体现在适用语体的不同。比如“畏惧”、“惧怕”和“害怕”,“畏惧”和“惧怕”用于书面语体,“害怕”适用的语体范围更广。

有些不仅仅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还有其他具体语体的区分,比如“收养”和“抱养”的使用语体是不同的。“收养”,是在无血亲的人之间建立合法的拟制血亲关系,享有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是法律语体常用词汇,我国有《收养法》;抱养,则不产生上述权利义务关系,不用于法律语体。

八、考虑语篇:复句之间的关系

很多词汇的用法必须理清前后复句的关系。“当然”、“必然”和“固然”,三者都是表示确定义的副词。但是三者所连接的复句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当然”除了表示确定义,还可以表示一种追补性的让步关系,比如:

1.不论多么长的句子,我们都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使它更长。当然,实际说话的时候,句子并不会太长。

刚好相反,“固然”除了表示确定义以外,也能连接复句,但是连接的是让步关系复句的前项,例如:

2.对于提高效率而言,课程工具固然重要,但丰富而易于检索的资源库也很重要。

“固然”一方面表示对前项的肯定,另一方面还有引出转折后项的作用;“当然”则常常是用于后项的转折。

本文辨析的近义词大多还是以相同语素为基本前提的,因为相同語素的近义词留学生们最容易混淆。但是在分析易混淆词时,不能完全拘泥于相同语素的一对一混用,在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还需要从语义出发对近义词进行聚类观察,很多并不具有相同语素的词汇也有相同意义或某个义项的近义混用。比如:了解/懂得/明白;表扬/称赞/鼓励……还有一些词汇跟结构的近义误用也常常出现,比如:都表示假言判断的“如果…就”和“要是…的话”。都表示选言判断的“或者…或者”和“要么…要么”等。这都需要我们根据词语或结构所表达的相近语义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对比出它们的不同进行举例说明。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我们在近义词辨析中需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承认一些近义词的模糊地带。虽然近义词的定义是其词语对在内涵上是两个概念,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近义词如果非要解释得过于清楚,非要当成是两个概念的话反而会加重教学难度且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荐.近义词说略[J].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90.

[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3]李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J].汉语学习,2004,(1).

[4]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3).

[5]洪炜.语素因素对留学生近义词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1).

[6]洪炜.汉语二语者近义词语义差异与句法差异的习得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3).

[7]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8]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3).

[9]杨黎黎.认识情态词向让步标记的发展[J].汉语学报,2012,(4).

[10]杨黎黎.假设条件句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5,(1).

[11]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12]丁金国.语体意识和语言应用[J].修辞学习,2005,(3).

[13]胡明扬.语体和语法[J].汉语学习,1993,(2).

[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Hulstijn,J.,Hollander,M.,and Greidanus,T.(1996)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by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the influence of marginal glosses,dictionary use,and reoccurence of unknown words. Modern Language Journal,80:327-339.

On the Synonym Discrimination in TCFL

YANG Li-li

(School of Humanity,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12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methods to differentiate synonyms. The various meaning of morpheme will yield to the different meanings in synonyms. Synonyms also have various word class,which can lead to their different usages. The co-occurrence of context and collocation is one of the measurement. The color of the praise or blame meaning is one of the inspection standard;In addition to denotations,words carry connotations-the rich cultural and emotional meaning. Some synonyms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real world and virtual world. From styl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connection are important ways to distinguish synonyms.

Key words:Synonyms;Chinese teaching as foreign languages;morpheme;context;objective-subjective

猜你喜欢

主客观汉语教学近义词
怎样辨析近义词
委婉语教学研究
Outdoor air pollution as a possible modifiable risk factor to reduce mortality in post-stroke population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特大型高铁车站高架候车厅声环境主客观评价研究
双重阶层意识与主客观记忆(1)——以黄龟渊故事为例
昌吉州主客观温度预报检验及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