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浅探

2017-05-11刘蓓

新会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

刘蓓

【摘要】“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主体现代信息技术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广泛应用,开启了“互联网+”的应用时代。审计质量始终是会计师事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决定其审计的有效性。应用“互联网+” 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审计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以“人和”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工具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对策。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内部质量控制 “互联网+”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及其功能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极大地拓展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也促进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飞速发展。然而财务丑闻的不断曝出,引发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事实上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恶意的低价竞争已让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了低价揽客,员工工资低无法留住人才,从而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公众信任危机,业务收费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中。如何抓住“互联网+”的机遇,有效提高审计质量,使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回归良性循环轨道,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当务之急。

根据2010年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5101号——质量控制准则》规定,审计质量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法律法规,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出具的报告应适合具体情况。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即考虑整体宏观环境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其控制主体不单指会计师事务所本身,还包括政府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及客户;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则仅指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质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提出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1.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改制做大做强

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正式开启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做大做强”工程。201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将合并浪潮推向顶峰。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近五年《中國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显示,自2013年以来,经过合并的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已超越部分“国际四大”,跻身前列。

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0年共同发布了关于印发《财政部、工商总局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由有限责任制转为特殊普通合伙制,转“资合”为“人合”,实现了合伙人法律责任的适度分离,避免了无过错合伙人为其他合伙人的违法行为或重大过失“买单”,有利于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强化质量控制的前提下稳步扩张,不断做大做强。

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在“做大”的同时,是否真正实现了“做强”?

由表(1)可见,自2013年内资大所“强强合并”以来,并未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1+1>2”,被证监会查处的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减少,其中不乏国内知名大所。所查处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总分所由于一体化造成的质量控制不完善,以及重要审计程序的缺失等方面。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及改制并未使审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质量控制制度在整合时存在问题。2013年,美国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低审计质量造成的审计失败具有传染效应,并指出低审计质量的纵向传染很可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出现问题,且一直未做改进,以至于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方面存在思维定式与路径依赖,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低下的问题长期存在并难以纠正。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1.事前控制

(1)信息共享欠缺。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采取总分所的管理模式,对业务承接与立项设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所与各分所间,或规模较大的分所各合伙人间往往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以致出现不必要的内部竞争,造成业务流失和审计风险的增加。

(2)项目分级不清。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和风险大小划分业务级次,根据业务级次进行风险评估并完成后续的质量控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业务信息填写等初级工作由助理审计人员完成,很容易造成分级不清,导致应作为重点质量控制的项目流失质量控制体系外,从而使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受损。

(3)风险评估不足。对于大型及存在重大风险项目,应由主任合伙人或风控部门审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业务量巨大,审核人员很可能判断失误,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审计风险上升。

2.事中控制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人力往往是其主要资源和审计质量的基本保障。

(1)人才流失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正常的人员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业务繁重、薪酬不合理、培训不完善等弊端,每年人才流失率高达30%至40%。尤其是处于“金字塔”中间层的经理级,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更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执行者,却流失最严重,在羽翼丰满后选择跳槽到待遇更好的“国际四大”或企业,造成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结构如图(2)所示。同时,留下的中间层经理级人员承受的压力将更大,助理审计员也常被揠苗助长,提前承担过大责任,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审计质量下降。

(2)人员素质差异。“国际四大”成立时间长,组织文化、人事和培训机制较为完善,相较而言,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合并产物,存在磨合困难,组织文化上有冲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3)独立复核不受重视。由于质量控制部门非直接创收部门,刚起步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控制部门仍主要作为后勤服务部门。职级和预算的限制造成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审计质量控制受损。

3.事后控制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于年中会对上年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例行检查,全面、系统地评价各业务部门的审计质量,但多数流于形式上的监督,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质改进作用不大。

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构建

1.建立项目数据库共享平台

将全所项目资料分库整理,分设待立项目库、已立项目库、已拒绝项目库、风险项目库等数据库。所有合伙人通过互联网对数据库进行共同维护,信息上传后由总所风控部门进行审核确认,建立数据库共享平台供所有合伙人随时查询使用。

2.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系统

利用统一标准建立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相应节省人力并降低风险。全所各待立项的项目信息输入平台后,首先,系统自动与上述项目数据库共享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跳出警示信息,拒绝立项操作,转至总所风控部门审核,只有提供充足的依据后才可由风控部门或主任合伙人审批立项。其次,系统自动根据预先设定值对项目风险进行预筛选,对筛选出的重大或异常项目,自动转至总所风控部门人工审核。最后,系统自动根据项目组提供的信息对项目进行分级,并在出具报告时核对相关信息,如前后出现重大差异(立项分配级别低于报告应属级别),跳出警示信息,拒绝出具报告,转至总所风控部门审核,只有提供充足的依据才可由风控部门或主任合伙人审批出具报告。

3.建立合伙人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平台收录所有合伙人相关执业、奖惩等信息,根据信息库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合伙人资质,并分析合伙人专业方向。在待立项的项目信息输入平台后,系统自动确认合伙人资质,如不符合标准,跳出警示信息,则拒绝立项操作。出具审计报告时,系统再次检查签字合伙人信息,如与立项发生变更且不符合标准时,自动跳出警示信息,则拒绝出具报告。对于需复核合伙人进行独立复核的项目,系统可根据数据库中合伙人的专业方向,快速精准地匹配出最适合的独立复核合伙人。

4.建立业务系统

业务流程由互联网系统实现全程电子化控制。合伙人、部门和项目经理在系统中完成审计策略、计划确定与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后,助理审计人员根据要求的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若有审计程序未完成,则无法进入下一步工作,以防止由于助理审计人员经验不足而造成重大审计程序的遗漏。同时,合伙人、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并与助理审计人员沟通,在经过三级复核审批完成后系统才可进入下一步程序,防止项目未经过或缺少项目组内部复核。质量控制人员也可以在审计项目进行的任何阶段,通过互联网对项目的进度及情况进行复核。项目合伙人、质量控制部门、独立复核合伙人,均可对争议提交技术咨询,进入总所技术部咨询系统,待所有问题解决后系统才可进入出具报告流程。所有审计底稿及资料由系统归档留存,以保证在会计师事务所內更换审计项目组时,系统可自动完成交接,避免人员流动造成交接不清。

5.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和人才储备库

每年总所通过业务系统抽取全所合伙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项目,通过互联网安排各质量检查人员进行执业情况审核。对被检人员进行执业水平分级,分发至各质量控制人员,同时要求在后期的质量控制中,对不同级别人员的项目区分审核力度及重点,有效整合分配资源。如表(2)所示。

同时在全所范围内建立人员共享库,由总所协调,统一调配。对于长期评分为优的人员,建立人才储备库,重点培养;对于长期评分为中的人员,给予机会,鼓励其向优秀发展;对于长期评分为差的人员,可考虑劝退。

6.建立文件及技术信息共享系统

对于重要的文件及时在系统中弹出,保证全所员工充分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取各行业最新信息,并根据立项情况,由系统自动、持续向各项目合伙人、经理、项目经理发送相关项目的行业信息,使项目成员加强对项目风险的判断。

7.建立网络培训系统

会计师行业由于其专业性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网上培训系统可方便员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充电。培训成绩可作为人才储备库信息来源之一。

五、结语

“互联网+”带来的是理念和模型的改变,打破了以往束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人力和技术障碍。利用大数据,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审计对象、报告等整体数据的梳理甄别。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做到信息、数据、人员的共享及对风险的识别,将各类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真正将精力放到依靠专业知识、经验和职业判断技能为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更专业化、更高质量的服务上,并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廖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以A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3.

[2] 王琰,杨鑫,杨王.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6):64-76.

[3] 余芳沁,董贤磊.低审计质量会在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内传染吗 [J].财务与会计,2015(10):78-79.

[4] 吴晓利.总分所管理模式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以ZQ会计师事务所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
基于SWOT分析法的山东省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
基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
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河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