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5-10高艳平

关键词:信任心理健康

高艳平

摘要: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学校重点的关注点。学生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影响。教师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环境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山区寄宿制;心理健康;信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及学校布局规划调整,越来越多寄宿制小学的出现,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学生年龄较小,过早的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庭亲情氛围的缺失和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影响。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还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变化,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环境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健康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下面是本人对山区寄宿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一些看法:

一、山区寄宿制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缺失了父母亲情导致孩子孤独、不善交流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父母的关怀能伴随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而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孩子来说,过早的离开家庭开始集体生活,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变得过少。对于孩子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见到父母,这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孩子与家人过分亲近,另一种则是孩子与家人过分生疏。再加上山区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又不高,他们更多的只是从物质方面去满足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满足孩子的心灵需求。长期如此易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异常如胆小怕事、性格孤僻、孤独冷漠等问题。

(二)远离了家长的监管导致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

很多人认为,离开了家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增强,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在孩子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较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恶劣的行为。例如孩子的卫生状况就是首要问题。在教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班里有一个孩子每周一到校时都干干净净,但到了周五就成了小泥球。和住宿老师沟通过之后才知道他基本上每天都不洗脸,即便是洗脸也要住宿老师看着时才象征性的沾沾水,后来我给他讲道理提要求,才能保证每天的小脸干干净净了。还有一种常见问题就是住宿生偷吃别人的东西,当问到为什么会吃别人东西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孩子会说是看到了别人有好吃的而自己的吃完了或者家长不给自己买,这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而此时没有家长的指导和管理,坏的行为习惯养成了,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就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对寄宿制学校环境不适应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

山区孩子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人,甚至有些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加之父母对其娇生惯养,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人他们就不知所措。而实际上每个人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人际交往的方式,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出现环境适应障碍。有的变得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有的变得沉默寡言、孤僻任性。针对这一点还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导致情绪波动大

我校一年级的孩子就离开自己熟悉的家过寄宿生活,而学校里都是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再加上年龄小、胆小害怕,他们就很缺乏安全感,不敢独自面对校园生活。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时候,有的孩子哭着喊着就是不让家长离开,甚至要和家长回家不愿上学,即便留在学校也不能安心学习。

2、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除了上课之外,还要上晚自习,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缺少了放松心情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对于学校生活质量不满意。同时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有限,看电视、上网的机会基本上没有,在课外知识的获得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开阔眼界。集体生活的局限与学习生活的紧张,易导致孩子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自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问题。

3、同伴矛盾带来的不良影响

山区寄宿学生需与同学长期共同居住在相对狭小的校园环境内,他们的交往对象主要是同伴,导致同伴交往中的摩擦也会很多。由于他们的课后生活也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和同学发生的不愉快也无处倾诉。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寄宿之前就独来独往不善于交流,再加上习惯了以往的家庭生活,刚住在学校就和宿舍的其他人闹别扭。曾有一个三年级的女孩就是如此。她和宿舍其她人相處不太融洽,想搬到别的宿舍住,她的父母也想让我们给调换一下。当时我觉得不应该让这个女孩逃避问题,便没有立刻答应。后来我在与这个女孩谈心的过程中让她渐渐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尝试着去适应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每个人迟早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学校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如果连这样的小环境都不能适应,将来我们怎样去适应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呢?后来这个孩子再也不提换宿舍的事了,因为她已经自行解决了与同学的矛盾,也能和其他人很好的相处了,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欣慰。

二、山区寄宿制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山区寄宿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很复杂,有来自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要想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从多方面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管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从学校角度出发,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课余生活匮乏,致使他们更加思念家人,因此要改变学校住宿条件,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让学生学的踏实、玩得开心、住得温馨。例如:我校增加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搭建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的空间舞台;架设天文望远镜,组织科技活动等,为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提供舞台。另外,定期组织学生在晚自习的时间看有意义的影片,开放学校的计算机房,让孩子有更多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学校寄宿生活也不再单调。我校不断提高学生主观生活满意度,提高学生感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心理,排解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内心失落感,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二)从教师角度出发,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能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才能最大地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由于远离自己的父母,缺乏情感的交流,心理上比较孤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到了解、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大部分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畏惧等心理不愿意与老师交流,教师就要有耐心和细心,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的谈心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正缺点,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特别内向的孩子来说,通过书面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一个平时各方面表现很出色的女孩,突然一段时间上课时常走神,我觉得很不正常。她不善言谈,所以我就在她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字条询问她的情况。果然在她的回信中对我说明了情况以及她目前的困扰,原来是班里的一个男生喜欢她,可是她觉得现在还小,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又不想伤害那个男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在回信中告诉她,对一个人有好感很正常,那个男生喜欢你正是因为你各方面表现出色,你可以和那个男生做学习上的朋友共同进步,不用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到两个人。后来她很好的处理了这件事,也没影响到他们两个的学习。

只有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敞开心扉,教育才能更有效的进行。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困难中挑战自我,在彷徨中寻求帮助,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校与家长紧密联系,树立统一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当然少不了家庭教育。尽管是在山区寄宿制學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不定时家访,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沟通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向家长宣传正确对待和教育子女的方式引导,能有效的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家长与教师树立了统一正确的教育观念,才会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人的一种全面关怀与心灵感化。山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很重要的现实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只有对寄宿制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平坦大道。

猜你喜欢

信任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表示信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