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2016-12-19朱荣清张志巍夏浪波

今传媒 2016年11期
关键词:平民化改编新媒体

朱荣清++张志巍++夏浪波?

摘 要:网络剧作为新兴的综合艺术,已深深融入大众的生活。它以其制作快、观看随性、接地气、网站自制等特点而风靡视频领域,尽管如此,网络剧在审核政策与制作质量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剧何以调整与权衡利弊,以此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剧;平民化;改编;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97-03

一、网络剧的界定及诞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与发展,网民群体不断扩大,而国内视频网站也随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网络衍生产品开始崭露头角,网络剧就是其中之一。它以视频网站的特点与优势为依托,占据了大量的受众市场。如今,网络剧已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又一种新的视听综合艺术。但随着受众审美的“去中心化”以及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性、娱乐性,网络剧的迎合制作、文化内涵失真、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等问题也暴露无遗。

何为网络剧?狭义上的网络剧就是网络电视剧,现今我们所说的“网络剧”更接近于这一种看法。但从广义上来讲,它指在网络平台上发行或播放的电影、电视剧等视频资料,甚至还包括一些视频短片。在我国,其概念的界定始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钱钰。1999年,钱钰首次提出“网剧”的概念:“通过互联网传递,由上网计算机接收,实时、互动的进行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形式。”简单地说,网络剧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戏剧与电视剧一样,网络剧一般分单元剧和连续剧。单元剧则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构成的电视剧。

网络剧的随和性和便捷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渐渐地便捷起来。而互联网的普及,无线网络的扩散,上网变得越来越容易。在互联网还未普及时观众的观影方式以电视直播和重播为主,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视剧的播出方式除了电视直播、重播还新增了网络视频网站播出。在网络视频上搜索播放这相较于电视播放方式在时间上相对拥有自由性。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的发展,无线网络的扩散,手机上网也变得越来越便利。只要有无线地点,在手机上观看网络视频不仅在时间上自由,从空间角度来讲,也更为随性和便捷。

网络剧的诞生虽然较晚但是发展却极其迅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剧”的《嘻哈四重奏》于2009年播出,这部作品自播出便风行网络,虽然有观众吐槽其抄袭,但是其极具个性创意,融入网络生活中的最新鲜的话题,充满了80后独特的自我娱乐精神,迎合了网友的阅听心理。就这样,网络作为一种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诞生了。2010~2012年网络剧探索发展,在10年以“穿越时空”为主题的爱情穿越电影登上网络视频网站。在题材上也打破了网络剧以情境喜剧为主的单一题材。在这一阶段网络剧的质量普遍不高,但由于是探索过程,也并非无优势可发展。这两年的网络剧大多都追随网民热潮,在剧情中加入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他们剧中的吐槽点,从而来引起观众共鸣。

2013年至今,网络剧得到快速发展。以《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为主的喜剧题材;以《灵魂摆渡》为主的灵异题材;以《暗黑者》《心理罪》《余罪》为主的犯罪、悬疑题材;以《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最好的我们》为主的青春校园题材;以《我的奇妙男友》《太子妃升职记》为主的爱情题材以及以同性爱情为主的《上瘾》等网络剧大量涌现。而优酷、爱奇艺、腾讯、搜狐、乐视等网络视频网站也竞争激烈。

面对如此蓬勃发展的局面,网络自制剧的兴起其实有诸多原因和巧合。首先,网络视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扩大了受众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普及,中国网民的数量迅速发展。在这一基础下,视频网站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地扩大市场规模;其次,现在大多数人的时间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有时间,可以寻找电视每天固定的时间收看固定的电视节目或电视剧,而网络剧时间与地点的自由,使观众随时随地观看成为了可能。加之,网络剧主要的播放媒体是电脑、手机、平板等网络设备。视频网站的观看渠道越来越多,可以随身携带着手机、平板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登陆视频网站客户端也可以进行观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观看时空的局限性问题。而不像电视的播放直播大多只限于电视机前。再次,相关政策的完善为网络自制剧提供了更多发展的空间。目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了限娱令、限广令,对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影视剧及商业广告都大受影响,而且,“一剧两星”政策的出台着实让电视剧制作平台受到强烈冲击,视频网站进而崛起,网络剧可谓看到了先机。市场环境的变化、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之下,一个强大的网络运营商正走向新的产业链布局,但由于网络剧是随之新媒体发展而发展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正值探索阶段,还并非完全成熟。

二、网络剧的发展特点

网络剧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很大的一点就是因为网络剧的题材、内容、风格都很灵活,十分的贴地气、靠近生活。可以迎合广大网友的视听娱乐要求。还有因自制模式与视屏网站切身利益挂钩。

1.接地气的草根化、平民化

以网络剧《余罪》为例:《余罪》讲述的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混混”只想在警校混毕业,以便在家附近谋个片警以帮助其父亲做水果摊生意不受欺负的美好生活,但偏偏在毕业前夕因打架生事面临开除。在这紧要关头一场特训给了他一个新的选择,从而因特训被选拔出来作为一名特情卧底在本市最大的贩毒者身边参加缉毒工作。《余罪》是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的,他以反传统的另类姿态而呈现在观众眼前,打破常规,开拓了警匪剧的新类型,从而摒弃了以往警匪剧惯有的庄严、凝重的风格。通常来讲,警察这一形象在我们的思维中就是固化的符号,这部作品乍一看,好像人物设置与主题甚至都不搭调,剧中还带着个人自白的场景。然而余罪却以又贱又坏,油嘴滑舌,扣着学渣的帽子,胸无大志且语言乖张而且性格略带顽劣的“贱人余”的形象以警察的身份出现在了观众的视线。然而这不正经不主流的痞气十足的演技不仅赚足了观众的点击不使其厌烦,而且还打破了观众的“刻板印象”。使看多了“高大上”、“正经”警匪片的观众感受到了新奇。

2.视频网站的市场需求性扩张

各大视频网站,都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优胜劣汰,视频网站想要取得更大影响力和蛋糕,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比如优酷每年都会推出大师系列作品——微电影等,网络剧的利益与网络视频网站的利益紧密联合。从创作到传播过程都能看出其精心的安排与策划。《余罪》是爱奇艺联合新丽传媒与天神娱乐共同出品的。首先,爱奇艺在网络自制剧主题上的设定能看出一直都目标明确且稳定。主题是内容的提炼,而内容反之则是主题的发展。从《心理罪》到《盗墓笔记》到《灵魂摆渡》再到《余罪》可以看出,爱奇艺推出的网络自制剧基本上都是以悬疑、玄幻、人性等而展开的,此类主题不仅在现在的市场上稀少,爱奇艺在这其中甚至还加上了“人性”这一闪光点。比如《余罪》中主角余罪虽然心无大志,视规矩于不顾,但是他的转变也算得上是“学渣”的逆袭,在卧底过程中心态变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从最开始不愿参加卧底行动到参加后谈好条件有危险就退出再到最后尽管危险重重却也要返回到贩毒者身边希望将其一网打尽,这些都凸显出人物的“真实”、人性的光辉;其次,爱奇艺通过系列和连续的方式将内容衔接,同时又获得观众关注。爱奇艺在《心理罪》开始就有了一个“VIP用户提前观看全集”的特权,这使得爱奇艺在“VIP”这方面可以大做文章又使得观众可以连续的观影,使之剧情的连贯。可谓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除了剧情的连贯还有系列的播出,比如《灵魂摆渡》的第一季与第二季,而《心理罪》本因有第二季播出的,但因一些原因导致下架重现剪辑后重新上架,以至于第二季迟迟没有与观众见面,而《余罪》在第一季与第二季的衔接上就比这两部要好很多,第一季与第二季可以说是无缝连接。甚至为了与第一季链接和一些其他原因提前了第二季的播出时间。

3.小说改编的观众基础

除了以上几点外,网络剧还有一大优势就是网络剧大多以小说改编为主。网络剧《余罪》改编为小说《余罪:我的刑侦笔记》,于2013年开始由作者常书欣在创世中文网上连载,本书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一个传奇警察和毒贩、悍匪、黑道大佬的交锋实录。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无数职业警察匿名参与到剧情讨论当中。故此书一经推出便吸引了无数读者熬夜追读。并且该书在腾讯创世中文网连续两年的总榜冠军,同时登上百度风云榜小说榜的前十名,中央电视台更以《余罪》的火热为专题采访了作者常书欣[3]。网络小说的超高人气使其改编电视剧未播先火,网络小说的原著“粉丝”也是这些根据小说而改编的电视剧的收视来源之一。

在此因为网络小说的超高人气,自带收视观众等特点,现如今经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计其数,不仅是网络剧,电视剧电影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已经播出的《杉杉来吃》《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等。还未被播出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但是由于电视剧电影的限制比之网络剧稍严,所以导致有些文学剧本不能以视觉文本和听觉文本很好的展示在观众面前。

三、网络剧于困境和机遇中何以发展

虽然说网络剧的发展就目前看来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毕竟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时间短,整体来说制作粗糙,质量低下且同量化现象严重。网络自制剧从出现到兴起也就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虽然是一股潮流,但是尚未形成气候。

相关政策的匮乏出台与审核问题是摆在网络剧面前的一座大山,因为从现今的网络环境来看,鱼龙混杂、追求盈利目标的自制过程渐渐演变为一场涉猎观众眼球的竞赛。目前相关部门对于网络剧的审核可能还不够完全,但制度再一步一步的完善,在此之前《心理罪》《灵魂摆渡》《暗黑者》等网络自制剧都无一幸免的被迫停播,以血腥镜头过多、诋毁警察形象、抽烟镜头超过等原因下架整顿。而在《余罪》中余儿是一个为组织办实事的黑(好)警察,只要能破案,他可以用很多卑鄙的手段破案,受贿,殴打,诱供,逼供,收黑钱,性交易一个不少。并且为了在毒贩面前真实阴差阳错的让他人认为余罪是一个“靠下半身”思考的人。而为了更好地伪装,余罪在剧情里会时不时说一些比较低俗的话。除此之外该剧还有很多“擦边球”类的镜头画面。虽然这符合观众的恶趣味,但是已经审核难以通过。

为了投其观众的所好,引起观众的共鸣,网络自制剧除了以社会槽点、网络热议话题为关注度外,还有以打“擦边球”为投机取巧的网络剧。那么,过度接地气,艺术性不高的问题便浮现出来。因为投入资金相较于电视剧要少,其质量还有待提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网络剧的质量一直不能得到提升,而仅限于现在的博观众眼球从而导致不良影响,迟早会走向衰亡。比如《余罪》中有的过于情色的画面是可以避免的。网络剧目前的观众年龄在与中青年的学生和白领,而相较于来说青年的比例又比中年的比例大,而有的画面会对其产生误导。

面对网络剧所处的“媒体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这个特殊的平台在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也为网络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网络社会的一个趋势,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为网络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观看网络剧时,观众的互动性较强。与电视不同,在网络剧的播出中依据着互联网这个平台,观众可以随时通过连接调出演员的背景资料以及剧情介绍。在观看过程中还可以发弹幕和观众进行讨论剧情。微博话题的讨论也能使参演角色与观众互动。当前来看,网络剧基本都是采用的和电视剧一样的拍摄模式全部拍摄完成在播放。但是相较于电视剧网络剧在“季”与“季”的衔接中往往会听从吸取观众的一些意见。这相较于以前的拍摄模式是一大进步。但是相较于网络剧目前投资较少制作周期较短的特点,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而采用编排边播的模式,使观众的反映、实时的热点的更新都可能影响剧情的发展,使观众真正的参与其中。

当下,是人人传播人人参与的时代,朋友圈,微博都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正是表现在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出现并相互交融互动。当一个人看了一部剧,随手发一条微博,那么成千上万的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好友来得知这部网络剧。所以明星们和视频网站也常常通过这些新媒体手段来为网络自制剧宣传造势。全面覆盖的无线网,可移动观看的设备,新媒体提供的宣传渠道,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都促进了网络自制剧的蓬勃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网络剧的宣传力度与播放模式都固定在网络上,无论是朋友圈的转发还是微博的宣传大多是观众自愿,而非制作单位宣传。这就使得宣传滞后。其次在播放模式上除了电脑、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的终端登录以外并无拓展,可以试着电脑、电视、手机三屏合一的播放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网络剧的火热,也伴随着不少明星的加入,在《余罪》中主角余罪的扮演者则是张一山。可能听着这个名字许多人都反映不过来,但一提到《家有儿女》中的“刘星”不少80、90一代的观众就会恍然大悟。从“刘星”到“余罪”,看着张一山情景剧长大的一代人也俨然成为了现金大众娱乐收视的主力军。有的为了怀旧,不为看剧只为看人。可以说,“明星效应”也成为网络剧营销的一种惯常手段。

四、结 语

网络剧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业,从目前看发展很好,前景无限,但是同样的我国的网络剧属于刚刚起步阶段,都还在不断地摸索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竞技中,网络剧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望这是一个良性的竞争,在竞争中使其发展,而非急功近利、模仿跟风使其千篇一律。存在问题即意味着需要发展,而把握这些机会即是发展的要点。

参考文献:

[1] 李娜.中国网络剧形态发展初探[J].中国电影市场,2011(10).

[2] 李骏.网络剧:广电系统网站发展之利器[J].东南传播,2010(2).

[3] 吴胜彬,甘玉锋.基于视频网站与制作方视角看网络剧的兴起[J].传播与版权,2015(4).

[4] 战俏.网播电视剧的互动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 中国网络自制剧兴起的原因及发展问题初探[EB/OL].中国论文网,2015-11-27.

[6] “新警匪剧”《余罪》反类型叙事成市场新宠[EB/OL].百度百家.

[7]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文化频道[EB/OL].中国警察网.

[8] 山西的常书欣写了本红遍全国的书--山西频道[EB/OL].人民网.

[9] 教您如何上youtube看热播网剧和视频-发发牢骚-PoweredbyDiscuz![EB/OL].互联网数据.

[10] “新警匪剧”《余罪》反类型叙事成市场新宠[EB/OL].百度百家.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平民化改编新媒体
浅议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空间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平民化”王室的吸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