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4例临床观察

2017-05-11付祥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付祥国

[摘要]目的:觀察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研究组使用奥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研究组IL一6为(10.36±2.07)ng/L,低于对照组(36.48±7.2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血清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柳氮磺吡啶是临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在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等方面疗效较好。为探讨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48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符合《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药物过敏患者。以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男15例,女9例,年龄范围21~54岁,平均年龄(44.1±5.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6±0.7)年;腹痛20例,腹泻18例,黏液脓血便16例,消瘦8例;其中初发型患者14例,慢性复发型患者6例,慢性持续型患者4例。对照组男16例,女8例,年龄范围20-55岁,平均(44.6-+5.0)岁;病程0.8-7年,平均病程(4.1±0.3)年;腹痛19例,腹泻16例,黏液脓血便15例,消瘦10例;其中初发型患者15例,慢性复发型患者5例,慢性持续型4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450,规格为0.25g)口服,1g/次,4次/d,治疗5周。

研究组:采用奥沙拉嗪钠胶囊(浙江众益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61,规格为0.25g)口服,1g/次,3次/d,治疗5周。

1.3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集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水平。试剂盒购自罗氏公司,操作根据说明书进行。

1.4疗效判定 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经积极处理后好转。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2例,呕吐2例,食欲减退1例,头痛2例,白细胞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组织慢性炎症反应,主要发病机制为体内免疫系统激活及肠粘膜炎症反应,较多见为初发型及慢性复发型。IL-6是一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促进溶酶体吞噬作用,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王海英等研究结果表明,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多数有效成分在大肠经肠道细菌裂解,其中5-氨基水杨酸为主要有效成分,磺胺吡啶则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头痛、皮疹、贫血、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奥沙拉嗪钠是新一代5-氨基水杨酸制剂,口服后较少吸收入血,直接到达结肠部位裂解为5-氨基水杨酸,显著降低炎症反应,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本次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采用柳氮磺吡啶和奥沙拉嗪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林恒等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可行。

综上所述,奥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突出,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三重免疫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研究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有效性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肠炎清对ICUC大鼠结肠组织TLR4、NF—κB蛋白表达、TLR4mRNA的影响
血清抗体检测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血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