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有效教学的构建路径

2017-05-06池喜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教学法资源

池喜生

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给教育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激荡,现在的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离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距离还远。从宏观层面来看,要从教育的机制加强改革,提高现代教育的治理能力,强化教育的现代化。从微观层面说,应构建现代教学有效性。现代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绩效,其构建路径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拓展性、手段的先进性、师生的创造性。

一、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选择性学习,就是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求学生能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开展自觉自主的学习。它体现为学生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教学应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只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才能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选择要求。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自主性学习的反面是指“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 学习主体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尊重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和个性,强化受教育者对教育的能动选择。自主性学习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使学生乐其学、钻其学,精其学。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主要有几个因素:评估自己的认识、技能、态度的优劣,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多途径学习;学习过程中做好自我控制,反馈、调整,以做到学习效用最大化。对学生而言,重在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对教师而言,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着力于信息传递的“质” 与“量”。

能动性学习,是人能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它表现在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能动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重要内在情感,在促进学生学习效能提高和学习品质提升中,发挥促进和推动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过程必须要素质化,在尊重教师主导性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体现教和学的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育教学中,只有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才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创造性学习,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自己探索为基本学法,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寻求新的理论,勇于提出解决方案。创造性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创造性学习,涉及价值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学习艺术等因子,关注呈现式、发现式、发散式和创造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潜移默化地增长创造的才能。学习者必须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人身自由的条件。师生关系须在平等、民主、和谐、尊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学的生成性

生成性学习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Wittrock,1986),它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或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形态,主要架构为:关注表现性目标,关注具体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事件,关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过程的附加价值。生成性教学,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是教学中各因素积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素质的生成过程,具有确定性、因果性、预成性、可预测性、可控性等特点。

教学的生成性,应当关注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提高生成质量和水平。 以生成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生成性教学的积极作用,在于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其一,能使课堂收到丰硕盈溢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二,学习力提升,表现为知识总量、知识质量、知识流量、知识增量等要素的生成。其三,学习动力提升,表现为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造力等要素的生成。

三、资源的拓展性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师生的经历、生活经验,以及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实践基地、家庭资源等。

要重点强化信息资源。让信息技术产生“智慧能量”。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等特点,成为教学的新资源,是其他教学资源无法代替的。教师既决定了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他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教学资源的范围、利用和开发的程度及发挥水平。信息条件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演示的多媒体全方位化;个性化;科学化;数字化;远程化。应依托高水平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海量级、便利性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当下的国家开放大学方兴未艾,学习资源丰富多彩,例如,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可汗学院、孔子学院、微课程、云学习等学习平台,都是十分有益的学习资源。在网络背景下,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具有了传统学习无可比拟的优点。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踏上了新的征途。

教学资源的拓展具有广泛性、多质性、综合性、客观性等特点。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种主动性、跨越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利用好课内外的课程资源,那么课堂必定会是一个五彩纷呈、风光旖旎的天地。教学资源的拓展应注意几个原则: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最小代价原则、共同经验原则、多重刺激原则、抽象层次原则。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创设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提高。

开发出优秀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等。利用课内课外两种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创新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达到课程标的目标要求。

四、手段的先进性

今天的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它更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现代化。现代教育的新特点体现在,教育的全民性与民主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多样化,教育的国际化。

学习环境数字化。以网络信息化设施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创新信息化工作,建设专题学习网站、互动反馈技术提升课堂的有效教学、交互白板环境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一对一数字化移动学习的教学流程重构等现代信息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学习”“生成性学习”研究;基于项目活动的“协作学习”研究;基于分层的“自主学习”研究。

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学目标,既要明确具体,又要是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学生參与情感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进取性等质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置,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旨在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有利于学生要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人。

学法指导多样化。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以至运用一定的方法,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必须学会自己归纳方法,重视学习方法的探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改变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整合统一教法与学法。现在国内现代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1.自学辅导教学法2.尝试教学法3.读议练讲教学法4.学导式教学法(自学→解疑→精讲→演练)5.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6.引导发现法(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7.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8.“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设置问题——讨论——归纳——整理——反思)9.“参与式教学法”10.“自学五步法”教学法(一看,二读,三想,四说,五写)11.“五环节”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师生研讨——验证结论——实习作用)。而国外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奥苏伯尔接受式教学法,斯金纳程序式教学法,布卢姆掌握式教学法,前苏联的研究问题式的教学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法,日本的直观——操作教学法。总的看,无论哪种学法,关键要有效,达到教学相长。

五、师生的创造性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多维度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其中,当务之急,重点在于师生的创造性的培养。

教师是创造的引者。教师要具备创造性教学能力:其一,要将教育或教学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创造性教学目标;其二,预设教学过程,使其成为学生发现、探究、创造的过程。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学习与创造性思考的基础和背景,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运用已有知识;其三,要把自己从知识智慧的提供者转变为问题搜寻者、问题设置者、倾听者、观众等角色,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服务;其四,掌握创造性教学策略。教师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程氛围。充分呼唤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体特征,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最重要的性格特征是:对学生热情,有移情能力,有献身精神,富于变通性、开放性、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的创造动机、自主性、好奇心等特征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创造型教师的性格特征是:幽默感、开放性、接受性、愿意分享观点。

学生是创造的主体。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良好的创造个性,很强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应着手于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创造动机,创造意志和创造情感,同时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的训练。抓观察想象,促形象思维能力;追根刨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层层诱发,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展开想象,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引导争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相关研究指出,流畅性、变通性、原创性、精致性、开放性、有活力、冒险、好奇心、复杂性、想象力、独立性等,是所有创造者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的重要特征。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索;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者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孵化人格,用智慧点燃智慧,用生命影响生命。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用良好的教风影响学生。教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学相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问渠哪如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教学的质感,在于审视教学的因子,在于把握好教学的构建路径。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创造性教学法资源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