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视域下的健身平民化的路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2017-05-10潘丽萍

浙江体育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民化全民居民

潘丽萍

(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 浙江 杭州 310023)



·群众体育学·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视域下的健身平民化的路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潘丽萍

(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 浙江 杭州 310023)

基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及目前全民健身运动平民化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着重对浙江省居民体育健身运动的平民化进行考察,了解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项目特点、对体育场所的需求、体育消费的结构和水平以及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需求,了解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制约因素,探索全民健身运动平民化发展的路径,以此提出提升浙江省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相关的发展建议。

全民健身;居民;健身平民化

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1 问题的提出

2014年10月20日颁布了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的宏大目标。在城市社区建设15min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1]。

但是,全民健身的发展需求与社会所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2];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意识还比较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不高,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大多数人的体育消费仍然停留在实物消费阶段。体育俱乐部、健身会所、私人教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体育健身运动需要走平民化路径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让健身运动成为平民百姓普通的生活方式。

1.2 基本概念及研究框架

居民体育健身是指居民在闲暇时间里,为了强健身体、娱悦身心、增进交往、促进发展而自愿参加、自主从事的体育活动[3]。平民化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4]。 所谓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是指居民以贴近实际生活、普通大众化的方式在闲暇时间里,为了强健身体、娱悦身心、增进交往、促进发展而自愿参加、自主从事的体育活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了杭州市和台州市的10个街道500名退休居民,10所小学、10所中学和7所大学的500名在校生(其中小学生150名、中学生150名、大学生200名),10家企事业单位职工500名。这1 500名被试都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

2.2 研究方法

2.2.1 实证研究。

2.2.1.1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制定了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现状调查及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聘请了5名教授专家对问卷初稿进行了效度检验,根据专家所提出的建议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然后在杭州和台州部分社区选取30名退休居民,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为0.8613,说明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为保证调查问卷规范性和质量,选取10名志愿者,到各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协助被试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回收2 768份,回收率92.3% 其中有效问卷2 664份,有效率96.2% ,有效回收率88.4%(男性:1 215人占45.6%;女性:1 449人占54.4%)。

表1 各类被试人员的男女人数

2.2.1.2 访谈法。对台州体育局群体科的领导进行访谈,了解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了解居民对体育场馆的需求情况,了解居民开展健身运动现状及全面普及的制约因素。对中小学体育老师进行访谈,了解中小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情况、当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及体育场馆器材满足情况,了解学校在课余时间,体育场馆及器材向周边居民开放情况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与困难。对社区干部进行访谈,了解社区居民开展健身运动现状、困境,了解居民开展健身运动迫切需要是什么。

2.2.2 文献资料法。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访问国家体育总局、浙江省体育局等网站查阅全民健身运动的相关文件与政策。登陆有关网站阅读有关居民健身平民化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2000年以来的资料:以“健身平民化”为关键词,未查阅到相关文献。这说明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以“全民健身”和“平民化”为关键词,共有7篇相关文献,以“全民健身”和“大众化”为关键词,共有47篇相关文献,以“体育大众化”为关键词的文献有555篇,以“体育健身服务”为关键词的文献有2 114篇,剔除相关度不大文章,分析了100余篇有关城市居民健身现状、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学校体育与周边社区体育融合互动、公共体育发展路径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3 数理统计法。在本研究所获得的有效问卷中,关于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采用常规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研究,以定量数据分析与定性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对调查内容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行为特征分析

自1995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逐渐增强,体育健身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为健身而消费成为新时代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时尚。据《2014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5.8%(含在校学生),其中杭州比例最高达到40.2%[5]。通过对浙江省居民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显示,不同的人群,参与体育健身运动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体育项目的选择、运动场馆的需求和体育消费的观念和水平上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3.1.1 居民体育健身运动项目调查。从表2可见,在校生以选择球类项目为主,各类学校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学生参加球类活动提供了场地和器材的保证。而在职职工和退休居民则大都选择场地器材要求相对较低的项目,一方面因为这几个项目运动量相对较小而且容易控制,比较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居民运动,另一方面因为占全国53.01%[6]面积的体育场地在学校,而社区和公共体育场所相对缺乏,居民没有合适的场地可以运动。

表2 居民体育健身项目选择

注: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被试并非只参加一个项目运动,故总数超过100%

3.1.2 居民体育健身运动场所调查。体育运动场地设施,是广大居民开展健身运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场地设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居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表3 居民体育健身运动场所调查

自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国家投入数千亿资金修建体育运动场地,浙江省已建成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地、健身步道)13个、省级全民健身中心18个、乡镇(街道)及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300多个、健身绿道超过1 000km,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100%[7],自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我省新增体育场地89 075个,新增面积3 657.99万m2。每万人拥有22.73个体育场地,人均面积达到了1.48m2[7]。

3.1.3 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结构和水平现状调查。从表4可见,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是以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为主的实物消费,居民体育消费的前三位都是购买运动服装、运动鞋和小型体育器材(如:跳绳、球拍、球等)。在校生的主要体育消费是运动服和鞋,其次是小型体育器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提供各种体育场地和器材,但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仍有不少同学为应付中考或因为自己的兴趣,自己购买器材练习。在职职工的体育消费也以实物型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为主,但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体育消费延伸到小型体育器材、运动场租和购买各种年卡、健身俱乐部会员费用、观赏体育比赛、书籍等,但这些消费与实物消费相比,所占的比例比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退休居民消费同样以服装与鞋的实物消费为主,其他的消费都比较低,这类人群大都愿意享受免费体育健身活动,对于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意识还没有形成,还处于舍不得花钱状态。

表4 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结构调查表

表5 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现状调查

从表5可见,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大都集中在500~999和1 000~3 000这两个档次,平均年消费水平在1 500元左右,这与《2014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公布的全省人均体育消费达到1 464元[7]基本相符。

综观整个体育消费水平,在满足了参加健身运动装备的基本需求之后,居民的体育消费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租场地运动和健身俱乐部的消费、接受专业教练指导的消费观念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花钱买健康的运动意识逐渐形成,观看体育比赛和书籍的精神消费相对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体育消费结构还处于低水平状态。

3.2 居民健身平民化需求公共服务体系满意度分析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参与体育健身的基本需要,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产品所形成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具体包括以政府为供给主体,政府、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等组织为生产主体的供给体系;以场地设施、健身指导、体育培训、竞赛活动、体育信息、体质监测等为主要内容的产品体系;以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体系;以绩效评估和监督反馈为保障的管理运行体系;以覆盖全社会为目标的服务对象体系[8]。

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是指市民对政府及政府体育相关主管部门、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所提供的体育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感受与他们的期望进行对比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结果[9]。

3.2.1 居民健身平民化场地设施满意度分析。在被调查的在校生、在职职工和退休居民这三类人群,表现出来对运动场地设施的满意度各不相同。

表6 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调查

如表6所示,在校生平时在学校上学,可以依赖学校的运动场地,满意度相对较高,满意(25.4%)和较满意(38.7%)达到60%以上。在职职工由于各企业的条件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对于职工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关心程度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有些在职职工会去付费场馆运动或参与俱乐部活动,在职职工对于体育场地的满意程度(满意13.7%、较满意25.3%)低于在校生。退休居民主要以社区健身路径、免费的公园广场、路边游步道等为主,相对的场地设施专业性、针对性不强,居民的满意度(满意11.0%、较满意17.7%)低于在校生和在职职工。

3.2.2 居民健身平民化体育健身组织满意度分析。近些年,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一个人”的体育生活方式,娱乐性和社交性的需求促使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收获更好的运动体验,草根形态的体育社会组织犹如滚雪球般生长壮大。这其中,体育社团是体育社会组织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日益突显[10]。如表7所示,在校生的满意度相对比较高,满意率和较满意率达到了60%以上,分别是25.9%和36.9%。在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会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有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组织。但是在职职工和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组织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目前,国内体育社会组织不仅数量少,而且能力也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带有官办色彩的社团对体育部门有很强的依赖性,而民间社团又缺乏专业指导和相关支持[10]。

表7 体育健身组织满意度调查

3.2.3 居民健身平民化体育社会指导员满意度分析。社会体育指导员,系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11]。是体育队伍的重要力量,是群众体育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提高体育指导服务质量的主要载体。截至2014年7月,我国已经拥有14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意味着平均每千人就有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全民健身活动。虽然指导员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但还存在着结构的不平衡,农村的指导员相对较少,一些地区尚未重视对职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培养的有些指导员不是来自健身指导服务的一线,还有一些集中培训大学生的做法,使经常从事健身指导服务的指导员比例不高[11]。在校生在校期间虽然有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但离开学校以后,便没有更多的指导员辅导,由表8可见,在校学生、在职职工、退休居民在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满意度都不是很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表8 体育社会指导员满意度调查

3.3 影响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但也要看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具体表现为:全民健身的公共财政投入依然较低,多元筹资渠道尚未建立,全民健身氛围不平衡、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着全民健身平民化的发展。

3.3.1 政府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财政总体投入不足,是制约各地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在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连年增加,但总体数量还是较少,对大众健身场所和设施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群众健身需要。浙江省2008年—2012年,省财政(含体彩公益金)累计投入资金达4.95亿元,其中2011年投入资金1.32亿元,2012年投入资金1.05亿元,2013年投入资金1.32亿元。不过,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调研报告上可知,财政总体投入不足,仍是制约各地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2]。

据调研报告介绍,杭州市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杭州人均全民健身经费仅为1.5元,很多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无法推开,处于“有钱就办、无钱就算”的状态[12]。

3.3.2 体育公共设施制约。公共体育设施是全民平民化健身最基础的条件,目前浙江省人均体育设施仅为1.48m2。据浙江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布,全省共有全民健身路径42 605片、登山步道184条,城市健身步道496条,已然成了发展最迅猛的健身场地。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体育场地的分布极不合理。学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大多数是仅限本单位人员使用,不对外开放。虽然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率100%,但因为安全、卫生、开放时间限制等原因,居民到学校运动场地健身并不十分方便,真正供社区居民使用的体育场地非常少。

此次调查十个社区中,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多集中在设施比较好的小区,许多小区管理封闭,社区体育设施不能资源共享,使得资源浪费严重。而老旧小区的体育健身器材大多存在着残缺、破旧、缺乏管理现象。

3.3.3 体育公共服务制约。体育公共服务包括宣传普及、专业指导和组织活动。随着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的逐渐增加,居民体育健身队伍不断庞大。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居民缺乏专业的健身知识和相应的健身指导。大多数居民进行体育锻炼都是自发的,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体育活动指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较少。因而影响了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影响了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

3.3.4 个人因素的制约。体育锻炼意识和时间,是影响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虽然现在人们的锻炼意识已有普遍的提高,但与居民体育健身运动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目前参与体育健身人群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老年人约占62.3%,青少年占28.1%,而成年人所占比例不到10%。成年人忙于工作、忙于家庭,累死累活一天下来,那还有闲心锻炼。

4 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小结与发展的策略

4.1 小结

根据调查统计,按照现有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居民到健身房办理健身月卡或年卡的只是少数白领,绝大多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还需依赖普通的、室外的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平民化的消费、平民化的体育设施需求量很大,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4.1.1 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现象。青少年学生大多利用学校或社区公园的免费体育场馆运动,老年退休人员以公园或社区的免费体育场所为主进行健身,到收费体育场所相对较少。而中青年在职人员除了利用单位的体育设施外,还有一些则是到收费体育场所。

4.1.2 居民健身平民化的锻炼项目简单,健身形式和方法单一。多数居民选择那些对环境和场地要求不高、消费支出不高的健身项目,选择简单易行,对技术要求也不高的项目,如:走路、跑步、广场健身操等。青少年学生和年青的在职职工则以球类活动为主。

4.1.3 健身消费水平低,健身消费理念有待加强。据调查,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普通在1 000~3 000元左右,而消费的主要内容大多集中在以购买体育服装为主,而观看比赛、购买健身卡、购买体育器材等消费所占的比例很低,体育消费的水平是以物质需求为主,消费观念相对还比较落后,大多数居民还没有树立“花钱健身”的消费理念与习惯。

4.1.4 健身平民化条件较差,资金投入需进一步加强。从调查情况来看,除在校学生外,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健身环境较差,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缺乏,不能满足广大居民免费或低成本的平民化健身需求。

4.1.5 健身平民化公共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随着居民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居民科学健身的知识和能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体育健身知识讲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有计划有组织的居民健身活动等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2 居民体育健身平民化策略与实现路径

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就要使体育健身越来越平民化。政府要采取多种手段,要多考虑打造一些平民化的低收费或免费的健身房,以保证让普通居民大众开心快乐地锻炼身体。

4.2.1 弘扬体育文化,培养居民健身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橱窗等渠道在公共场所大力宣传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健身价值,举办体育健身讲座,开设多种形式、多项体育健身培训班,提高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居民参与体育健身能力,营造良好体育健身氛围。

4.2.2 加入资金投入,确实做好体育平民化的硬件保障。建设以社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居民,打造城市社区15min健身圈,要让社区居民能随时随地健身。在城乡规划和小区建设中要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进去,并予以保障。要建立相应的机制,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4.2.3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居民健身需要有人进行科学指导。不仅要增加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数量,还要在质量上做文章,要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强激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群众健身提供触手可及的科学指导。

4.2.4 发挥各级组织作用。通过组织各种类型赛事,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学校、单位、社区应该举办更多面向居民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比如各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趣味体育游戏、单位同事或兄弟单位的友谊交流赛等,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搭建更多平台。促进每个社区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群体赛事活动,形成有品牌的体育赛事。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4〕46.

[2] 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EB/OL].http://www.gov.cn/gzdt/2012-01/18/content_2047977.htm2012-01-18.

[3] 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3.

[4] 360百科.[EB/OL].http://baike.so.com/doc/1540203.html.

[5] 浙江省体育局.2014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http://zjtyol.zjol.com.cn/system/2015/12/30/020971980.shtml.

[6] 中国体育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2014-12-26.

[7] 李春,杨静.浙江全民健身状况:第一运动健身走 杭州市民最爱动[N].浙江日报,2015-12-31.

[8]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sport.gov.cn/n10503/c722960/content.html.

[9] 岑国斌.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改进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

[10] 薛原,范佳元.体育社会组织初步发展破解全民健身三个问号[N].人民日报,2015-12-10.

[11]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评估报告》.2015-12-25.[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07/n1863/7427334.html.

[12] 江耘.浙江全民健身五年投入近5亿经费是制约因素[EB/OL].http://www.chinanews.com/ty/2013/05-27/4861758.shtm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towards Plebification of Fitness under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Nationwide Fitness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AN Li-p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 China)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plebific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the article particularly studies the plebification of fitness among the resid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 using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logical analysis and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 The article inspects features of the sport events that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demands towards training venues, structure of sports consumption and demands towards public service system of the fitness. The article comprehends the elements that constrai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plebification of fitness. The article gives advi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among the resid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mentioned above.

national fitness; residents; plebification of fitness

2014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项目(2014B115)

2017-03-01

潘丽萍(1966-),女,浙江台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研究.

1004-3624(2017)03-0034-07

G812.4

A

猜你喜欢

平民化全民居民
全民·爱·阅读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平民化”王室的吸金时代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
高台居民
小议新闻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