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呼吁健康保险

2017-05-10何继明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2期
关键词:防霾环境因素健康中国

“健康中国”呼吁健康保险

■专栏■何继明清华大学中国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这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这也表明,“医疗中心论”正被“健康中心论”替代,“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医学模式将演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的四维健康模式。

那么,匹配于“大医疗时期”的医疗保险,是否有必要升格为“大卫生、大健康”新时代的健康保险呢?

现实提出了强烈呼吁!近年,雾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城乡人民身心健康的持久危机。防霾口罩成为雾霾区大部分居民保健防病基本工具,防霾口罩五花八门,价格高低不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行走于雾霾中的人很少甚至从不戴防霾口罩。

尽管雾霾与肺癌等恶性疾病的相关性还没有得到医学科学的证实,但是,雾霾会诱发和加剧呼吸道疾病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控制呼吸道疾病患者复发和减轻疾病严重程度的很多药物都可获得医保基金报销,那么,同样对敏感人群起到类似作用的防霾口罩是否应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也许有人担心正由于雾霾影响面太广,数以亿计的参保人,哪怕每人报销几元钱口罩费,累计总额也是天文数字,势必会增加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其实未必。如果通过报销防霾口罩费可以提升人们戴口罩防呼吸道疾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有可能减少敏感人群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也就减少诊治呼吸道疾病的医疗费用,这样会相应减少医保基金支出。这一增一减的净值,到底是正是负,可以通过卫生技术经济评估获得定量化答案。

当下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控制医疗费用开支只是属于“健康产业链下游”的治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视预防,也还是在“中游”折腾,只有从环境健康的保护方面下大功夫,才是健康产业链最上游的治本之举。

具体在医疗卫生工作和医疗保险业务中,究竟怎样体现健康服务四维模式?

重视不良环境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作用,在诊断疾病的时候,特别是对慢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对致病因素的判断,除了关注传统的致病性生物因素(外源性致病菌之类的病因诊断,机体自身器官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之类的病理诊断)、不良心理刺激等因素以外,还要重视评估患者所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找出影响患者健康的环境因素,在进行医药服务的同时,开出环境改善建议。

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也应该把对患者生活工作环境的现场评估等服务项目纳入可支付范围,针对一些主要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采用变换环境、改良环境设施等非医药手段治疗的有关费用,也应该有适当的支付。当然,支付的具体方式可以与一般的临床药物和检验检测项目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按项目报销,要创新支付方式,例如:对特定人群按“健康服务包”总额预算包干等方式,鼓励基层医院对敏感人群免费提供有关保健用具,同步进行有关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家庭医生签约、生活行为干预等健康服务项目。

全民医保时代,医保基金已是国民健康保障的制度力量,有必要与时俱进,逐步体现健康保障发展趋势。

当然,这种转变需要循序渐进,不宜急于求成。从医疗保险到健康保险,决不是简单地将体检、运动、健身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而是要从社会医疗保险目标、原则、筹资、待遇等环节,相应从“医疗费用为中心”向“健康成本为中心”转变,构建形成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激励健康的机制。■

猜你喜欢

防霾环境因素健康中国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防霾十招
防霾功能服装的设计研发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热带海域不同海区环境因素差异及腐蚀性对比研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
声音广场
防霾口罩为何也得“让领导先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