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高中物理课堂气氛的调节策略

2017-05-16钟健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

钟健平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节课堂气氛。通常,教师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增加实验的可视性;运用幽默滑稽的语言营造课堂气氛;肢体语言的应用;流行用语恰当充分的应用;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动静交替。

关键词:调节策略;实验的可视性;肢体语言;流行用语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93

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重要内容。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既要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要利用其无意注意。因为一堂课中要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分散,那是不容易的。讲课生动维持几分钟是可以的。可是,学生每节课要自始至终都维持注意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会产生保护性抑制。

要使学生的注意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必须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即在一节课中也要有张有弛,这就要合理地交替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以下是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增加实验的可视性

物理实验具有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功能。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启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特殊作用。对于课堂演示实验的要求,教师既要使实验目的明确,又要使实验现象明显,同时也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节课的引入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根细线可以把物体提起来,也可以用两根相同的细线来代替原来的一根细线把物体提起来,问:在哪种情况中,细线容易断裂?学生议论思考片刻后,可能会有争议。然后,教师演示用两只手各提一根線把一重物提起,并使两手逐渐分开,直至线断。也可以用橡皮筋来演示,以此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而且也加强了合力与分力关系的理解。

二、用幽默滑稽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优美的教学语言使教师情传意达,圆满完成课程的讲授,又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欢愉的感觉中完成对课程的学习。如讲“牛顿第二定律”时,在讲到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时,笔者选了班中一个大个子稍微胖的学生和一个小个子瘦一点的学生,问这两个学生摔跤哪个容易被摔倒?学生都会心地笑了,接着又问为什么?大个子稍微胖的学生对小个子瘦一点的学生的作用力和小个子对大个子的作用力是否一样?笔者通过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堂上创造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满了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三、肢体语言的应用

在课堂中,头、手、臂恰当的应用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以姿势助说话,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轻轻拍一下肩膀,有时是提示的象征,有时是给他们自信的表现。教师的手势与头如果比划恰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比如,在讲解电势高低及等势面时,教师可以用手势类比山坡上不同点的高低,从而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四、流行用语恰当充分的应用

如在学到磁通量的有关概念时,笔者板书:1Wb=1T.M2。笔者说:韦伯表示磁通量的单位。有的学生不明白,说不好记。笔者马上在黑板上板书:KFC。学生马上说出“肯德基”。接着,笔者又写QQ、MM、F4等,学生的回答比笔者写得还快!笔者说:“不好记可能是因为它不能吃,也不好玩,更不流行。但是,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的磁场中,它对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太重要了,并且以后学到电磁感应现象时会经常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住!”

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学生往往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非常感兴趣。在讲授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的有关规律时,我们可以把我国的科学前言进行介绍。例如,2006年1月12日早晨6时30分,中国在西昌宇航中心发射一枚中程反卫星导弹,并在太空释放出截击器,在离地860公里的极地轨道,以高速摧毁了一枚中国在1999年升空但已弃用的“风云1C”气象卫星。《纽约时报》称,中国此举似乎是想用实际行动向美日示警,中国有能力摧毁美军打高科技战争的“天眼”。由于美国间谍卫星轨道高度与“风云”气象卫星轨道相若,那么,中国能够射得下气象卫星,就等于能够射得下美国的间谍卫星。如果台海冲突发生,中国军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美军低轨道间谍卫星,美军的“天眼”就会被打瞎,变成无头苍蝇。结果,平时对物理没兴趣的同学也聚精会神得听起来,开小差的、正想睡觉的学生被笔者的讲述吸引了过来。此时,笔者的话题一转开始讲解卫星的运动规律了。

六、动静交替

所谓“动”,即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例如学生的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的讨论、激烈争辩等。所谓“静”,即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专心听课、静心思考和认真演练等。如果一堂物理课从头到尾始终处于动态,以致学生兴奋过度,将会造成课堂教学失控;倘若至始至终都处于静寂状态,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两者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教育学的教学节奏应是动与静的交替和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调控是一种应变能力,是一种师生矛盾转化的艺术,是一种教与学的矛盾。正确处理的技巧,是一种学生认识实践与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发展、磨合的技术。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是课堂调控能力强的表现。学生的所思所想,大都通过一定的言语、表情、动作表现出来。一句低声的嘀咕,也许是学生思想疙瘩的流露;一个困惑的眼神,可能正说明他们学习中的疑惑;学生的举手投足、一笑一颦,无不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信号,作为一位关心学生的教师不应忽视。如果我们能迅速捕捉到这些信息,那么据此作出科学的策略,这样就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是生活的学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进生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师采用各种手段使物理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这样,一定会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努力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物理、学好物理。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342500)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
此时无声胜有声
浅析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肢体语言,让英语课堂更精彩
肢体语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探寻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