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烧伤患者心理社交重建

2017-05-13路垚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

路垚

摘 要:烧伤患者在度过临床救治阶段后,面临着漫长而艰巨的康复期。身体功能的复健、心理创伤的弥合以及社会功能的重建给医护人员和家属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尝试通过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对烧伤患者的心理社交功能重建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心理社交;烧伤患者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87-02

每年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烧伤病患高居不下,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更多严重烧伤患者的生命能够被救治的同时,也留下了更为显著的心理和社交问题。对于烧伤患者来说,将面临对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一系列的重大考验。

烧伤病患心理的敏感性决定了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与其接触的每个人的反应及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其重返社区前所接触到的护理人员和家属是其心理社交发生变化的关键角色。带着这样的理念,在烧伤治疗团队中的社会工作者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角色和作用,即是本文的着墨之处,笔者将对工作中所使用的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烧伤患者心理社交重建做经验的回顾及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服务对象均来自于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烧伤整形及烧伤康复科所收治病患;服务模式及介入策略均来自一线社工多年的经验总结及升华。

一、针对烧伤患者的整合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烧伤整形及烧伤康复科每年收治的病患大概都维持在120人左右,其中烧伤面积达90%以上的特重型烧伤人数所占比例在14%。而烧伤面积在70%以上的人数占到21%,在这其中大部分都存在中重度的面部损毁问题。而其余的受伤程度相对较轻的病患,也需面对各种功能障碍的问题。

在烧伤患者整个康复阶段,可以将介入角度分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水平方向即介入的领域,可分为自我认知、社会交往、心理、社会适应;而纵向垂直来看,即介入时间,可分为:入院、关键性护理、院内康复、回归社会四个时间段。而这些层面所要求的解决方案也是多元的。

而社会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专业,经过几百年的专业发展,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为主体的三大直接工作手法。这三种工作方式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视角去分析和介入服务,更能够有效地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此外,可以利用社会行政、咨询、研究和督导等间接的服务方法,去推进与伤残人士生理或心理健康有关的社会政策的实施。而笔者认为烧伤患者所面临挑战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个案工作多为关注个体的微观心理层面;社会交往和适应多是由社会工作的小组形式来承担服务;直接关系到伤残人士福利政策等宏观问题就主要由社区倡导和政策咨询为内容的社区工作来提供。其次,从人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互动来看,烧伤患者所具有的社会性反映了他们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发挥其功能。社工不仅要关注社会对于烧伤患者提出的发展要求,也要关注烧伤患者个人的资源状况。

二、对烧伤患者需求的多方位介入

对烧伤患者需求的多方位介入亦即横向介入模式。突如其来的烧伤灾害能够打乱任何人的心理平衡狀态,继而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心理问题,恐惧、焦虑、抑郁、多疑都是烧伤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继而会影响到他们对自我的认知、社会交往以及今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针对烧伤病患所存在的自我认知、社会交往、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提出了介入策略。

(一)以烧伤病患的自主和独立需求为核心,协助烧伤患者重建自我认知及价值感

由于烧伤所导致的身体功能受限导致了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缺乏可控感,再加之社会上对病人的标签效应会让大多数人把他们定义为需要他人全面协助的群体。因此,当烧伤病患面对自己生活的抉择、日常事务的处理等方面都会受到他人“善意”的代为解决。这其实对于烧伤病患的心理会构成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烧伤病患会形成依赖他人以及对自己能力信心的挫败感。而这种对自己的失望继而会影响到烧伤病患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我们的康复机构中,会通过伤残适应辅导的形式来协助他们探索、理解和处理他们面临的困难,包括创伤事件的危机处理、情绪及情感的自由表达与接纳、伤残后功能障碍的调试与适应来有效地发展和利用具体资源和机会,来达成其个人成长、职业生涯及独立生活的目标。

具体的辅导模式中我们主要分为三种形式的辅导:个案辅导、小组辅导、家庭辅导以及电话辅导。

1.个案辅导。个案辅导中我们在给予烧伤个案积极关注及理解的同时,会针对其不合理的伤后自我认知及概念进行辅导及矫正。从日常锻炼的小事着手,协助他们订立他们可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有效措施,并且与他们一同讨论由伤后心理状态失调所产生的不适当思维和行为模式,引导他们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与他们探讨未来生活的模式安排。

2.小组辅导。在小组辅导中,我们主要是借助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烧伤同侪群体的共情来鼓励烧伤个案能够从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的状态中看到希望。通过组员间的相互观察、聆听及支持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合理适当的康复期望及行为模式。

3.家庭辅导。烧伤个案的家人也同样经历着内心的伤痛和情感的变化,烧伤个案普遍存在担心成为家庭负担,担心家人嫌弃的敏感负面心理。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们很可能会做出与自己初衷相反的伤害家庭关系的行为。家庭辅导主要是与个案探讨伤后家庭角色的转变、如何重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比如情绪表达、问题的解决方式等去推动家庭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

4.电话辅导。在烧伤个案返回社区后,我们也将为其提供持续的电话跟进服务,了解他们回到社区之后的情况,对于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情绪给予及时的辅导及支持。

(二)在社会适应性训练中增强烧伤患者的自我适应能力

烧伤恢复的周期较长,因此在康复初期,医院环境是最理想的康复场所,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烧伤个案由身体功能方面的依赖转而变成对于医院这个相对保护及接纳环境的依赖。我们从对烧伤患者的沟通技巧训练、获得社会资讯及资源训练以及社区生活技巧、工作场所适应性训练等方面入手,来解决烧伤患者的社会适应问题。

1.沟通技巧训练以及社区生活技巧训练是针对烧伤个案存在的人际交往退缩、沟通意愿下降和能力下降而开展的,我们通过提供场景模拟以及实地任务实践的形式来训练,比如:安排他们参加外出超市购物、聚餐、乘坐交通工具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等形式来让他们去适应、学习如何接受别人眼中的自己,回应他们的目光以及与他们形成互动的技巧。

2.获得社会资讯及使用社会资源训练。通过案例分享、过来人分享成功经验使烧伤患者获取相关资讯,通过邀请过来人分享创业的经验获得再就业及自主创业的相关资讯或途径。

3.工作场所的适应融合。对于有需要以及有条件重返职场的患者,我们会为其提供进入职场前的心理调适及具体技能训练,如面试技巧、工作技能学习、职场人际沟通,使他们重新进入工作的角色,提升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

(三)社会支持网络

纵观烧伤病人的住院治疗和社区康复的整个历程,从入院初期的心理情绪压力舒缓,到治疗过程中的家庭关系、治疗费用、医患沟通等问题的介入,再到治疗结束后回到社区持续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在这个过程中,烧伤病人群体间的互助支持网络尤为重要。

三、对烧伤患者心理社交复原的分阶段满足

对烧伤患者心理社交复原的分阶段满足亦即纵向介入模式。当烧伤病患来到本院康复直至出院后的跟进过程中,社工是需要配合其康复的不同阶段来开展工作的。当我们运用介入的时间维度来分析和检视烧伤患者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有针对性且具备操作性的解决方式。从介入时间来看,可分为:入院、康复适应、院内康复、回归社会四个时间段。

第一,入院。大多数患者是刚经历过死亡的恐惧、混乱和心理冲突而来到医院进行康复的阶段。此时,对于社工来说,第一项任务就是与烧伤患者及其家庭建立关系,减少其对新环境的适应性焦虑,并且评估其各方面情况,不仅包括受伤的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还有患者的优势资源和需求。

第二,康复适应。这一阶段与入院阶段是有重叠的,大多数患者在转入康复医院的时候,刚刚经历了大量的药物介入和手术治疗,身体上还有一些开放性创面,生理层面的危险期并未完全度过,积极对患者表达关注并且告知患者康复的每一点进展最为重要,患者由于睡眠障碍以及身体的脆弱性,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面对面的溝通,因此,这个阶段,社工的主要责任就是与其家属一同陪伴及鼓励。而在此时,社工可以对家属给予更多的关注及介入,为其提供关于烧伤患者的康复知识以及辅导家属与烧伤患者的沟通方式及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第三,院内康复。在烧伤患者身体生理功能逐渐恢复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发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发生了永久毁灭性的变化。而容貌变化、身体功能的障碍将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赋予消极悲观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烧伤患者变得情绪暴躁、极端敏感,在这一时期的介入方案中,社工将对烧伤患者的无望感及无助感进行积极的关注。我们通过各种形式使患者产生对于治疗进展以及达成目标的积极感受,这不仅提升了患者坚持枯燥重复治疗的动力,也促进其重新找回对自己生活的把握和控制感。

第四,回归社会。我们所做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烧伤患者重返社会及家庭,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要与社区中各类人进行人际交往,这不仅对于烧伤病患及其家属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社区来说,也需要为烧伤残障人士做出准备。因此,我们不仅会帮助烧伤病患模拟人际交往的日常情境,也会对社区进行接纳残障人士的宣教及倡导。

四、展望

对于备受身体及心理折磨的烧伤患者来说,推动他们重返社区是烧伤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烧伤患者身体康复回到社区后,对于他们的社交心理重建工作仍然需要跟进甚至贯穿于其一生。

参考文献:

[1]宋丽玉,曾华源,施教裕,郑丽珍.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2]Malcolm payne.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冯亚丽,叶鹏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赵国丽.烧伤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岳丽青.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5]何梅.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特点及促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4.

[6]杨珍.烧伤患者的韧性、抑郁和生活质量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