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中历史课堂充满“人性”

2017-05-10康文金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高中教育人性

康文金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高中教育普遍缺失人性教育环节,在这种教育状况下,学生们普遍情感麻木,道德责任感匮乏,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更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历史是高中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蕴含了无数感人至深、撼动人心的故事,教育者应善于利用历史教材开展人性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完善人格。

关键词:高中教育 历史课堂 人性教育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人性缺乏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之下,教育者们为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尽可能的、多掌握历史知识,很多人盲目的采取了简单罗列各种历史事件背景、时间、主要意义的教学模式,再向学生布置大量的死记硬背任务,以期快速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制约了历史课育人价值的发挥,对学生的发展亦是極为不利。为了改善不良的教育现状,本文主要从人性角度出发,就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人性教育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以人性解读历史,还历史以“人”的主体地位

“人性化”历史课堂要求教育者能够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同时要能够从人性的角度解读历史,使得学生的人性与历史中“人”的人性相融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性的光辉,在历史中学习智慧,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长成为符合21世纪主流意识的、具备高人文素养的现代化公民。这就要求历史教育者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能够立足于历史中的人的情感、立场,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文风俗等等与历史中的“人”联系起来,通过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理解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感受他们情感的变化,最终认识他们的人格魅力,实现熏陶、引导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把握历史教学主题,利用“史料”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能够对历史教学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然后将其作为课堂的灵魂,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的史实、史料,并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可以理解史料中的社会背景,感悟当时各阶层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再通过不断的反思,感悟历史事件中的情感,实现揭示历史教学的主题,实现人与历史的融合。

教学主题属于史感范畴,表现在价值观、态度等多个领域。它主要源自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地伦理道德品质和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情谊,教育者在揭示教学主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避免“填鸭式”说教,要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历史。“百家争鸣”是高中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育者在教授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儒、法、道、墨等各家的思想主张,了解关键的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这些先贤圣人的思想主张,教会学生做人。因此首先要确立“走进先贤、学会做人”的教学主题,然后结合教材以及自己搜集的史实、史料让学生感悟待人处事的原则。

为了让学生们切实实现人格的超越,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各种史实、史料。在具体的教学之中,要具有一定的宏观时空意识,要能够将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的情绪融入到人物的思想、认知演变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客观影响等,最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

研读史料其实是理解史实、提升生命境界的过程。许多历史事件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在太过遥远。受高中教学任务的限制,历史教材在描述这些历史事件时所使用的文墨都十分有限,许多跌宕起伏、震撼人心的事件在历史教材中仅仅只是一段十分客观的、不掺杂个人情感的文字描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品位历史、升华情感,教育者可以多搜集一些历史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影像等各种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育者可以首先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视频材料或者图片材料导入新课,《甲午风云》、《北洋水师》、《走向共和》等影视资料中对于这一段历史内容介绍的比较符合史实,可以作为教学资料。从这些影视作品中,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清末我国“积贫积弱”的状况,清政府面对外来侵略者软弱的态度也更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育者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要想真正实现人性教育,教育者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克己修身,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能够积极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及个人道德品质,要能够敬畏人性,对待生命要学会尊重及珍爱。只有这样,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才能够细心的呵护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涤荡学生的心灵,更好的开展人性教育。此外,教育者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历史教学中要能够不断的创新方式方法,在落实人性教育时要能够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同样以《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这一章节内容为例,教育者要能够适当补充相关的史料信息,便于学生理解历史背景。需要注意的是,史料信息的补充要尊重事实,不能擅自删减资料,例如,部分教育者在教学时可能会将反映当时背景下农民盲目排外、仇外的史料删除,以这种忽略自身错误及缺点的方式进行爱国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才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民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以史为镜”教育效果才能更好。当然,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历史教学的质量,教育者只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充实自己,积极的改正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及不足,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历史教学,为构建“人性”课堂夯实基础。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高中教育普遍缺失人性教育环节,在这种教育状况之下,学生们普遍情感麻木,道德责任感匮乏,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更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历史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品读历史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提升自己,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重视人性教育,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充满“人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一线历史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李伟滨.人性的回归,成长的基石——浅谈高中历史课堂中加强人性教育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下),2015(12).

[2]聂国海.浅谈高中课堂中加强人性教育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中),2015(09).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高中教育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