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适应与转型

2017-05-17陈明华

现代交际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陈明华

摘要: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新学的发展,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但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之间,文化建构却出现了无法弥合的裂痕,国人本土文化价值本位的缺失造成了当下信仰真空的泛滥,如何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中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塑国人的根性集体无意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广东省肇庆市传统文化教育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传文化 教育 中小学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17-02

毋庸置疑,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新学的发展,完善了中国学科体系的科学化建构,中西文化的融合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了与世界教育体系的对接。但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之间,我国的文化建构却出现了无法弥合的裂痕,国人文化价值本位的缺失造成了当下信仰真空的泛滥。如何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中有效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承袭国学优质文化传统,重塑国人的根性集体无意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一)重塑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精神世界也获得了丰富,多元共生的价值观日渐形成,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公众信仰迷失和道德失守的情况较为普遍,于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因为受到影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元混在的情况带来了重重隐忧。重塑公民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举国文化竞争力的强弱。

(二)继承和创新华夏文化的需要

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孕育发展的精神土壤,承载着国人几千年休养生息的集体无意识,是华夏儿精神品格的核心DNA,传承和发展华夏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义务。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出版物和版权贸易逆差使得海外网游文化正在屏蔽和异化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的价值体系。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所造成的割裂伤显然至今仍未愈合,恐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的对接。当然,华夏文化有精华,亦有糟粕,需要我们去伪存真,保留和承继对当代中小学生价值观塑造更为有益的成分,对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现代阐释。

(三)人格塑造的需要

我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孕育、发展和实践的产物,是特定地域、土壤、体制和机制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几代人,若干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基因具有跨民族、跨时代的普适性特点,尤其是在价值真空的当下,需要我们从古代人的智慧中去汲取营养,将其融入到当代中小学人格塑造的过程中,通过知行合一的理念,将优秀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人格新型的塑造。

二、中小学开展传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问题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语文教材,虽然逐年增加了古诗文所占的比例,但是总体而言,在内容的选取方面,还是存在诸多的质量瑕疵。甚至不排除杜撰或者是以讹传讹的篇章。更为严重的是地方自行开发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地本或校本教材,更是存在嚴重的质量瑕疵。表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全”有余而针对性不足,从蒙学类、经典类到选编类一应俱全,内容涵盖面大,但是选取相对随意,与不同年级的配备缺乏学理上的依据。教材质量层面甚至存在文字角度方面的失误,印刷质量也堪忧。

(二)教法问题

教师的教法因为囿于应试教育的陈旧思维,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几乎和其他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一个样,更多体现的依然是以师为本。即便是有较为前卫的教学手段作为依托,如翻转课堂等,但还是会受传统思维的限制,对文本的分析过于局限,“标准答案”似的互动思路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本得不到更为有效的发挥。

(三)师资问题

教学执行的主体——教师是完成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达成。尤其是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从整个肇庆市运作的情况而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大多是临时抓壮丁后进行集中培训,仓促上岗,虽然大部分教师具有语文教师的基础素养,但是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而言,与实际的要求相去甚远,国学功底极其薄弱,阅读量少,才艺底子薄,对于自身都吃不透的篇章很难做到更为有效地传达。由此可知,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问题不但体现在数量不足,还体现在质量不高。

(四)均衡问题

从国家战略层面,虽然也下发了相关的文件,但是更多的只能是倡导,尚未形成整一化的顶层设计,使得各省各地领会理解出现偏差,总体发展不均衡。从肇庆市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来看,存在着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城区的各中小学由于领导重视,硬件配套及师资配套较为到位,使得整个贯彻发展较好。基层的县市区而言,尤其是到乡村这一级,由于各方面配套的不到位,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执行情况只能是硬着头皮上,给各类课程随便贴一个传统文化的标签来凑数。

(五)特色问题

从韩国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教育来看,他们非常注重校本特色,不搞大一统,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学和中小学特色学校,使得国家层面就建构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国内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多以北京、山东和河南为范本,尚未形成学校的校本特色,即便有特色,模仿痕迹重,与地方文化结合不够紧密。肇庆的执行情况更是如此,几乎各校都是千篇一律,在开展传统文化艺术展演的时候,几乎是清一色的吟诵,手段过于单一。有条件的学校适度开发了一些校本教材,但是内容选取较为随意,大多是粘贴一些百度出来的励志故事,年龄段适应度低。

(六)效果问题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强化师资、突出特色、转型教法,目的无非是为了达成切实的教育效果。从整体推进情况来看,教育效果不容乐观,从官方到地方,从教师到学生和家长,重视程度在逐级削减,在应试教育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下,传统文化教育只能是边角料,基层在落实的时候存在着严重的应付心态,平时不搞,上级来检查的时候才搞,附和型的居多,研究型的居少。再者,因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缺少一个系统的可延续性的规划,使得各个受教育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彼此割裂的,内容设计和实践载体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安排,使得教育效果往往是看起来好看,听起来好听,用起来难用。

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未来的发展思路

(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

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为核心的步骤是顶层设计,虽然传统文化教育不适宜搞成大一统的规章,但还是需要一些制度性的限定,强化这项举措的可执行性。于传统文化教材开发而言,应该从国家层面,集中一批各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拟定一套或者多套传统文化教学参考书,使得教材内容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再者,所有的改革必然是需要成本的,从很多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来看,凡是资金投入力度较大的省份,步子就走得快一些,成果就多一些,效果就好一些。需要在制度设计层面,给予欠发达地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实现发展均衡的最大化。

(二)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师资问题是制约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从全国的层面而言,北京、河南、山东等省市由于身处文化中心,有着较为丰厚的国学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的起点高,自然容易达成培训效果。但是就其他省市而言,师资培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起点低、周期短、后续跟踪不够等问题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师资培训的效果。尤其是基层中小学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师资培训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需要国家或者是省一级政府层面,建立优质师资共享机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全省的协同创新平台来建设,整合和共享优质师资,慢慢弥合传统文化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

(三)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文化教育其特殊的教育内容决定了其教学手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从业教师在储备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之外,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使得传统文化既要入耳,更要入心,既要知,更要行,要牢牢把握结果导向,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得学生心态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欣赏的转变。

(四)凸显校本特色

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校为特”的理念,立足学校的自身优势,作为地方教育管理部分,也有必要对不同的学校进行分类引导和管理,力争实现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千篇一律的教育理念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全人教育理想的实现。

(五)注重教育实效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我们既需要“做文章”,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做“文章”,教育的事情不是儿戏,作为重塑核心价值观,承继华夏文化核心因子的浩大文化工程,不能只做表面装修,要脚踏实地地规划、实施和推进,需要注重教育实效,真正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的新挑战,需要我们在合理借鉴国内外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进一步凸显地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通过试点和课题研究,适度推广执行效果好的范例。自然,这个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为宏观的把握,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建构统一的认知,才能切实推进教育效果的真正达成。

参考文献:

[1]郝佳彤,崔月英,朱红.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5(1).

[2]顾青,吴魏.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5(1).

[3]杨志敏.论新时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问题[J].学术探索,2005(12).

[4]馬睿,刘珊珊.关于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