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7-05-10卫红芳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幼儿园

卫红芳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一:我园小五班的一名幼儿,名字叫瑞瑞,男孩,刚满3岁的一名男童,在家事事都要如他意,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从小娇生惯养这他,现在又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去上幼儿园,心里舍不得,只要他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就依着他,一个月也就上几天幼儿园,孩子的一切家人都包办。

案例二:我园小二班的一名幼儿,名字叫茗茗,女孩,在室内游戏时,老师叫她一起与小朋友玩儿,她不理睬,也不玩其他游戏,就只是自己坐着;在室外游戏时,老师与她一起互动,她还是自己溜边,不和小朋友玩儿,总是不喜欢和人接触。

针对这两个幼儿,我和班级教师进行了几次沟通,教师说她们也是尽力与幼儿交流,与家长沟通,说幼儿的问题,咱们一起解决,但幼儿还是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为此,我也是绞尽脑汁,不知所措,在网上搜集了关于幼儿心理的知识,也借关于幼儿心理行为的书来看,作为一个刚当母亲的我,我的孩子上幼儿园要是这样,我会怎么样?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家长若能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在的父母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对孩子的关注就少一些,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孩子,再或者是请来的保姆看孩子,这对幼儿的习惯养成,都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幼儿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十分需要有人来引导,对于处在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心理的疏导有一下几方面: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最佳

幼儿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发展身体健康。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为保健医,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给予幼儿相应的疏导和帮助,会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健康的成长,针对案例二茗茗的情况,我每天都进班看看她,和她说话,她开始的几天都不理睬我,我拉她的小手,她也会挣脱开,后来慢慢的她对我有了笑容,再后来她就觉得和我很亲近,用涂抹吐到我的身上,班级教师看到了之后,就说:“茗茗,不可以这样对卫老师,这样是不礼貌的”,瞬间她又不理我了,也不笑了,也还是不和其他幼儿玩儿,我说:“茗茗,没事,衣服脏了,我可以洗,我不怨你,但是这样确实不礼貌,如果是别的小朋友这样对你,你会不会不开心呢?”听完我的话,她有了一些反应,但还是不理睬大家。这往别人身上吐吐沫,有可能就是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可能不对,但是我們得慢慢的来告诉她,引导她,改变她。大概过来一个多月,茗茗终于和小朋友一起玩儿了,也和我打招呼了,没有芥蒂,天天很开心。具体的说,班级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就像案例一中的瑞瑞: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开心就不来幼儿园,老师对他百般照顾也没用,每天做家长工作也是不管用,直到中班,坚持每天来园,现在瑞瑞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和之前的瑞瑞比较长大了很多,这就成功了一步。再回头分析原因,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

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呢?

(三)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想对自己孩子一样,无微不至。

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无论孩子对与错,等孩子能认真听你说的时候再细细道来。

3.发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有相应的观察计划。

(四)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一)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二)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三)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知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四)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从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经质,凡事战战兢兢。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侯素雯.林建华.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这样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3]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4].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幼儿园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爱“上”幼儿园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