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信诈骗案件嫌疑人讯问对策研究

2017-05-04刘申时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电信诈骗嫌疑人

摘 要 从200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金融、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迅速在我国蔓延发展,犯罪分子借助常用的通信工具以及当代的网银技术开展非接触式的诈骗活动,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重大的财产损失。文章通过阐述电信诈骗嫌疑人的基本特点及其针对电信诈骗嫌疑人讯问的现状,分析出在侦查案件的过程中讯问嫌疑人所存在的难点,以此提出相关的侦查讯问对策。

关键词 电信诈骗 讯问对策 嫌疑人

作者简介:刘申时,辽宁警察学院侦查系讲师,研究方向:刑事侦查(侦查讯问)、刑事证据学。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40

电信诈骗最初起源于台湾地区,随着我国电信通讯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陆的许多不法分子也开始效仿其诈骗手段开始实施犯罪,除了福建以外,近年来,湖南、广东、海南等一些不法分子也逐渐加入了诈骗犯罪的行列,并且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的趋势和特点,犯罪分子利用電信通讯、网络技术设计出精准的诈骗计划,诱导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汇款转账,并且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将赃款转移分割,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审讯过程中,对于此类案件,对侦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办案能力有了更严格的标准,针对不同特点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应采取相应的讯问对策。

一、电信诈骗案件嫌疑人讯问的预审要求

(一)明确电信诈骗犯罪主体

针对本类案件,既要查清楚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基本信息,也要查清整个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的组织构造,尤以组织构造最为重要,它包括整个电信诈骗团伙的高层指挥人员的情况、下层人员的组成分配情况,以及整个诈骗过程中所应用的诈骗方案、流程、人员代理情况、网络技术情况、通讯情况、赃款转移情况、各层次工作的发生发展情况等等。

(二)查清电信诈骗犯罪客观情况

客观情况,即指电信诈骗团伙实时存在的诈骗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查清电信诈骗团伙犯罪的整个预谋过程,即诈骗团伙犯罪过程中的分析、策划、组织的过程,主要包括诈骗方案流程的设计实施、相关作案人员的招募及培训、作案场地的准备、网络等技术的准备、银行账户的开设、地下钱庄的联系等具体的确切的情况。

2.查清电信诈骗的诈骗手段,主要是指整个作案团伙中下层各级人员单位的作案情况,包括诈骗短信的准备和发布情况以及发布的方式方法、接收收账信息、赃款的拆账、转账、提现等具体行为。

3.查清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手机卡、生活座机的开户情况和使用情况。同时并查清作案所用银行卡的开户情况和使用情况,以及银行卡中赃款资金的来源及流向情况,以及每次犯罪嫌疑人得手后赃款的拆分、转账、提现、汇总、转移的具体情况记忆分赃情况。

4.查清电信犯罪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所应用的通讯方式、网络技术、作案设备等作案工具的具体使用情况,即短信群发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电话、伪基站等用于传播一些诈骗消息的平台的通信状态,和能够生产这些作案工具、设备的供应商、代理商等情况。

5.查清电信诈骗团伙各层次人员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以便判定其承担准确的罪责。

二、电信诈骗案件嫌疑人讯问的难点

(一)诈骗范围广,跨区域作案明显致嫌疑人分布广

随着我国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对于沿海等地区的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强,以及犯罪的不法分子的自我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电信诈骗团伙的作案目标向边远地区给予境外转移,并且形式日趋严重,存在有犯罪分子在境外对境内群众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在境内对境外实施诈骗、境内外不法分子联合作案、夸省市实施诈骗等一起案件涉及到多个国家及地区。诸如此类的跳跃式作案,是不法分子分子在国内外各个地区,难以定位查找,导致立案困难无法准确的证实犯罪事实,给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的破案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及挑战。

(二)诈骗手段科技化,花样不断翻新致讯问时间长

电信诈骗类犯罪团伙与其他类型的罪犯相比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最明显之处在于电信诈骗团伙的高智商性。犯罪分子不断更新其犯罪手法,其诈骗手段不断的智能化、科技化、隐形化,利用不同的受害群众的不同特点,对其实施不同的特定的诈骗手法,让受害人不易察觉,防不胜防。

公安机关侦办此类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等成本,并且这样的高科技多样化的犯罪手法也需要时间去掌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或受阻都会影响侦查工作的进展,给侦查部门打击犯罪分子进行破案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犯罪集团化,组织严密致难以掌握案件全局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日渐形成集团化、职业化的特点,多为团伙作案,电信诈骗团伙内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且相互独立,其犯罪组织呈金字塔状,上有高端的决策计划人员,下有若干的代理人组成若干的行动小组实施诈骗行为。这样的层次分配、运作模式无疑给侦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很难把握住其主线,并在犯罪嫌疑人不配合、反侦查的干扰下,很难准确及时的挖出其主要头目。

(四)诈骗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致案件讯问进度慢

随着公安机关对电信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导致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例如,犯罪分子用来转移赃款的银行卡不是以实名制开户,并且没有固定的通讯电话或是银行卡,经常更换手机号码或是准备多张银行卡进行赃款转移,事成之后立即注销或是销毁;电信诈骗团伙的成员之间互相不知道彼此的个人信息,称呼仅限于代号或是假名,单方面进行联络;即使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后,也会采取干扰办案、转移侦查人员的注意力等不配和的行为,侥幸心理严重等等。

以上这些反侦查手段,使其诈骗屡屡成功,导致公安机关在破案时取证困难。

三、电信诈骗案件嫌疑人讯问对策

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以及在其讯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对策:

(一)熟悉案件材料,细化讯问计划

针对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要求侦查人员掌握该案件特点、熟悉案件的相关材料,对案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全面的剖析,例如,侦查人员针对犯罪团伙使用的网络通讯技术及软件、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并找出其规律,为破获案件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信息支持,以制定较为详细的讯问计划。

同时,要准确的抓住整个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角色,以便明确侦查讯问的方向与讯问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以提高预审工作的效率。

(二)强化协调配合,同步搜证固证

由于电信诈骗类案件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因此公安机关要有效的利用社会各界的资源与力量,加强与银行、网络监控、信息通讯等机构的合作,这样才能及时获取证据。与此同时,必须树立起纵观全局的精神:

一方面针对打击国内多区域性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根据各个区域的管辖规定,将本地所发生的案件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以便外地的公安机关侦查讯问人员及时调取取证;还要联合当地的通讯、金融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针对国际犯罪团伙,应当加强国际、区际间的合作,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驻外警务联络官等途径加强与其他各国之间的警务合作,一旦查到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境外,应当联系国际刑警组织帮组跨国抓捕取证。

(三)精心选配侦查人员,提高其讯问能力

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讯问工作是侦查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侦查讯问工作也是揭露犯罪分子罪行、证明落实犯罪的主要途径。由于诈骗案件的特殊性,所以要求侦查人员不仅要通晓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及体系,也要对与犯罪案件相关的网络、金融、通讯及其相关的专业术语等方面有所了解,侦查讯问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案件的侦破进程,因此,侦查讯问人员的工作水平的高低和专业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讯问博弈的成败,作为一个侦讯人员,应当拥有什么样的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达到侦查讯问工作的查明事实和揭露犯罪、寻找和固定线索、证据以及感化教育等功能,以及如何培养和锻炼侦讯人员的这种能力则是重中之重。

(四)完善偵查讯问机制,准确实施讯问突破

在电信诈骗案件的预审过程中,一定要较多的获取案件的相关资料及证据,并进行仔细的分析,精准的找出案件的突破口,比如在诈骗团伙的哪个层次的人员进行突破,境外指挥人员、网络通讯技术人员、拆账转账人员等,一旦在他们的这些阶级层次进行了突破,很有可能在案件进展的某个环节上实现了落实,并可以将整个案件进行分化,逐一进行突破,给予犯罪分子不可抵挡的压力。

(五)增加政策干扰,深挖余罪和漏网人员

电信诈骗案件多以团伙进行作案,连续多次作案,成为一种专业性强、职业化程度极高的犯罪形式。电信诈骗案件侦破时往往只是查明了部分犯罪事实,查获了部分犯罪嫌疑人,深挖扩线的价值很大,预审时要全力做好深挖工作,通过讯问深挖、通过串并案工作深挖、通过发动群众深挖以及深挖深挖上下游违法犯罪的形式,力争查获全部团伙成员,多破积案、隐案。

为了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需要全体公安部门的人员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并对之前的工作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在提高讯问人员的讯问能力、工作效率及专业性的同时,让讯问对策得以不断地创新及提升,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对策,使之不断地发展。认真做好对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讯问对策的研究,维护了社会的治安,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沙贵君、陈志军.犯罪现场勘查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5.

[2]庄华.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与侦查策略思考.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4).

[3]席君.电信诈骗的分析与对策.赤峰学院学报.2012(8).

[4]宋立国.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辽宁警专学报.2011(5).

[5]李建军.电信诈骗打防对策研究.辽宁警专学报.2014(6).

猜你喜欢

电信诈骗嫌疑人
鞋子的秘密
光从哪里来
定位嫌疑人
现代法律之殇——电信诈骗
小不点儿成了“犯罪嫌疑人”
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推进
无孔不入的“电信诈骗”
20年了,我还是嫌疑人吗?
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理念转变与机制创新
三名嫌疑人